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城千年史,西安宝鸡欢乐行之宝鸡行

陈林兴

<p class="ql-block">无锡汇创十三年,寻访古城千年史。凤呜岐山宝鸡唱,青铜器乡石鼓声。法门寺佛祖舍利显神灵,青钟器历经千年更辉煌。</p> <p class="ql-block">石鼓阁上登高望,三千年往事涌心头。渭河溢彩秦岭长,龙飞凤舞谱写千年传奇。</p> <p class="ql-block">秦岭山下渭河之畔的宝鸡地区,故称西岐、周原、陈仓,是周秦王朝的发祥之地。"炎帝长于姜水(今请姜河)″,这里是华夏先祖炎帝的故里。</p> <p class="ql-block">"凤鸣于岐″,三千多年前周人就聚居于岐山之下周原,文王姬昌仁政施德,引来凤鳯为其鸣唱歌颂。周代先人在这里创造了古代青铜器文化的辉煌文明,被称‘′青铜器的故乡,出土了许多许多国之重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大军从这里攻入关中,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成就了大汉皇朝。唐代安史之乱时,唐军与之决战于陈仓山下。忽闻山上神鸡鸣啼声震十里,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溃千里。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吉祥之兆,故改名为宝鸡,沿用至今。这里还是中华民族国宝石鼓的故乡,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十面石鼓就出于宝鸡石鼓山。这里也是丝绸之路的首发地,成为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从这里逶迤西去,佛教文化由此徐徐东来,宝鸡成为中国四大佛都圣地之一。它融合了陕西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在新时代高唱宝鸡吉祥!</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去到了江门镇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法门寺建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称,是中国古代四大佛都圣地之一。周魏时称阿育王寺,唐宋时改称法门寺为皇家寺庙。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寺中阿育王塔(后改称真身塔)半边倒塌而重建。偶然发现塔下地宫,从而沉睡地宫一千一百多年的二千四百九十九件大唐国宝,簇拥着世界上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而名扬天下。为弘扬佛法发展旅游而投巨资打造了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成为当今世界佛教徒朝拜中心和游客旅游圣地。</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分成三个部分,由西向东分别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中心)、法门寺珍宝馆和法门寺佛祖真身塔。我们首先朝拜了法门寺合十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远远就能望见高大雄伟、气势庄严的山门和“法门寺”几个金碧辉煌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墙大祈字,内墙红艳福字多。进入山门即是高二三十米的正门佛光门,后面还有高低起伏的般若、菩提、圆融三个门。整个建筑恢宏大气,北接佛光大道,由低到高直通合十舍利塔,寓意着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尘世净土,瑰宝华彩真身舍利。似听法门寺钟敲响,教化众生成就菩提。</p> <p class="ql-block">内庭两边静心池,圣洁莲花十四朵。青狮白象来护法,飘飘欲仙离凡尘。</p> <p class="ql-block">普渡众生般若门,豁然开朗菩提门。</p> <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威风凛,钟楼鼓楼圆融门。入道法门即空门,循入空门佛道行。</p> <p class="ql-block">佛光大道长又长,一千二百三十米。大道两边树成荫,横宽一百零八米。三身诸佛众菩萨,博大精深恢宏势。一步一拜佛光道,庄严肃穆弥佛灵。</p> <p class="ql-block">佛光大道两边高耸着五组金光闪闪的十大菩萨佛像和经幢。每一座佛像仿佛都在跟你讲述曾经的故事,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专属的佛教韵味和禅意。</p> <p class="ql-block">六度桥上欢鹊过,离却此岸到彼岸。脱俗修行成佛道,朝圣佛祖舍利身。