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飞渡日月明——马晓明国展作品《松风鹊鸣》赏析

雪之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副近视镜,一头短发,一身大红长外套,给人精气神很足的样儿。只见两眼如炬盯着国画工笔花鸟作品陷入沉思状,久久盯着画面,仿佛画如万花筒似的。看构思是否达成自己心中的愿景,看是否需要对作品作些微调,作品完成过程如十月怀胎,作品杀青必须经过临产阵痛,创作之艰,只有画家自己心中清楚。她是乎比常人沉思的更多,因为工笔讲究精细,不像写意画可随心所欲,只有慢工才出精品,必须慢,慢勾慢皴慢染,慢若蜗牛前行。也许作品画到七八分,习作没有达成初始创作目的,还得撕掉重新再来。这认真的人,她叫马晓明。湖北省美协会员,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武钢老龄大学花鸟画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擅长工笔画作品创作,每一次创作从构思打腹稿,画草图到绘墨稿,勾勒填色三矾九染,直至完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心灵在慢中备受煎熬的过程。草图脱变成墨稿时,也有一个创作思路调整改变的过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她创作的《松风鹊鸣》入选万年浦江——2023•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可喜可贺。五年前与她在湖北省国画院高研班学习,她已多次投中美协全国美展大赛,有几幅作品入展,成为同学追赶的佼佼者。近年来迷茫了好几年,现在又找到感觉,这精神值得学习。《松风鹊鸣》花鸟画作品,兼工带写,以工为主,辅之小写意,作品看上去显得很灵动。布局简约,在国展作品中并不多见。当下参展国画都是以满为价值取向,让评委觉得你画的画很不容易,画的很满,又画的很细,这入展机率就会增加。而这幅作品一改常态,能够获得评委好评实属不易。整过作品围绕一棵古松展开,技条蓬松,松针根根入纸,刺猬般长在宣纸中,用笔肯定且入目三分,用墨精细,不干不躁,一支支松针并列铺排,虚实聚散巧妙穿插,姿态优雅可赏,一团团松针向左向右伸展,向上的力量恰似迎风招展,看上去可感知风韵呼啸,灵动之气象让人亲临其景,现场感无不征服观者。古松树干显得苍茫,依树寄生的藤蔓自由生长,那细小的径干与枝条之上缀满小小的叶片,或疏或密,或浓或淡,让人觉得细小的生命也不负韶华, 生命是多么的顽强与可贵。树稍间的喜鹊有的随枝而栖,有的环树疾飞。喜鹊的构图与摆放,其势借得称道。左上角歇着一鹊,望着树间群鹊,画面正中五鹊引颈高歌,一只旋飞正冲向枝桠。右上角一鹊展翅飞翔,正中之下一鹊似乎跃入松树旁边的水草寻鱼逗乐。许多松果随枝而挂,显得饱满而祥和。作为国展作品,能取传统古法入画,以简笔胜出,无不令人产生羡慕嫉妒爱。作画不容易,入展更不易,简构图之古意值得赞扬。对国展创作,很多参与者觉得很无奈,画作清一色满构图,想让评委认可入选太难,搞的创作形式又不是自己喜欢和拿手的,要取胜最先要说服自己,服从,听话,照作,唯评委喜好而为之,那创作出的作品就离国展之门很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晓月高挂东方白,雄鸡高歌天地明。一庭香舍烟云飘逸,推开一扇轩窗,独自品茗,饮清汤,观画稿,任思绪漫飞,听花海涛鸣,真好。马晓明凭着一股创作热情,在老龄大学执掌教鞭,绘制课徒稿的同时,她自己又研习新的创作形式,积极备战国展,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必信在不太远的时期内,多多创作惊世大作,多多入选中国美展,多多获奖,定将早日加入中国美协大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雪韵小语】14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癸卯孟冬曾凡国写于璞石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