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旅(续篇)

mayer he

科尔多瓦是一个拥有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的城市。一方面由于它在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重要战略位置,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留下的众多遗迹,科尔多瓦成为了在西方历史的核心地带一个占据特殊位置的城市。其浩瀚的Caliphal(阿拉伯)文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最辉煌的,而这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架起了永久的桥梁。711年摩尔人侵入后不久,科尔多瓦变成穆斯林占据下的西班牙首府。756年,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的最后继承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在此定都,自称统治者。11世纪初为止是伊斯兰教主要都市之一, 当时市内清真寺林立,高达数百,文化灿烂辉煌,盛极一时。现在为工业城市,并且是附近小麦、橄榄、葡萄等农产品的集散地。 百花巷这里的很多住宅庭院都在庭院节中获过奖,每年5月的庭院节期间都会打开大门供人观赏品评。在旧犹太人区,随处可见这样优美的小巷,百花巷正是其中的代表。 科尔多瓦城的杰作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5年,是西班牙地区最辉煌的东方文化纪念建筑。它占地2.34万平方米,原为世界第二大,分庭院和寺院两大部分。寺内修建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但仍然基本保留了伊斯兰建筑的风貌。大清真寺中有多达17排的立柱,柱子的上半部都用相同的图案装饰。在大门边还有高达93米的钟楼,可以登顶俯瞰科尔多瓦城市风光。 阿尔汉布拉宫阿拉伯语意为"红堡",是摩尔人始建于13世纪,为中世纪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 这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它由众多的院落组成,建筑在海拔730米高的地形险要的山丘上。宫殿的围墙东西长200米,南北长200米,高达30米。围墙内的建筑物有国王厅、姐妹厅、大使厅、桃金娘庭院、狮子庭院等。在阿尔罕布拉宫内众多的庭院中,以桃金娘庭为最大,也最漂亮,其院中水池倒映出的北廊倒影十分有名。阿尔罕布拉宫另一个建筑特色就是,精致细腻、美轮美奂的雕刻装饰艺术。精细雕刻的石灰岩屋顶,加上墙壁石柱上的绝美雕刻,构成炫目的华丽丰采。宫中建筑物墙上有华丽的壁画,室内布满色彩绚丽的石膏几何纹饰和阿拉伯文字的图案,这些都是伊斯兰文化的宝贵遗产。 环绕着狮子庭院的喷水池,由12头狮子支撑。过去12头狮子可以计时,每过一钟头就有一头狮子喷水。据说,它们在公元10~11世纪时就被运到此地。 马拉加是西班牙第二大地中海港口,位于西班牙南部山裙和大海之间 ,是太阳海岸的首都和心脏,年平均气温23度,气候宜人。毕加索曾经这样说过他的故乡:“没有体会过马拉加阳光的人,就创造不出立体主义的绘画艺术。” 马拉加城堡建于希尔布拉法罗山上,是该城穆斯林统治者的禁宫。城堡由三道城墙环绕曾经是王宫,15世纪是马拉加的总督府,现在是一座考古博物馆和公共花园。该建筑建于公元11世纪是马拉加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呈阿拉伯风格,下城堡有花园和宫殿,上城堡面积很大,主要是军事城堡,城堡现保留有堡垒、水塔和瞭望塔。城堡沿袭了阿拉伯王宫的基本结构,有许多充满穆斯林风情的门廊、楼阁、花园和庭院,城堡很大像迷宫一样,很有穆斯林文化神秘的建筑风格。城堡就山而造,登上城堡可鸟瞰整个城区和美丽的海滩。 马拉加大教堂是在原有的清真寺基础上改建的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528年,途中间断数次直到18世纪方才完工。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改建也使教堂融入了多种建筑风格:教堂的北门呈哥特式风格,拥有40米高的穹顶的内部建筑兼具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教堂的正立面则是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br> 米哈斯小镇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南部,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地中海风格的白色小镇。它已有上千年历史,那里白色建筑群在海拔428米高的地中海之畔的山峦上,俯视着地中海,也眺望着大海对面的非洲大陆。米哈斯分为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下是米哈斯海岸,是太阳海岸的组成部分之一;山上绿树环抱中的是米哈斯小镇。美丽的白色山城,独特的建筑风格近似希腊,吸引全世界的摄影爱好者, 佩尔圣母礼拜堂,这是16世纪的修道士在山岩上凿出来的洞窟,供奉这小镇的守护圣母佩尔圣母像 龙达小镇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三千多年前,一批旅人风尘仆仆地爬上这座七百五十公尺的峭壁,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河流丰沛,食物丰美,于是安营扎寨,造出了第一座房子......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青山之巅,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它被称为"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 西班牙广场是1929年为在此召开的伊比利亚美洲世界博览会而建造。这个广场是一个直径200米的半圆形广场,两边各有一座74米高的塔楼,由围绕着广场的长廊连接起来。长廊下面有48个壁龛,代表西班牙除塞维利亚外的46个省和2个群岛( 加那利群岛和巴利阿里群岛),自北向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个壁龛上方有代表这个省或群岛的徽章,地面有它所在位置的地图,墙上绘制着在那个地方曾发生过的传奇故事。长廊前是人工河,几乎环绕整个广场和四座拱桥。河面上的四座拱桥分别代表西班牙的四个古代王国。古罗马式的回廊、拱门、柱头,以及阿拉伯和西班牙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的塞维利亚风格,被誉为西班牙最美丽的广场。