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怀念——记马青峰先生和他设计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编写 于新建 2023年12月

昕剑

<p class="ql-block">  在淄博市博山城区的峨嵋山麓,有一处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现代政治文化建筑群——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它的主体建筑文化宫影剧院,是一座极具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宫殿式建筑,不仅展示了建国仅四年时间淄博市崛起的建设新貌,更强烈的见证了这座老工业名城日新月异的超前步伐。多少年来,人们热爱它开放的胸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一气呵成的端庄秀美,俨然成为了淄博市民溢于言表的口碑和自豪,成为了人们文化娱乐、休闲运动和旅游打卡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近照。</b></p> <p class="ql-block">  人们喜爱她,赞美她,传颂她。而这座历史建筑背后的真实故事,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而往往被误传。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信息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拂去历史上的一些尘埃,还原当年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真实面貌,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主设计师和工程建设组织者马青峰先生的名字就逐渐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先生晚年在家中的工作照片。</b></p> 他从硝烟战火中走来…… <p class="ql-block">  马青峰老先生1924年出生于上海,他天资聪颖、精细、睿智和争强好胜,热血中始终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怀。1945年6月,由于他不堪忍受日本拿摩温(工头)的毒打,凭着他血气方刚的爱国热情,冒着生命危险,跑到了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为了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嚣张气焰,组织上曾安排他悄悄地潜伏回来,等待时机,炸毁了日本侵略者霸占的江苏如皋电灯公司发电厂的发电机主引擎,极大地振奋了敌占区人民的抗日热情。并且,他还动员和带领了二十多位工友和亲人,送他们一起投奔参加了新四军。</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烽火硝烟里,跟随着大部队艰苦转战于苏、皖、鲁各地。经常是头顶上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屁股后面是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战斗不断,风餐露宿,异常艰苦。炼狱般的生活不仅没有动摇他们的革命意志,而是在炮火硝烟中锻炼成长。有一次,敌人飞机的轰炸,一颗炸弹正好落在他们脚下而没有炸响。大家惊吓的卧地许久。但是,他们没有吝啬国民党轰炸下侥幸留下的生命,习惯的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又继续前进了。心头只有一个信念,跟上队伍,向北,向北。在战地的间隙,组织上还多次送他到军校和各种专业培训班学习。他不负众望,在刻苦学习和钻研中,默默地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积累和储备着各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时马青峰(右)先生与战友在一起的照片。中间为谭守武先生,曾经担任淄博瓷厂书记、厂长和合成纤维厂筹建指挥部指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年马青峰先生留到淄博市工作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b></p>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他被组织上安排留在了他喜爱的淄博市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在华东工矿部担任设计和建设过电石生产工程,参与过山东化学总厂(即淄博制酸厂)的建设,直到生产出国家急需的硫酸产品。由于他多才多艺,能写会画会动手干,组织上又安排他到市总工会筹委会(那时候,市总工会还没有正式成立)工作,并推荐他到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学习。1951年8月毕业后,被组织安排在市总工会筹委会做宣传工作。后又调任在市总工会工人电影院(现博山电影院)担任经理。为了做形势和电影的宣传,他经常是整夜整夜的连轴转,亲自画各种电影宣传画、维修电影机、审查整理电影胶片等,就在那个时候,他练就了通宵达旦不睡觉的熬夜习惯。常常是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就像一只勤奋的小蜜蜂,拼命的在万花丛中吮吸着花蜜。难怪那时同志们中间曾流行过这样一个口碑,“马青峰同志除了不会生孩子,其他的什么事他都会干”,都亲切地称他为“工作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先生(后排左三)在全总干校学习时的毕业照片。</b></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他曾经写下了这样激情飞扬的誓言,“同志们,你们可以相信,我准备今后要把我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能力,如果需要的话,还有我全部的血,一滴一滴地,贡献给工人阶级的事业,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世界共产主义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时马青峰先生日记的手迹。</b></p> <p class="ql-block">  我被马老的精神世界震动了!