(度同渡,六度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从烦恼的此岸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智慧到彼岸。)</p> <p class="ql-block">又过万人大广场,舍利宝塔耸眼前。气势恢宏氤氲影,顶礼膜拜到塔前。</p> <p class="ql-block">塔身高148米,双手合一朝拜势。举世无二指舍利,四月初八佛诞日。佛殿佛光情缥缈,光辉璀璨佛显灵。</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守伽蓝</p> <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笑相迎</p> <p class="ql-block">引导大殿佛祖拜,舍利光芒修我身。源远流长佛圣迹,发扬广大更兴旺。</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佛舍利,转身前往珍宝馆。珍宝馆也称法门寺博物馆,主要珍藏寺庙内真身塔地宫中出土的大唐皇家珍宝。以“宁静的辉煌一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为主题的展览,分别通过“宝塔千秋檀林经典”、“地宫再现舍利重光”、“交流互鉴文明印记”、“金烁银辉唐宫风华”四个单元内容,共计展出法门寺出土文物一百六十件(组)。</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一年,法门寺阿肓王塔轰然半边倒塌,一座唐代地宫惊现在眼前。“地宫一开,半个盛唐”,关于盛唐的想象,一下子切切实实落了地,完完整整俘获了人心,全因这些珍贵罕见的盛唐国宝。其中一百二十多件(组)金银器,珠宝玉石四百多件,是唐朝天子为迎送佛骨舍利活动专门制造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地宫的发现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后的最伟大的发现,震惊了中外佛教界,更是揭开了这千年佛祖指骨舍利埋藏地宫的秘密。这′就是珍藏佛祖舍利的八重宝函,是大唐天子为放置佛祖指骨舍利而特意制作的一套盒函。宝函从内到外一层套一层共八层,故称八重宝函。从右向左,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第六重素面盝顶银宝函,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第八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p> <p class="ql-block">这是至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p> <p class="ql-block">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的白玉棺椁,晶萤圆润,价值连城。就藏于纯金塔(一重宝函)之中。</p> <p class="ql-block">除八重宝函外,还有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宝物一一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此物长196.5厘米,重2390克,用金2两,银58两制成。杖首为四股两个金轮上套着十二枚雕花金环,顶端是象征智慧的宝珠,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专属于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并永久禁止出国展出。</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浮屠,为唐代楼阁建筑的典型代表,珍宝博物馆就是按照铜浮屠的原型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铜香炉和薰香炉,造型别致独特,外观豪华精美,做工精细漂亮。左为香炉主要用于焚香,右为薰香炉,用来薰香净化空气保护物品,还有取暖和驱蚊虫的作用。右上称鎏金莲花纹五足银薰炉,盖顶隆起一朵莲花蕾为盖钮,身饰莲花纹,下有五足,中间覆莲座的各莲瓣向上翘起,形成一周出烟孔。</p> <p class="ql-block">右上为鎏金银茶碗,左上为鎏金银龟盒。你看哪银龟表面饱满丰盈,饰花蕊纹打底,龟首引颈,鼓目侈口,鼻部、嘴部和两端镂空,头部饰斜方格梳篦纹,雍容华贵。四肢有力,龟中内空;尾部自然弯曲,形象生动逼真,饶有情趣(一枚重廿两)。从龟内存香火灰看应是香具,为保护真身骨舍利而制作。下为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一大一小两枚),通体镂空,纹饰鎏金,装有持平装置,设计精巧。盂面始终保持平衡,无论香囊如何转动,香灰都不会洒出。欧美直至十八、十九世界才有此应用。</p> <p class="ql-block">左上烘烧茶饼的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右上金银纹结条笼子。