桑耶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

刘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桑耶寺位于山南市扎囊县境内,桑耶寺有许多名字,古称“乌登勃来”,藏文寺名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蓝”,或者“邬策钦莫寺”,还有“无边寺”、“存想寺”、“三样寺”等名称,但一般总称为“桑耶寺”。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据说,为了满足一下国王急于见到寺庙建好后景象的迫切之心,莲花生大师再展神功,在自己的手心变幻出了寺院的幻影,这让没见过“高科技”的国王赤松德赞惊呼一声:“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是该寺也就因国王一声惊语而有了自己的正式大号——桑耶寺。它是藏传佛教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寺院历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桑耶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曼荼罗式样的建筑风格被世人所知。都知道它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因为藏族人出家为僧的习尚是从这里开始的。众所周知,所谓的寺院或僧伽蓝是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的场所。桑耶寺自建成起,就有“应试七人”或“七觉士”出家,相继又有更多的人在这里出家,故称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佛教自公元7世纪已从印度、尼泊尔和唐朝传入吐蕃,为什么过了一个世纪以后吐蕃才有自己的僧人?松赞干布时期,不是主动地去引进佛教文化,而是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中输送进来。松赞干布去世后的近百年中,由于连年战争,在吐蕃没有太多的人了解佛教,更不用说佛教发挥什么作用。加之,佛教传入前苯教信仰根深蒂固,两种不同性质的宗教文化在斗争中逐渐被认识。直到8世纪,随着唐蕃再次联姻,在金城公主的积极努力下,唐蕃之间的战争逐渐减少,佛教因其所倡导的和善和谐的思想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赤松德赞继位后,在几位信佛大臣的辅佐下,派人去唐朝求取佛教经典,从印度请来寂护和莲花生等高僧,通过辩论削弱苯教势力,以修建拉康或寺院来发展佛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那么,怎样建寺,在什么地方修建寺庙呢?传说中有莲花生降伏雪域龙王鬼神齐心建寺、龙王献建寺基金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桑耶这个地方曾是王朝的政治中心,周围有不少宫殿和天然形成的修行岩洞,赤松德赞的父亲赤德祖赞常住于扎玛的翁布蔡苑,赤松德赞就出生在这里。在初步选定建寺的地方后,阿阇黎寂护和莲花生大师都精通占卜和勘测,他俩和拔赛囊、赞聂东素陪同赞普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登上海波日山向四处瞭望,发现群山怀抱中的这块地方犹如盛满藏红花水的铜盆,非常适合修建寺庙。据文献记载,桑耶寺用12年时间才建成,究竟始建于哪一年也有不同说法。但是不管怎样,建造时间没有那么长,多数史籍认为是763年动工,766年竣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桑耶寺建成后历经磨难,几次遭到破坏,几次修复。建成初期,由于佛苯两种文化之间和信仰者之间的斗争,桑耶寺缺乏管理,部分殿堂出现墙基裂缝。在王妃赤玛勒和比丘僧辛达、拔赛囊女儿格丹木的共同努力下,筹资修复,恢复了庶民对寺院的供养。到公元9世纪,朗达玛赞普废除赤热巴巾制定的“七户养僧制”,紧接着爆发奴隶贫民暴乱,桑耶寺由于无人照管变成狐穴狼窝之地。桑耶地方首领即朗达玛赞普的第六代世孙擦拉纳·益西坚赞做了简单的修复。但是,益西坚赞派去多康学法的鲁梅·喜饶次程等卫藏十人回来后,为争夺势力范围结成不同的集团,相互进行多次战乱。1106年,鲁梅集团和巴惹集团之间发生内乱,“把桑耶寺大殿周围的庙堂大部烧毁,外面的围墙和里面的墙垣大部倒塌,后被热译师多吉札修复。进入14世纪,噶举派黑帽第三世活佛让炯多吉和萨迦派著名学者喇嘛丹巴索南坚赞先后住在桑耶寺,修整了破损部分。“此后,桑耶又屡遭兵燹,又屡次重修,所以寺内大部建置变动殊多,唯以17世纪以来的历次修整规模更大,致使17世纪以前的遗迹已难确认。”17世纪,经过萨迦法王贡噶仁钦整修不久,又一次发生火灾。18世纪,在第六世达赖喇嘛和第司桑结嘉措的关心下,筹资花了五年时间重修。此后,摄政第穆呼图克图阿旺绛白德勒嘉措修复修缮了乌孜大殿、四大洲殿、八小洲殿、王妃三殿等。19世纪,在一次地震中,桑耶寺的殿堂又受到损坏,噶厦地方政府再次维修重建,改变了部分建筑的形制。