当年这位衣着总是那样整洁得体,白净的脸上蓄着鲁迅式胡须,一口难懂的江浙沪口音,就像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位对党和革命事业赤胆忠心、铁骨铮铮的战士啊!这位老共产党员始终秉持着那片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而坚定的“初心”,将他的整个人生都全部地贡献给了我们淄博这片深情的土地。</p> 他赶上了一个历史机遇 <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13日,淄博工矿特区总工会筹委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兴建淄博工人文化宫等职工集体福利事业的决定。为了落实此项决定,从领导层面由市地委工委陈明达书记牵头亲自抓,市总工会筹委会李松山副主席靠上抓。为此,1953年6月16日,马老他由博山电影院调到市总工会机关工作,具体主持工人文化宫建设的筹备事宜。</p><p class="ql-block"> 这年10月市总工会筹委会正式改名为“淄博工矿特区工会联合会”。12月21日,中共淄博特委正式批准了市工会联合会筹资建设工人文化宫的正式报告。并划拨出博山峨眉山北麓——人民广场东北角的张家林、高登地、蛤蟆湾等土地为文化宫建设用地。总共筹集了人民币旧币17亿元(相当于现币17万元)。另外,又筹集了3亿元,用于配套内部设备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为了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具体建设,1954年5月12市工会联合会还专门成立了“工人文化宫修建委员会”。由马老主持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具体组织领导文化宫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修建委员会成员名单由马青峰提名,市工会组织部负责调配。我们看到了当时组成的委员会成员及分工如下:</p><p class="ql-block"> 淄博工矿区工会联合会</p><p class="ql-block"> 工人文化宫修建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主 任:马青峰</p><p class="ql-block"> 秘 书:苏绍田</p><p class="ql-block"> 电 气:薛宝海</p><p class="ql-block"> 材 料:杨立明、张忠清</p><p class="ql-block"> 会 计:李寿昌</p><p class="ql-block"> 施 工:邢元珠(木工)</p><p class="ql-block"> 刘兆珍(瓦工)</p><p class="ql-block"> 警 卫:周安才</p><p class="ql-block"> 办公地点:市工人疗养院二楼中部</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建设资金有限,缺少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施工建筑材料也有限,整个工程建设面对的困难是今天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但马老他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建设单位紧密合作,团结组织好施工队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一定要完成工矿特区领导交给的任务,发誓要为我们工人阶级贡献一座理想的文化殿堂。</p><p class="ql-block"> 此时,踌躇满志的马老才刚刚30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时承担文化宫影剧院设计和建造重任的马青峰先生。</b></p> <p class="ql-block">  项目建设之初,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建筑的设计问题。那时我市建筑工程局还没有设计部门。为此,马老他们专程去了青岛,咨询了好几家大的设计事务所。结果对方都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马老他们心痛筹集到的建设资金不容易,结果谈了几家,都没有落实到设计单位。</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博山四十亩地办公的市地委工委的领导们看到市电业局办公楼盖的还可以,打听了一下,是一位日本友人设计的。于是,就联系了有关部门,邀请这位日本友人来帮助设计一下。</p><p class="ql-block"> 受领导的安排,马老协调了在工人电影院里腾出了一些办公室,给这位日本友人在那里搞文化宫的设计。日常生活饭菜由附近的石家饭铺(现博山石蛤蟆饭店)专做。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并由专人送来。当时正值1954年初冬,天气很冷,马老就安排在室内给生着一个煤炉子用于取暖。哪知道,这位日本人搞了三个多月,只画出了一张立面造型图。陈明达书记见了,非常不满意。原因是工作效率太低,设计搞得又很不像样,建筑物正中间还有一个大柱子。仔细对照图纸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日本昭和九年(1934年)的日本某电影院,是从建筑书本上原封不动地抄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对此,陈明达书记非常生气。那时,他兼着市总工会主席,找到市总工会徐光明、李松山两位副主席和马青峰先生一起商量怎么办?这回,这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革命真的发火了,气愤地说:“难道我们能让一个小日本治住了吗?难道我们就没有人能搞这个设计吗?”马老听了这番话,联想到为了落实设计所受到的憋屈,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鼓足了勇气,自告奋勇地向陈书记表示说:“让我试试看吧!”</p><p class="ql-block"> 由于马老从小就生活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耳熏目染了大量的西方高楼大厦建筑,加上这些年的学习和积累,早就奠定了要为国家贡献才智的决心和技能。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命运挑战。他也深知这次挑战的内在压力。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奠基,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开始设计兴建呢。