</p><p class="ql-block">左下鎏金花鸟纹银茶槽子和印有祥云的碾子,右下筛茶末的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p> <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金银铜器,有的作茶具使用。左上装茶叶的鎏金银香宝子,右上鎏金银茶罗子。左下鎏金银佛像,右下迎真身金钵盂。</p> <p class="ql-block">左上装茶叶的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右上蕾钮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左下装茶点用的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右下鎏金流云纹长柄银匙和银筷。还有上面的鎏金银茶碗,唐代贵族吃个茶可真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唐代最有地位的女性武则天穿什么?答案就在法门寺珍宝馆。这是在唐代丝绸织物中有一件武则天穿过的织金锦绣裙(上),可惜已被氧化成残片。幸而有5件供奉佛祖的紫红罗地蹙金绣套装(下)完整保存了下来,有幸一窥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由上好织物和平均直径仅有0.1亳米的黄金拉丝制成,金丝最细处仅0.06亳米,比头发丝还要细;每米金丝上还缠绕3000多圈金箔,工艺之精现代技术也难以企及。之所从能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这些金丝是用真的黄金制成的。</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陆龟蒙有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写的是唐代越窑的秘色瓷,千百年来无人知晓。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就在珍宝馆,14件青釉、黄釉秘色瓷震动了瓷器界,让所有迷团尘埃落地。“秘”即珍稀供御品之意,秘色之美经得起时间考验,即使深埋千年,仍釉色翠莹、温润如新,也锁住了盛唐的风韵和繁荣。左上是唐五代秘色瓷八棱净水瓶,左下右上是唐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右下是东罗马琉璃瓶。)</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还有不少早期的伊斯兰琉璃器,还有少量的东罗马琉璃器。</p> <p class="ql-block">心满意足出展馆,门口仿制大神龟。法门旧址看一看,朝拜大圣真身塔。</p> <p class="ql-block">威武雄师山门前,真身道场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在前堂,大雄宝殿在塔后。</p> <p class="ql-block">这是重修真身塔,下藏真身舍利而得名。形状相同于明代塔,八卦定向十三级,培高四十七米,颇为雄伟壮观。宝塔之下有地宫。佛祖指骨舍利和很多唐朝国宝级文物在此出土,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可惜我们去时并不开放,真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宝鸡中华石鼓园地处陈仓区石鼓山景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也在石鼓山上的石鼓园内。</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宝鸡石鼓山景区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博物院地处石鼓山半山腰的石鼓园内,由低向高,气势恢宏。建筑设计表达了从层层考古土基中,代表文明的青铜器如大树之根一样屹挺。</p> <p class="ql-block">有青铜器之乡美誉的宝鸡古地,也是周文化的发源地。周人先祖在这里创造了辉烂的青铜器文明,由′传世、陪葬、窖藏等方式深藏千年。自汉代以来,这里的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多、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院内所藏青铜器达1500件(组),有些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成了其他地区博然馆的镇馆之宝,不愧为国之重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铸文明,周礼文化之光。我们心情激动进入宽广高大的博然院,看到带有古代青铜器色彩的建筑,仿佛感到那青铜器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厅,有一棵巨大的代表宗法制的青铜器大树迎接我们。