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方的民窑——尧头窑

秦巴山人

<h5> 尧头窑是黄河流域著名的窑口之一,该遗址是我国传统制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位于陕西省澄城县。历史上主要生产民间用瓷,例如缸、瓮、碗、碟、盂……等等日用陶瓷,俗称“土瓷”。</h5><h5> 澄城瓷砂始于唐,兴于明清,2007年11月在西邦湾瓷瓦坡还发现了元代瓷片。尧头窑窑址主要分布在杜家湾、赵家咀、瓮窑咀、宋家道、后坡等村落。遗存面积约4平方公里。古瓷窑128座,老作坊68间,瓷片堆积层3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传统的农耕时代,“土瓷”与百姓人家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br> 在这里可以看到原始馒头窑遗存,还有仅存的正在使用的窑口,上千年的三处堆积层深厚、年代久远的瓷瓦坡,农家带娃用的“懒婆娘”瓷器(我第一次见)……。在这里感受千百年来的沧桑、人间的真火、百姓的生活就根植在这黄土堆成的窑口里。老村落里遗存着丰富的瓷文化信息,也留居着坚守故园的陶瓷人。在这片历尽艰辛的田地里,他们怀着永远也抹不去的故土恋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享受着醇厚而绵长的乡愁!</h5><h5> 我们在参观时,恰好有一个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一下,知道了很多信息——比如那个“懒婆娘”瓷器等等。<br> </h5> 老窑遗址 <h5>土坎上种植的仙人掌,是当地农村在围墙上防盗的天然宝贝。</h5> 农村里最常用的水缸 整片山坡的窑口 <h5>这些都是寻常百姓用的土瓷,即便现在,在家中还能寻得几件。</h5> 凋零的烧窑人家 坍塌的窑口 <h5>这东西叫“懒婆娘”,是当地女人们带娃用的。考考你,你仔细看看,知道如何使用吗?</h5> 窑口遗存 <h5>这是馒头窑,型似馒头,上部有烟道,内部空间很大。这口窑修自道光年间。</h5> 道光窑内部看天空 这孔窑现在还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