我们工矿特区要领先建设第一座属于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文化娱乐场所,做这个主设计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就设计本身而言,全国、全省都很少,我市也是空前的。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建设者,我有责任挑这副重担,勇于挑战日本人,为祖国和人民的荣誉争光!</p><p class="ql-block"> 看到此时,我们都在替马老捏一把汗:前面是一片未知的荆棘啊!而我们的马老,就像当年战火硝烟中的老战士,义无反顾,只身冲进了这个工程项目的漩涡中心,将这副重担强压在自己肩上。没有退路,没有彷徨,只有挽起臂膀勇敢挑战,他就是那个始终“扼住命运咽喉”冲锋不止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于是,当天晚上,马老说干就干,连夜突击加班构思设计。尽管这是他第一次设计搞这样大体量的公共建筑,但涌积在他心中多年的那些设计理念,都在今夜里娴熟地厚积薄发了。他一口气设计绘制了第一套西式的文化宫正立面、平面、侧面和背面的四张最主要的建筑设计图,显示了他早已具备了建筑设计的内在潜质和成熟才能。第二天一大早,一套四张西式的工人文化宫设计图纸就摆在了陈明达书记的办公桌面前。</p><p class="ql-block"> 陈书记看了这四张设计图后,非常满意。建议根据这个设计,按比例做一个建筑立体模型,以便使其他同志能够直观的看清、看懂,便于在办公会上集思广益,丰富完善设计。通过深入讨论,多次修改,最后达成共识。一个全新的、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文化宫影剧院的建设方案,开始在市地委工委和市总工会领导们心目中酝酿、发酵,逐渐清晰成形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事情似乎总是那样一波三折的向前推进。正当马老他们设计的西式文化宫建设方案准备开工建设前,省建设部门又下来了新的文件精神:凡是报批省里审批的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民族风格设计,否则一律不预通过审批,并且不安排工程开工建设。马老他们精心设计和市里已经开始开工建设的西式文化宫的施工方案,就此搁浅了。</p><p class="ql-block"> 马老又一次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伏案搞设计作图。作为民族风格用于建筑设计,马老他太熟悉了,在他日常收藏的中外建筑手册、书籍和资料里,大多数都是我们民族题材的,许多风格特点他都已是烂熟于心。他发誓要把这些日子里积累的想法和理念都调动出来,搞出一套全新的中式设计来,让它里里外外都充满着浓浓的民族风格元素,让国人都能够认可这是我们自己的建筑。我们的马老啊,竟然通宵达旦的连轴转,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终于搞出了第二套中式的民族风格的设计方案。当着人们在评头论足的看着他的这套中式风格的设计时,他竟然毫无困意,依然精神饱满地向大家仔细地介绍着,叙说着,还是那样的津津有味……。最终,经过领导集体多次讨论,马老多次的悉心修改,最终,大家选中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套中式民族风格的建筑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先生提出的民族风格的文化宫影剧院正立面图的初稿设计,右下角有马青峰先生的签名。</b></p> <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下,从事建筑专业的人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主设计师必须要亲自承担完成主体建筑物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三部分最主要的设计图(习惯上称之为:平立剖图)。其它部分可以有相关专业的人员配合设计。但在建国初期,人才缺乏而难以配备,马老几乎就承担了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音响、装饰等公共建筑所需要的全部配套设计。从马老保存下来的文化宫全套设计图纸里,我们看到这一切基本上全是由他个人承担下来的。不仅整体进行了准确严谨的设计,而且各个细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无可挑剔。表现出他平时养成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位建筑设计师应具备的全面素质和业务技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先生小心保存的、最终定稿的文化宫影剧院正立面设计图底图的照片,最终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审查并付诸了实施的就是这一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先生保存下来的文化宫影剧院正立面建筑施工蓝图。也就是说,透过这张施工的定稿蓝图,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现场使用的斑驳痕迹和岁月磨蚀的沧桑,见证了当年马老和建设者们的辛苦汗水和良苦用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第一层平面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第二层平面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第三层平面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正面剖面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工人文化宫影剧院侧面剖视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正面剖视图。