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位的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大教堂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包括王室座堂、主礼拜堂、大教堂博物馆等,殿堂之间以交叉的宽广的回廊相连。教堂中完美地保留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比如塔楼立面上醒目的网状装饰和多拱的马蹄形窗户保留了鲜明的阿拉伯风格。是融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双重风格的宗教艺术的产物。教堂内还有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的墓穴。哥伦布的灵柩石棺上有西班牙四古国——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阿拉贡的骑士雕像,仿佛正在抬起哥伦布的灵柩。 佛朗明哥舞最初源起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鲁西亚的吉普赛人,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据说欧洲最早出现的吉普赛人,是于 9 世纪中由印度或埃及跨地中海而来;吉普赛人本来就能歌善舞,长于乐器演奏,慢慢地,他们将这些特色与安达鲁西亚当地的音乐、舞蹈相融合,就成了今天既凄美且热情的佛朗明哥舞。由于西班牙政府十分重视这项艺术表演,因此,佛朗明哥舞便逐渐由吉普赛人游走糊口的演出,一跃而为登上国家舞台的西班牙舞蹈艺术代表。 里斯本是葡萄牙共和国的首都,距离大西洋不到12公里,是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城市,也是大西洋沿岸有美丽的海滨浴场。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里斯本是当时欧洲最兴盛的港口之一。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56.5万。是葡萄牙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贝伦塔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建于1515-1521,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里斯本的一个标志。它共有五层,外形像一座小古堡,2层是一个大平台,外观雕刻装饰深受回教文化影响,曾作为灯塔看守进港船只。也是哥伦布航海出发点,游客登上塔顶,眺望海景。<br> 航海纪念碑是葡萄牙纪念15至16世纪航海时代的一个纪念碑,这个位置是葡萄牙人在航海时代出海的地方。纪念碑是一个高52米被雕刻成一个以船为主体的船首形状的混凝土板层建筑物;纪念碑东、西两边分别都雕有两个葡萄牙方型盾徽;纪念碑北面(即背向塔霍河的一面)是刻有一把大剑。纪念碑一楼是一个关于里斯本历史的多媒体展览;二楼是观光层。 热罗尼姆斯修道院是为纪念葡萄牙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所建,迄今已经历经500年的风雨。据说,大教堂是葡萄牙第14任国王堂.曼努埃尔一世下令用香料和黄金饰品所征税收的百分之五的款项修建完成的。1755年,里斯本发生罕见的大地震,整个里斯本毁于一旦。唯独热罗尼姆斯大教堂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从而,热罗尼姆斯大教堂就添加了“上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这里长眠着葡萄牙的诗魂卡蒙斯、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和最富盛名的作家埃尔库拉诺。 辛特拉镇是坐落在辛特拉山脉,依山而建,有宫殿、城堡、庄园等建筑,包括摩尔城堡、佩纳宫和辛特拉宫等等。这里全年阳光明媚,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成为了皇室的避暑胜地。在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br> 辛特拉王宫是葡萄牙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皇家宫殿,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后期或多或少有王室连续居住。建筑式样融合了哥德式、摩尔式及葡萄牙式风格,遥看辛特拉王宫,两个白色高高的烟囱很像牛角,所以又被称为“牛角宫”。 雷加莱拉庄园是一座曼努埃尔风格的夏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它包括浪漫主义的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以及一个豪华的公园,内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筑。 罗西欧广设计仿巴黎协和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雕像,在雕像的底部有4个女性小雕像,分别象征着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这是国王对自己的评价。 凯旋门,在市中心的科梅尔西奥广场,又称宫殿广场,16世纪初建造王宫,其它重要管理机构,也建在附近。1755年大地震,王宫夷为平地。这座凯旋门,也是地震后再建。凯旋门两边的6根圆柱,高11米,上面是庞巴尔侯爵等四尊雕像,两旁斜卧的人,象征特茹河和杜罗河。顶部檐口高30米,中间是葡萄牙国徽,中间的女神高7米,代表荣耀,手持两顶冠冕,为两侧的美德和天才加冕。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是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位于辛特拉山的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人们在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著名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罗卡角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当人们站在山崖边,会使你感到强烈的海风随时可将你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