各个展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大量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从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艺术,展现了古代中原文化的繁荣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示厅,迎面而来的是晚清四大青铜器国宝的复制品。虽是复制品,却也是惟妙惟肖,精巧绝伦,以乱成真。</p> <p class="ql-block">这四大国宝出士时轰动一时,影响深远。它们是:左上为大盂鼎,原上海博物馆收藏后国家博物馆收藏;右上为毛公鼎,台北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左下是虢季子白盘,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右下是散氏盘,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为至今最大青铜器。它们体量较大,上面的铭文都很重要,还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上为逨(1aⅰ)鼎,左四十二年逨鼎,右四十三年逨鼎。左下为逨盘,中国第一盘,盘内铭文对西周王室变迁和年代世系有确切的记载。右下为逨盉,器身扁平圆形,上为凤首高昂、展翅欲飞的凤乌形盖,头及龙把手、龙纹身、龙头足;器身与盖以虎型链相连,呈现出一副龙腾虎跃凤呈祥的精彩画面。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高超工艺和造型艺术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忽听前面欢呼声,原是橱内见何尊。何尊何尊何以为尊,我有中国始于此。一一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镇国之宝何尊。</p> <p class="ql-block">尊内底有122字的铭文,“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件珍贵的青铜器,凭借凝重大气的造型和神秘华丽的纹饰,吸引无数的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其豪华典雅的风采。右上为折觥(用鹿角制成的酒器)。觥出士很少,这方形折觥少之有少,</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墙盘,因墙在西周做史官,又称史墙盘。墙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后代,感不杀之恩而又被重用而制此盘,并用四字诗铭文在盘底既是歌功颂德又是史料详实,被称为中国的“青铜史书”。右上为西周中期的折觥(觥是鹿角制成的酒器),出士很少,这方形觥更少之又少,是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很是珍贵,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左下为大孟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右下为较大天盂,敞口深腹圈足,足底有棱台,上有两对附耳,一对环形一对卷鼻象首形,主要用来盛水以供盥洗之用(稍小的可盛放饭食)。</p> <p class="ql-block">左上1、2为西周早期的凤鸟纹方鼎,把凤乌纹作为鼎身的主要装饰</p><p class="ql-block">的较少见。右上为五祀卫鼎,造型简单大方,内壁铸有铭文19行26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次土地交易事件,是研究西周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左下为西周早期的乳丁纹簋(盛食器),乳突长面尖,以适合云雷纹为地纹。右下为刖人守门方鼎,西周中期一座记录西周刑罚制度的火锅,双附耳,分上下二层。上层四角铸四龙,炉膛门上方铸有虎头紧压牛头的物件;下层是装炭火的炉膛,底部四兽足。炉膛装有两扇能开关的门,门右外浮雕被砍了左足的守门刖人,门左有虎头关口。两侧方口窗户,炉底有一圆孔。虽是刑器,但设计匠心独具,造型奇巧别致,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p> <p class="ql-block">此为西周晚期的单五父壶,非常精致,其花纹纹理比商青铜器鼎盛时更为简洁粗犷,更适合于远观,可能与祭祀场所的扩大有关。</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春秋时期秦国的秦公镈,击奏体鸣乐器,有三件,但一件只有一个音,为指挥型乐器。侧旁两道飞棱上九条蟠曲的飞龙互相缠绕。右上为秦公编钟,有五件大小相次,一件正、侧各一个音,一钟二音。二千年前就由镈和钟组成一个青铜器编队完成了复杂的音乐演奏了。器上有铭文,对研究先秦历史,以及当时青铜器的铸冶和音乐文化极为重要。左下为并姬(弓鱼伯妻)独柱带盆鼎(西周中期开始流行圆鼎),单足带盆的设计在西周鼎中所罕见。此为温食器,鼎中盛熟食,盆中放炭火。