</b></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文化宫影剧院设计施工图纸的资料中,我们认真的查阅和综合了一下,当年直接参与设计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这些前辈们为这座辉煌的建筑,奉献了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为最早的淄博市的城市和文化建设,做出了他们的历史功勋:</p><p class="ql-block"> 建设单位:淄博工矿区工会联合会</p><p class="ql-block"> 工人文化宫修建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设计、制图:马青峰</p><p class="ql-block"> 写 图:杨运鸿、王世忠</p><p class="ql-block"> 校 对:方 飞、薛宝海</p><p class="ql-block"> 施工单位:淄博实业建筑公司</p><p class="ql-block"> 协助单位:第五工程公司等单位</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由市地委工委和市总工会组织领导、马青峰主持具体设计的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建设方案,是建国以来淄博市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个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为全市工人阶级和市民提供的第一个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消息一经传出,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p> 为完成文化宫工程,他拼上了 <p class="ql-block">  工程项目于1954年8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市里将文化宫的施工任务交给了淄博实业建筑公司(现淄博建筑公司)承担,马老所领导的“建造委员会”担任施工联络和指导工作。看看那时候我们的建筑公司,根本就没有建筑机械设备,全是靠人拉肩扛的笨重体力劳动。对参加建筑的泥瓦工匠、小工、运输等工人们,大家因祖国解放,人民当家做主而释放出巨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需要有具体组织和引导他们的领导者。</p><p class="ql-block"> 受到极大鼓舞的马老,理所当然地站在了第一线。为了赶工期,夺回被耽误的时间,他们在工地上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把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发挥到极致。马老即是设计者,又是施工员、核算员、电工、安全监督员、……有时候还是小工等。他每天与工人们同吃住在一起,努力熟悉这些工匠们的技艺和施工习惯、量才使用、讨论设计图纸与具体施工之间的结合方式、矛盾问题的解决办法、磨合摸索出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最佳效果,随时在现场解决工地上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当时,他就是这样,整天是一身土一身泥的,与施工单位的同志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就连同在市工会工作的个别同志都曾误以为他是施工单位的一个施工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时的《淄博工人报》(淄博日报前身,三日出一期)报道了文化宫开工的消息。由于前面所述说的原因,当时登载的照片还是那个西式设计风格的照片,此时,第二套方案的民族风格设计还没有完成呢,可见当时工程建设时间的紧迫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老报人杨振寰先生(笔名:须生)当年还专门在现场写生,画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工地现场的景象。登载在当时1954年10月16日的《淄博工人报》上,透过这幅画,我们似乎可以再现和感受到当时建设工地现场上,那种热火朝天、劳动竞赛的热烈场面。</b></p> <p class="ql-block">  施工中,他们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总方针,并宣传贯彻到云集在工地上的每一位建设者和工作者。据马老后来回忆:我们做文化宫这个工程选用的材料,都是严格把关,好上加好,保证质量。文化宫的外部装饰全部是真材实料,我们始终坚持用质量最好的。像陶瓷、水泥基砖、石膏雕塑花纹等;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特制的缸砖;下部基础蘑菇石砌块选用没有风化纹络且坚固完整的石灰石,精细雕琢,精心砌成……。而不像现在搞工程建设的通行做法,动辄就是表面大理石、釉面砖、马赛克等做贴面材料来做外墙装饰。当时对质量的要求和做法,至今还没有像我们这样苛刻严格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那个火红的的年代里,大家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把这座恢宏的建筑建造起来。尽管人才缺乏,工程缺什么,马老就设计什么,现场施工缺什么,他就协调解决什么。紧张的工程建设,已经无法或“不允许”区别专业分工了。马老每天泡在建设工地上,组织指导着建筑公司的施工,克服工地上出现的各种困难:选址现场遇上溶洞群急需研究解决办法、施工变更频繁造成变更设计修改图纸压力大、建设资金调度紧张、建筑面积缩小由原容纳1500人减少到1200人、放弃建设舞台下部的音乐池、原材物料供应不上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了!据马老回顾,当时在工地上,白天管施工,夜晚还要突击加班。别人休息了,我们还要修改设计画图,补充白天施工需要的大量图纸,经常是连轴转。有时候,有些建设材料当地质量解决不了,他就亲自跟着小毛驴车,到100公里外的济南市场去寻找;有时候,为了解决工程的施工问题,他经常是顾不上吃饭、他就不吃饭;顾不上休息,他就不睡觉;顾不上家庭,他就深深的亏欠着师母,让她多多担待一些,照顾好他们这个多子女的家庭吧……。据师母回忆,我常常嘱咐他要按时吃饭,要注意休息,要按时睡觉。就这些最普通的唠叨,常常是被他当做耳旁风。不是他故意而为,而是他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呀!</p> <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化宫的建设采用了民族风格的方案,大量民族的纹饰、装潢、图案等,都需要装潢美工专业配合设计。但是,那时候人才缺乏,马老就亲自设计图案,起草画稿、比色调色、打制色卡,并在现场亲自绘制、修改、装配,直至满意为止。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仔细、认真、精益求精。为了打造一个精品工程,从不容忍和放过一点点瑕疵,从不允许一个不了解的人随便插手。许多事他都是亲力亲为,把想做的事做得好上加好,细致入微,臻于完美。所以在工地上,他总是那个最忙的人,总是闲不住的人,总是忘记了吃饭休息的人。