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墨骧

<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总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于1965年开馆,并进行多次扩建修缮。</p><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2019年6月,世界主题娱乐协会联合推出了《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全球位列第18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1,金瓯永固杯</p><p class="ql-block">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时期亲自参与设计的故宫金器,是皇帝的专属酒杯。文物尺寸: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p><p class="ql-block">金瓯永固杯制造采用顶级的材料,加上当时高超的工艺。使得它外表华丽,灿烂夺目。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被称为千年金银器的巅峰之作。同时他也是被清朝皇帝视为祖传的宝贝。</p><p class="ql-block">金瓯永固杯一共有4件,目前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英国伦敦华莱士收藏馆(二件)。</p> <p class="ql-block">2,漆器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盘</p><p class="ql-block">“张成造”剔犀云纹盘是元代文物,文物尺寸:高3.3厘米,口径19.2厘米。</p><p class="ql-block">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当时他的名气就海外皆知。他的传世作品被后人一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传世作品非常稀少,其中又有很多流失海外。所以故宫博物院中的这件就变得尤为珍贵。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3,玉器之宝-玉云龙纹炉</p><p class="ql-block">玉云龙纹炉是宋代的一件仿古玉器,被乾隆定名为“旧玉飞龙彝炉”。文物尺寸:高7.9cm,口径12.8cm,为炉青玉质。</p><p class="ql-block">玉云龙纹炉是故宫博物馆的玉器代表作品。它是仿造古代青铜器雕刻,制造难的非常大。中国玉器的巅峰之作,称之为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4,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p><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元代一件宫廷御用掐丝珐琅器。文物尺寸: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p><p class="ql-block">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元代珐琅工艺的代表作品。它是元代珐琅工艺高水平的作品。它的工艺也是宫廷中的特种工艺。虽然故宫收藏了“景泰蓝传世六珍”。其中还是这件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5,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文物尺寸: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可以说的上是故宫博物院之宝。它是是世界绘画史绝无仅有的宝藏。是象征这个中华文明的五大传世画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6,法帖之宝:平复帖</p><p class="ql-block">平复帖是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在我国书法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又被很多人称为”天下第一帖“。</p> <p class="ql-block">7,钟表之宝: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p><p class="ql-block">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件宫廷御用钟表,文物尺寸: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侧宽70厘米。</p><p class="ql-block">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制造时间长达五年之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制造具备的超高的技术工艺。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是我国的稀释珍宝,也是世界级的文艺瑰宝。</p> <p class="ql-block">8,织绣之宝:梅鹊图</p><p class="ql-block">梅鹊图是南宋时期沈子蕃缂丝工艺作品。文物尺寸:纵104cm,宽36cm。</p><p class="ql-block">梅鹊图画面生动活泼,画面色泽和谐。其中它的材料缂丝也是非常珍贵。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也是宋朝时期皇家御用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梅鹊图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传世珍品。也是南宋缂丝工艺作品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9,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p><p class="ql-block">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是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陶瓷。文物尺寸: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p><p class="ql-block">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被称为最美的中国红。它的烧制难度非常大。数百次窑也难得一件。</p><p class="ql-block">郎窑红也被称为瓷器中的绝品。是皇家御用,存世皆为珍品。</p> <p class="ql-block">10,青铜之宝:酗亚方尊</p><p class="ql-block">酗亚方尊是商代时期文物,它青锏礼器组合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器。文物尺寸:高45.5厘米,宽38厘米,口径33.6厘米×33.4厘米,重21.5千克。</p><p class="ql-block">酗亚方尊有一对。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台北博物院中。</p> <p class="ql-block">除了十大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东坡肉石、西周毛公鼎、西周散氏盘、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宋汝窑莲花氏碗、掐丝珐琅长方盆石榴盆景等珍藏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翠玉白菜。清朝的玉雕作品,长18.7厘米,宽9.1厘米,高5.07厘米,由整块半白半绿的翠玉巧妙雕刻而成,形成一棵菜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东坡肉石。中国四大奇石之一,原型为一块天然的玉石,高5.73公分,宽6.6公分,色泽纹理全为天然形成,看上去像一块栩栩如生的东坡肉1。</p> <p class="ql-block">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鼎的整体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鼎身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p> <p class="ql-block">毛公鼎拓片。</p> <p class="ql-block">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p><p class="ql-block">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散氏盘拓片。</p> <p class="ql-block">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p> <p class="ql-block">北宋汝窑〔莲花氏碗〕,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p> <p class="ql-block">清,掐丝珐琅长方盆石榴盆景。通高55厘米,盆长40厘米,宽26厘米。  盆景以石榴树为主景,树干为木质,涂以金漆,彰显富丽。树叶用铜片烧蓝而成,石榴果则用各色玛瑙精心雕琢,挂满枝头,暗含子孙满堂之意。树下配以桃树、灵芝、绣球花、山石、水草等,颇有情趣。盆为掐丝珐琅长方盆,边缘及边角处装饰各式花纹,外壁作花边式开光,内嵌画珐琅西洋人物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双羊尊,清晚期,高36厘米,长34厘米,宽16.5厘米。</p><p class="ql-block"> 尊的造型为双羊联体,一身之上设方向相背的两个羊首,背驮一方形尊,双羊的前腿构成器物的四足。耳、角、牙齿为铜鎏金质。羊身饰条带形锦纹,蓝色珐琅深浅间隔,整齐划一,肩饰红色旋转纹,腿饰回纹,方形尊上饰兽面纹。</p><p class="ql-block">该器掐丝均匀,纹饰工整,鎏金厚实,造型与装饰花纹新颖别致,在掐丝珐琅器中罕见。</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将军罐</p> <p class="ql-block">当年文物迁台时,文物的总量是当时原故宫的四分之一,但这些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共有3000箱运到台湾。这3000箱当时是经过挑选的,其中的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价值连城。其中玉器就有11445件,如新石器时代的鸟纹玉饰、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等,都是无上的国宝。 台北故宫的总文物量有多少?如果三个月换一次展品不重样,大约可供展100年。限于展出场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17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长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汉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陶器、中国历代玉器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