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助成长,奋进正当时——荔城区教师参加第24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三)

CYing

<p class="ql-block">  携一抹冬日暖阳,让“研”途的风景定格美好;赴一场研修的盛会,让“思”想的光芒热烈绽放。2023年11月26日上午,荔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少晶携我区110位数学教师再次相聚厦门六中“至善大礼堂”,参加第二十四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观摩交流研讨活动。</p> 11月26日上午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由特级教师刘松带来课例《和定积最大》,课堂上刘松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把12分解为两个数的和,怎样积最大?”学生通过枚举法,提出“当周长一定时,用长方形面积进行思考和求证,得出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但是,枚举法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无法穷尽所有情况,怎么办?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用代数法求证,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再次用图形的面积将“和定积最大”的原理用公式推导出来。之后,又提出“如果12分成3个数时,怎样积最大?”带着学生走向探究的新天地。刘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角,不断激发学生深入的去思考内在的数学方法。这是一节有广度、宽度、深度的课,它不是简单地知识呈现,而是将素材一贯到底,巧设问题,逐步深入,追求思维通透,落实深度学习,使学生达成高阶思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松老师以本节课为载体,与老师们分享“双新”背景教学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引发教师思考,要让学生达成核心素养,学生必须要深度学习。从单元(主题)整体教学定位出发,教学设计要分析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刘松老师以“酒席”为喻,要“整体搭配,营养均衡”,“每个菜都好吃”指向落实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节由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执教观摩课《小数的意义》。课前,学生通过贲老师提供的学习单中的三个问题进入小数的探索之旅。在全班分享交流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贲老师借助米尺直观讲解,不断得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对比,学生逐步加深小数的认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方法。整节课贲老师逐渐完成板书,引导学生横向对比、纵向对比,观察思考发现分数和小数的联系,逐步完成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的意义”的自主构建。最后,贲老师又巧妙地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整数的计数单位进行联系,让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更加完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贲老师带来了《从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到教师教学思维的结构化》的讲座分享。结合学习践行新课标凸显的核心素养导向,从以下四个方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介绍教师思维的结构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研读</span>读教学内容:从课标开始;</p><p class="ql-block">2.研究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p><p class="ql-block">3.拟订教学目标: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融通;</p><p class="ql-block">4.安排学习活动: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之间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议老师们关注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以往的点状思维,线性思维走向结构化思维。贲老师用自己的实际案例与大家分享了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甚至课下得到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从名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只有不断实践、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地加强深度思考,将满满的收获付诸于行动,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人:第9小组成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人:陈荔香</p>

学生

小数

老师

思维

课堂

教学

刘松

思考

名师

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