他就像是一个娴熟的音乐指挥家,得心应手地调动和安排着工地上各个专业的相互配合,指挥着一场雄壮、繁杂、事无巨细的基建工地的劳动“交响乐”。就像工地上那些建设者们那样,已经把自己所有的热血和力量全部地投入到这场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去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些是马老亲自绘制的部分用于文化宫装饰的花边、门楣、顶棚、额枋、太平门等的彩色画稿,包括尺寸大小规格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色卡要求。</b></p> <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宫建筑即将接近尾声时,社会上的“三反”、“五反”的政治运动,莫名地将马老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在市总工会内部曾经发生过针对马老开展过长达10多个小时的批判会。从当天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3点多。有人把文化宫的建设说的是一无是处,马老似乎就是那封建、复古和铺张浪费的典型。他不仅为此写了书面检查,检讨错误,而且还由市总工会出面登报,消除所谓的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这个时候,文化宫建设的装饰和辅助工程除了顶棚和舞台门口已经完成了,其他装饰工程还没开始,按当时的那个政治气候再搞下去,马老他们的“罪过”就越大,被批判的内容就会越多。怎么办?去找领导罢,当时全力支持马老搞文化宫设计的陈明达书记已经调离淄博,去济南省总工会主持工作了。无助的马老只有坚持忍辱负重。他曾经在工作笔记里回忆过:由于当时是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完全,顶棚局部有些受冻,曾经发生过一片轻质吸音墙板脱落的情况,之后我们都认真进行了处理。没想到,竟被当地的一家报纸抓住这个现象,画成了漫画,在社会上加一讽刺、扩散。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抢抓时间,紧张施工,真的是不敢懈怠,真的是在处处小心谨慎,真的是在认认真真地做事。</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中共淄博市地委工委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在市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马老他们顶住了社会上的这个政治压力。他没有退却,没有懈怠,努力从节省建设投资角度出发,简化修改了设计图纸,使许多原设计好的装饰工程都从简处理。同时,还克服了许多困难,动员参加工程建设的同志们集中思想,排除干扰,昼夜加班,没有丝毫地影响到文化宫影剧院的建设工期。终于,他们按照工期进度,善始善终地完成了这项众人瞩目的城市文化建设工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些是马老保存的文化宫影剧院建成后的第一套照片。</b></p> <p class="ql-block">  在参加文化宫影剧院建设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奇迹般的在1955年1月22日实现了基本建成竣工。第二天将要举行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落成典礼,为此,马青峰和邱先生共同创作了这幅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将挂在舞台的天幕中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左)与他的合作者邱先生共同完成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将悬挂在文化宫落成典礼会场舞台中央,这是文化宫影剧院建成后悬挂的第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透过照片中马老和邱先生那灿烂的笑容,难掩他们对事业完成的喜悦。可马老那张瘦骨嶙峋完全脱相的脸,使我们感到阵阵的心酸,他们的确是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啦!</b></p> <p class="ql-block">  1955年1月23日,这一天是春节,是淄博市建国历史上文化建设方面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市总工会将在基本建成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里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已经在省总工会工作的陈明达副主席特地从济南赶来祝贺,各级领导都纷纷参加了会议。马青峰先生作为设计和建设代表在会上发了言,他激动的说:“……从此以后,我们工人阶级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我们一定要丰富工人阶级的文化生活,把这个建筑物使用好,管理好……!”他的心情是多么的高兴和激动啊!这一年多,他与同志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终于实现了自建国以来在我市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第一座城市建筑的理想,为我市城市建设奉献了第一座公共基础设施,为全市的工人阶级和全体市民提供了第一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淄博工人报》(《淄博日报》的前身)做了报道。为了给落成典礼助兴,市里还特地邀请了江苏省南京强华京剧团来演出,成为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正式开始营业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时《淄博工人报》报道的文化宫落成的消息。</b></p> <p class="ql-block">  回忆那段经历,马老曾经深有感触的说,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建成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重要保证。当时,市地委工委陈明达书记亲自挂帅,还派来了张斌和刘毅两同志来督战,市总工会主席许光明主席、博山区吴雷区长大力支持,市总工会李松山副主席亲自抓,还有宣传部焦部长和张正明两位同志参加。