右下为西周乳丁纹四耳簋(盛食器,一般两耳或加盖居多,四耳很少见),沿卷腹深身饰直棱纹,四兽耳长珥下垂,每耳正反加起来六个牛头,与簋身分铸以榫头套合铸接,十分巧炒,装饰主重典雅,为西周青铜器珍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鬲本是煮食的炊具,后来成祭祀用的礼器。左上为矢伯鬲,三足似鼎。右上为虢伯鬲,三足中空内连鬲身腹部,便于煮烧。左下为伯公父勺,小而精致。右下为冬簋,记录了冬将出战,晚上梦见母亲,第二天以少胜多,他认为是母亲保佑,因做了这件纪念母亲的簋,饰以凤鸟。即将圆雕立鸟隐身于耳,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春秋时铜壶,右上为西周早期四足椭形尊。左下为西周早期(弓鱼国)兽面纹双耳方座簋,此簋较独特之处在于其把手处龙角纹样,与四川三星堆纹样十分雷同,带有蜀地特色。右下为西周中期青铜爬龙(残件),形体较大,可能是青铜鼎的把手,但如此大的把手这个鼎也太大了,估计有可能是某建筑的构件。</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西周早期的弓鱼伯格卣(酒器,一大一小两件,弓鱼国最著名的青铜器,盛装一种特殊酒,主要用于祭祀)。这卣(you)是以羊作为装饰部件的代表作,在提梁与器身结合处铸两个羊头,羊角卷曲,双目圆睁,也起到了固定提梁的作用。右上为西周中期独特的青铜器如意云纹壶。左下为西周中期的亻朕(一个字,音ying,制器人)壶,由于铸造时铜锡铅中锡铅比例偏高故而发黑。壶身主要采用了当时新的主导性的饰纹窃曲纹和波曲纹,即是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单和抽象化。右下为西周早期的筒形直棱纹提梁卣(一大一小两件),是外出时提酒的桶,非常便携。</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西周鼎盛时期青铜器的的代表作涡纹罍(装酒或水,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备受关注。器身上饰有涡纹,不仅美观,寓意着吉祥和神灵的保佑,不仅是件艺术品,也是当时人们信仰和文化的体现。右上为西周羊首四耳方簋,四耳铸羊首,涡纹和窃曲纹装饰,纹路清晰粗壮,器面简洁,造型独特少见。左下为西周弓鱼伯蓥(yⅰng),是与盘合出的新式器形,比较少见珍贵;其实还是盉,用来调和酒与水。至今出土的蓥极为稀少,在铭文带蓥的才会叫它青铜蓥。右下为带底座的亻朕簋,是西周簋的新样式,圆簋方座代表天地方圆,盖可以反过来当碗用,当时,人席地而坐,垫高底座使用更方便,还可以加炭火加热,盖反过来也可作碗用。</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西周带盘夔足鼎,上鼎下盆组合成一件袖珍小火锅,下面盘底有小孔可通风排炭,十分有趣。但这可能不是实用器,古人作“盘”的观赏器。右上为西周早期的户卣(户即户氏家族,盖底器底铸有"户″字),是一件庑殿式屋顶盖,长方形敛口,宽平沿、直腹、平底和高圈足,形体高大,装饰华丽精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左下为晚商的云纹花觚。青铜花觚为酒器、水器同尊配套使用,一直是我国古代盛宴上不可忽视的器物。此件云纹花觚,大气优美,端庄典雅,铜绿盈然,更显历史韵味。圆形喇叭大侈口,细腰,圆圈足外撇,器身包裹三层壳皮,是青铜器中的极品,代表着我国古文明中礼仪文化的最高典范。右下为西周晚期的㝬(yu)簋,现在发现的最大的簋(比常见的大一倍),又称厉王簋、胡簋,是周厉王的自作器,罕见的西周王器,内底有铭文12行共124字,是周厉王祭祀先王的祝词。簋雄伟厚重,拙朴典雅,两耳圆腹高圈足方底座,腹两侧硕大又张扬的凤鸟形附耳,上部和圈足各饰一圈钩云纹,中部饰竖条状瓦楞纹,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美术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商周时期的三足耳青铜爵杯,完全是手工打造,是商周贵族的常用酒杯,或是王朝分封诸侯时的赏赐物,用于高贵而盛大的酒宴,是高贵和权力的象征,西周未期消亡而成为稀世精品,收藏价值高。</p> <p class="ql-block">此爵溜口圆钝,圆腹略深,杯尾轻盈,造型前仰后翘,腹部一旁有耳,下承三高足皆外撇,口沿两侧有对称立柱。爵身上端回字形纹样,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有狞厉之美,其色泽亮丽,柔美自然。器形大气浑厚,刚劲利落,端庄典雅,墨绿盎然,经漫长岁月流传至今更显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西周并姬盂鏙(Cuo),体似马来貘形,故又名并姬貘形尊。右上为西周象尊(看起来长得象猪),设计很有特点,鼻子和壶背登高,倒水进去鼻子水溢出来就说明满了。左下西周鱼尊,看那鱼嘴儿一撅,好似在为何事发愁?更有意思的是鱼腹下置的四足竟是四个站立裸身小人。右下是代表太阳的西周三足铜鸟,上下贯通,应该是建筑连通件。</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青铜器的精致品。</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弓鱼人首龙纹銎内钺(you,大斧头),西周兵器精品,造型奇特,龙纹精美,上齿端一个人首,方脸大耳,浓眉立目,脑后发辫八个发结清晰可见。