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2007年11月,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功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洛阳市启动建设新馆,2009年3月竣工,2011年4月16日,新馆正式开馆,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新馆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鼎立天下”。</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一块完整青石雕刻而成的雄性石兽,高1.9米,通长2.9米,重约8吨。它身生双翼,像狮子又像虎豹,作昂首奔走的姿态,怒目竖眉,两耳斜立,张嘴伸舌,步履矫健。这件石兽与人们常见的石羊、石象、石马、石狮都不同。</p><p class="ql-block">专家鉴定此兽便是一只中国神话中的镇墓灵兽——辟邪,是陵墓神道的守护者,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石辟邪。因为此镇墓兽出土于东汉光武帝陵墓东约1000米,因此它也被认定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前神兽。</p> <p class="ql-block">此件金丝楠木塔,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慈宁宫曾是孝庄皇太后长期居住的地方。大佛堂则位于慈宁宫后殿,因其是故宫诸多佛堂中体量最大的,所以被称为大佛堂,属于太后、太妃礼佛场所。</p> <p class="ql-block">这尊唐三彩黑釉马全身黑色,唯马面、鬃尾和四蹄为白色,鞍鞯为绿、黄、白三色相间,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p> <p class="ql-block">白玉杯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为洛阳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堪称难得的玉器珍品。白玉杯通高11.5厘米、口径5厘米,选用珍贵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造型呈圆筒状,底部呈圆饼状,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三国时代推崇简朴的生活风尚,玉器也简朴自然,这件玉杯正是这一风格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土于洛阳市偃师区北魏永宁寺塔基的一件佛面像残片,额头和眼睛部分已经损毁,只留下鼻子及以下的部分。但就是这仅剩的半张佛面,庄严从容,圆融大度。在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他仿佛瞬间施法隔绝了空间,然后薄唇轻启,在我的耳畔和心底发出了一声幽幽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许多往来游人只为一睹这件长3.4厘米、高3.5厘米的琥珀小儿骑羊串饰真容。鲜为人知的是,这件串饰流露出魏明帝曹叡作为父亲对爱女浓浓的舐犊之情。</p><p class="ql-block">一位神情恬淡、梳着齐刘海的小男孩双手执羊角骑于跪卧的羊背上,目视前方,身着花瓣与菱形纹饰的坎肩,双腿微微向后弯曲,背部有竖向穿孔……这件饰品巧夺天工,栩栩如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