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协调处理了与地方的方方面面关系,解决了许多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  随后,马老留任了市工人文化宫第一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岗位(主任由市总工会副主席兼),并在这个岗位工作了一年。对工人文化宫的经营管理,马老曾深情的回忆,“和同志们的感情是很深的。由于工作变动及种种原因,多少年来都想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总是也忘不了。时时想起许多和我在一起共同建设文化宫的同志们都付出了辛劳,文化宫建成后都陆续调动了工作。后来的同志有:孙志忠、于 江、郭润先、翟宗学、王蕴芳、陈伯鸣、刘 峰等,与我一起为开展文化宫的活动而四处奔波劳动。每每想起来,他们的音容笑貌,就常常浮现在眼前。”“尽管三十余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有文化宫这个建筑物在,我们的心就总会时时连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当时马青峰先生与领导同志们在文化宫广场前的合影照片,画有圆圈的是马青峰先生。</b></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这次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使马老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是他自参加革命队伍以来,精神上遭受的第一次创伤。一向做事严谨、仔细认真、不计名利得失的他,在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工程全部完工后,就默默地把那时所有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和建设工作笔记,全部密封收藏起来,不让无关的人再看到它,甚至连他自己的亲人都不许动,以防外露再次流失,也免得招惹不必要的是非口实。在过去很长的一些日子里,他也从不愿提起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只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有时敬畏地炫耀一下他那一段工作辉煌时,马老也只是苦涩淡定的笑一笑,不屑一顾。也许这就是,长期以来,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的设计者一直被尘封多年的主要原因罢?!</p><p class="ql-block"> 由于在文化宫影剧院设计、建设和运营中的突出业绩,1956年1月马青峰先生离开了市工人文化宫主任的工作岗位,被淄博市人民委员会(现市政府)冯平市长安排在市计划委员会担任基建科科长,开始了他的新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原淄博市人民委员会冯平市长颁发给马青峰先生在市计划委员会担任基建科科长的任命书。</b></p> <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他用更大的热情设计和施工建设了淄博宾馆(博山税务街)和淄博第一招待所(博山四十亩地院里),参与了淄博市博山公园等项目的建设工程。在当时中共淄博市委和市人委的领导下,先后参与和主持了淄博市委和市人委机关由博山搬迁到张店后的新城区最早的规划布局、设计审批、施工管理、基建验收和后来的经济建设等诸多项目的施工建设管理工作。直到他离休后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和改造而奔忙,用他的全部生命奉献了这位新四军老战士的热血和赤诚,践行了他“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的崇高“初心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老设计的淄博宾馆的正立面图。当时,建造在博山区税务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老设计的淄博第一招待所的正立面图。当时,建造在博山区四十亩地。</b></p> 一座精美的民族文化建筑 <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让我们静静的欣赏一下马青峰先生当年精心设计和组织淄博建筑公司建造的这座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吧!建国之初,它率先破土建成,浑然天成而无堆砌之感,浓重的民族风格无处不在,像是在潮流中逆水勇进。建筑宫顶各个角上那指向蓝天的祥云方角,别具一格,独领着建筑的风骚,把枯燥的建筑宫顶装饰的完美无瑕。马老用他自己习练的艺术语言、饱满的审美自信、悉心的描画雕刻和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表达的酣畅淋漓。建筑物虽然经历过七十年岁月沧桑的磨蚀,时至今日,它那严格的选材、精致的施工、坚固的质量,一直被许多建筑学者们交口称赞,的确是我市建筑史上一座优秀的民族建筑精品。</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版的《淄博市建筑志》中,曾这样记载:“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淄博兴建最早的工人文化设施,”“工程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时隔30余年,该建筑物仍然完好屹立于峨眉山麓,它的质量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正厅东端是舞台,台上有拱门,门周围饰以牡丹立体图案,大小花朵是用石膏模制粘贴而成,天衣无缝,至今坚固如初,毫无脱落。”这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对这座建筑最详细的描写。毋庸多言,还是让我们用一些文化宫那无声的照片默默地欣赏一下马老那凝固的奉献吧:</p> <p class="ql-block">  —仔细端详着工人文化宫影剧院里外装饰,我们可以看到,马老把民族风格图案运用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不落俗套、如火纯青,让整个建筑的上下内外都充满着美美的民族文化风格:正面额枋、凉台扶手、门窗花格、天棚穹顶、太平门门楣、墙饰、立柱、内外饰、墙沿装饰、广告橱窗、外楼梯栏杆扶手、正门、屋顶角楼……,无处不在,游刃有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文化宫影剧院正面额枋上面马老用了毛主席的书法手迹制作了建筑名,增加了本建筑的时代特点和使命感。