桑耶寺自从建立后,前后由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主持,是一个不分教派的混合性寺院,无论形制还是壁画内容与风格都有改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桑耶寺遭到了严重破坏。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以来,群众集资、国家拨款对桑耶寺进行了几次重点维修。2010年,国家投资7697万元,严格按照古建筑维修“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本体原状”的原则,对康松桑康林殿、展佛台、白哈尔王宫等十二处进行屋面修缮,修补加固木构件,墙体裂缝灌浆加固,对壁画进行维修和技术保护,完善消防设施等,恢复了原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建筑结构及主要佛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曼荼罗结构建筑。按照藏文文献记载,是寂护和莲花生以古印度在摩揭陀的密教寺院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设计,全部建筑完全是按照佛教所说的世界布局。全寺有24座佛殿和其他辅助用房。其中中心大殿(祖拉康)乌孜仁松拉康代表须弥山,坐西朝东,总高7层,可使用的殿堂3层,原底层是石头结构的吐蕃风格(或藏式风格),中层为砖瓦结构的唐朝风格(汉式),上层为木质结构的印度风格,三种式样,故称“三样寺”。全殿有1002根柱子,36个大门,42个小门,6个圆木梯。经过多次的人为破坏、火灾、水灾等,重建时仍然按照原来的结构修复。大殿的一层南达果松设经堂,长方形,面积18根柱子,内供莲花生大师、寂护、赤松德赞、贝若杂纳、阿底峡、仲敦巴和妙吉祥三尊等像。佛殿平面正方形,双层墙,墙间为转经道。殿中主要供奉传说是天然形成的石像,其左右两边有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维摩诘、不动明王、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尊胜忿怒明王等塑像。二层面积20根柱子,有几个佛殿,主供赤松德赞、寂护、莲花生等君师三尊塑像,另有毗卢遮那佛、燃灯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无量光佛等像。甬道的南侧是保存各种乐器的龙库,北侧是珍藏各种珠宝的宝库,西侧是经典库。上层为双排回字形立柱,“上部梁架悬挑,斗拱交接”。殿内主供大日如来佛像和八大菩萨像。围绕大殿而建的回廊分上下两层,共三十六间,满壁绘制了不同内容的图画,其中有些价值极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原乌孜大殿四周有代表四大洲、八小洲和日月的四个大殿、八个小殿及日月二殿。乌孜大殿的南北两侧有两座药叉殿,叫日殿和月殿。日殿(尼玛拉康)是上药叉殿,即妙满殿,内供财神满贤药叉和释迦牟尼佛主仆五尊像等;月殿(达瓦拉康)是下药叉殿,即妙宝殿,供有财神善财药叉像。另外还有其他的小佛殿。乌孜大殿的四角有以声闻、转法轮、独觉、天降善逝的规式修建的红、白、绿、黑四塔。红塔位于大殿的西南角,塔身用砖和石头砌成,方形如覆钟,塔腹为覆钵形,相轮分上下两级,上为其七环,下为九环。白塔在东南角,塔身方形,塔腰以上逐渐收缩如阶梯,有覆钵形的塔腹,相轮十七环,其周围有108个小塔。绿塔位于大殿的东北角,呈四方多角形,高7层,共有16个门,第二层的四面各有三个拉康(龛室);第三层为覆钵形塔身,上置相轮宝刹,相轮分三级从下到上分别是九环、七环、五环;塔瓶上四面各有一拉康,宝瓶上有十三法轮,顶以珠宝装饰。黑塔位于大殿的西北角,共三层,塔基为四方莲花座,上面是塔瓶;第二级有相轮七环,塔顶以珠宝装饰。另外,还有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其他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环绕整座寺院的围墙是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它是按照金刚舞步修建的,墙上有小佛塔,四方各有一座护法殿。围墙外有噶曲拉康和赤松德赞的三位王妃没庐氏赤嘉木赞修建的格结切玛林,蔡邦·梅陀仲修建的康松桑康林,颇容·嘉姆尊修建的布蔡色康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文物壁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桑耶寺这座象征佛教宇宙世界的建筑,是一座完整的密教曼荼罗式的坛城,造型之独特,在西藏佛教寺院中十分少见。传说,寺院建成后,赤松德赞聚集无量饮食受用,召集无数臣民,举行隆重庆祝和稀有的开光仪式,并与寂护、莲花生会商决定白哈尔为寺院的守护神。不久,请寂护担任堪布和来自迦湿弥罗的十二位说一切有部僧人一起为从吐蕃贵族弟子中选出的七人剃度授戒,使吐蕃有了第一批僧人,也使桑耶寺成为第一座拥有僧人的寺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桑耶寺除了珍贵的法器和经书之外,还有许多价值极高的文物,尤其是早期有石刻的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罗汉像、上师像、佛塔、法器、动物像等,其中大部分遭到毁坏。