下面民族文化的额枋把本文化宫的建筑风格彰显得一览无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民族化的二楼露台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室内的部分内墙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太平门的门楣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内部大厅顶棚装饰的纹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缕与二楼间的立柱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门厅间的公告栏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门外侧楼梯扶手栏杆的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古典的影剧院正门装饰。</b></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马青峰设计的舞台门裙设计,内为祥云图案,外衬他使用了齐白石牡丹花边的画法做石膏浮雕,非常精彩的舞台效果图。至今都感到十分新颖美观。而这些镶嵌的石膏浮雕,七十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一块发生脱落,可见当年施工的高质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舞台的整体效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舞台门裙局部的装饰效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舞台门裙的实况使用效果。</b></p> <p class="ql-block">  —无处不在的祥云图案浮雕,像二楼的楼裙浮雕、墙沿、座椅围挡的装饰图案,都像是祥云在飘动。这些都看得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二楼之间围裙的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二楼围裙的浮雕和墙沿的装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二楼围栏的装饰。</b></p> <p class="ql-block">  —由于工程施工精益求精的把关,整个建筑外墙体经过七十年四季的雨雪风磨蚀和暴晒,下部石灰石砌块基础、本地特制缸砖的外墙砌块,均没有发生爆裂和破损的现象,可见当时的施工质量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建筑正面墙和装饰窗的装饰效果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建筑外侧墙和地面基础的实际效果图。</b></p> <p class="ql-block">  冷静思考一下吧!在我们淄博大地上,历史上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留下的建筑古迹有很多,但反映年轻的淄博市革命历史的建筑物却少之又少,而马老设计的这座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却是我市自建国以来这段革命历史的红色代表和民族文化的经典之作啊!</p><p class="ql-block"> 就让我们像珍惜这个伟大时代那样,好好的爱护它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座完美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文化建筑仍然自豪地屹立在峨眉山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让我们庆幸地是,该建筑已经在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由衷地感谢政府的这个善举。</b></p> <p class="ql-block">  今天,祖国的理性发展,使我们有机会拂去多年的历史尘埃,让已经被人们遗忘的辉煌,重见天日。在淄博市的革命斗争、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史上不应该忘记他的名字——马青峰先生,愿乐享其中的淄博人民都会世世代代的怀念他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离休后的马青峰先生。</b></p> <p class="ql-block">  望着那优美的殿堂,望着那建筑宫顶独树一帜的设计,祥云的方角指向蓝天,突然使人眼睛一亮,他在用它的方式,“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啊!似乎我明白了点什么,他在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留下了那不屈不挠的战士性格,留下了那源远流长的民族风范,留下了一座灿烂辉煌的时代丰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马青峰先生设计的文化宫建筑宫顶四周上的祥云方角,不落俗套,打破了一般建筑物房顶的沉闷,别具一格。</b></p> <p class="ql-block">  此时,时空中好像响起了贝多芬那著名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深沉雄壮的命运主旋律反复在空中盘旋,久久地在耳边回荡,深沉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马老对待事业、对待工作的那种深情而强烈的命运主旋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谁也不能让我屈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特别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马老家人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设计图纸、照片、工作日记和实物资料等,并对本文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各方面同事、朋友提供了基本素材,并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3、淄博市和博山区档案馆为我们查阅档案史料,提供了许多方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