乌孜大殿内供奉的石像,高约4米,手法简练而厚重,据说原供放在寺院旁边的海波日山上,寺院建造成后请到大殿供奉。大殿里还有刻在石板上的千尊佛像,形象别致,栩栩如生。供放在转经道和佛塔旁边的观世音菩萨像、吉祥天女像、四大天王像等各个造型逼真。石狮是桑耶寺最早出现的石刻像之一,大殿正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石狮形态古朴,刀法精炼,豪放有力,嘴鼻突出,额部后缩,双目有神,背披螺吉,顶系宝铃,长尾上卷,两耳下耷,站立在方形石座上。大小两尊石像分别保存在参玛林旁和大殿前廊,造型古朴,线条优美,惟妙惟肖,富有唐代雕刻之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乌孜大殿正门外左侧有一块吐蕃石碑,上面的文字全是古藏文,记录了赤松德赞于公元779年发布的正式以佛教为吐蕃国教的敕令。大殿门前悬挂一口唐式古钟,原来挂在大殿廊檐的额枋上,高1.1米,直径0.55米,约有700多斤,上下略有收分,下铸五道月牙形缺口,挂环铸在顶部的莲花瓣上。钟面铸有古藏文,大意是王妃甲茂赞母子二人,为供奉十方三宝,铸造此钟,以此功德,祈愿神圣赞普赤松德赞父子眷属,俱证无上菩提等。这是西藏所铸的第一口铜钟,是研究吐蕃社会经济、铸造技术和唐蕃关系的重要实物。大殿二门上悬挂清代匾额一块,四周金龙框边,上写“大千普佑”四个字,蓝底金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桑耶寺的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以历史故事、宗教文化、风土人情、人物传记等方面的壁画为多,每一幅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乌孜大殿内壁中层廊道墙上绘有“西藏史”画,长达92米,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观世音菩萨化现的菩提神猴结合繁衍人类开始,一直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止于九世达赖喇嘛隆多嘉措,场面恢宏壮丽。大殿一层有“桑耶寺史记”壁画,二层有反映密教大师莲花生从出生邬仗那到苦修佛法,来吐蕃途中降伏魔鬼、传法授教等事迹的“莲花生传记”画。中甬道南回廊有“宴前认舅”壁画,描绘的是与赤松德赞身世有关的故事。故事中这样说:金城公主来到吐蕃一年后生下王子赤松德赞,那囊妃协顿伪言自己亦生王子,拉着王子说是自己所生,因此众臣生疑,建议赞普赤德祖赞王子满岁时设宴认舅。宴会上,赞普坐在中央宝座上,其左右两侧分别是金城公主的娘家人和那囊氏家族人。赞普将盛满米酒的金杯交给王子,说:“二母所生独一子,身躯虽小而灵秀,金杯满注此米酒,拿着献与汝亲舅,以决孰为汝母后。”不管那囊氏怎么引诱和呼唤,王子竟走到金城公主娘家人跟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回廊右边的墙壁上有几段画,第一段是比赛场面,有赛跑者、赛马者、击拳者、摔跤者、举重者等,动态各异,全面反映了吐蕃比较发达的竞技比赛。第二段是桑耶寺全景图,画中有50多座寺庙,星罗棋布,寺庙及其周围有僧侣信众在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第三段是一组表演杂技的画面,表演项目包括攀杆、马技、倒立、攀索、气功等等,十分生动。第四段描绘的是战争场面,有四轮战车、助战的长号和挥矛持盾的骑士等。在乌孜大殿的三层壁画中出现乐舞侍女等。这一系列形象族高超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格,而且也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文化重要的资料,价值极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作为一座古老的寺院,桑耶寺有许多宗教节日和法会,其中有些流传至今,影响广泛。如藏传佛教寺院所跳的宗教舞蹈“羌姆”始于桑耶寺,莲花生大师将土风舞和佛教内容结合,“选择了一些拟兽舞、法器舞和苯教仪轨中的面具舞混杂而成”,在寺院落成庆祝会上表演。桑耶寺乌孜大殿东大门前有高9层的格古殿,即展佛台,每次法会期间都要将巨幅释迦牟尼刺绣佛像抬出来在这里展开晾晒。</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鹧鸪天·游桑耶寺感怀</b></p><p class="ql-block"> 刘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久慕桑耶美奂名,雅江北岸寺中行。联姻再度佛法倡,密教坛城觉士黉。 </b></p><p class="ql-block"><b> 观幻影,藏王惊。宴前认舅血缘情。石佛壁画历兵燹,法会羌姆贺太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