右上为周秦削兵器一组。下为削刀一组,弧背凹刃的小刀,非常锋利,其用途很广,可作为短兵器近身使用,也可以用来刻字书写,当时还是制骨、冶铜等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p><p class="ql-block">名付其实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气势雄伟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现代精神于一体,青铜器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纹样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浑厚、凝重,无不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了青铜器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见证着千百年历史的青铜器文明之辉煌。我们移步换景在青铜器博物院,感慨万千,青铜器文化的自信感溢满全身,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随之奔腾激荡,伟大的祖国,我们爱您!</p> <p class="ql-block">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地处石鼓山半山腰的中华石鼓园内,向上那个巨大石鼓建筑就是石鼓园。此山原叫陈仓山,在唐朝时出土了十面′"陈仓石鼓″而改称石鼓山,山上建有石鼓阁。陈仓石鼓是中国九大国宝之一,被称为大秦帝国的"东方红″,康有为称它是中国第一古物。自秦代制成以来,随时代变迁屡经苦难的十面石鼓,终于保藏下来一一你看那第一个石鼓面上的石磨凹处就是明证,上部已被切割成了磨刀石。十面石鼓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华石鼓园的都是现代工艺精心打造的复制品,微妙微肖,简直可以以假乱真。</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上山登临石鼓阁。因石鼓山发现石鼓而后建的仿秦唐建筑,浩风袅袅,瑞祥盈天,气势雄伟,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堪称西北第一阁,是宝鸡市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登上阁顶放眼望,秦岭渭河宝鸡市尽收眼底!市内最高的国金中心大楼,美丽多彩的渭河大桥,逶迤雄壮的秦岭山脉,静静地守护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宝鸡古城,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大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我们离开宝鸡市区,驱车一百多公里到达了地处陇县的关山草原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即景区的入口处外。关山草原旅游景区,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唯一以高山川草甸为主体的,具有欧式风情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貌同阿尔卑斯山相似。景处内草甸丰富,坡缓谷阔,山顶浑圆,山恋起伏突兀,绿茵似毯,绵延广布。森林、草原、河流、山谷相间,水肥草美,纯朴自然而又不失壮观和柔美,享有"小天山"的美誉。这里被称为"皇家牧场″,周秦先人早已在此话动,据说秦先祖非子在此为周王朝牧马,因而有老爷岭之地。</p> <p class="ql-block">关山又叫陇山、小陇山,为六盘山脉的支脉,是陕甘川的分界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端,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蔽,是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关陇古道地势蜿蜒上升,半小时便可进入关山草原。"关山六月寒凝霜″,关山草原海拔2200米以上,若在炎热的夏季置身于关山草原,仿佛处于天然氧吧和空调之中,是夏天休假度暑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九曲八弯陇山道,树木葱茏高峰间。由低到高步步升,关山重重度若飞。</p> <p class="ql-block">过老爷岭豁开朗,美丽草原展眼前。青山绿树草茵茵,心旷神怡辽无边。道上牛马慢悠悠,赏景游人乐悠悠。草原中心福安地,阿尔卑斯风情镇。</p> <p class="ql-block">古老欧风古建筑,疑似眼前"小瑞士"。</p> <p class="ql-block">停车镇外大路旁,对面就是草原地。远远望见绿草中,到处都有牛马影。忽见一群马儿来,越来越近到路边。叮铃叮铃马铃响,悠闲自在啃青草。</p> <p class="ql-block">游览车上乐开花,游遍草原看个爽。</p> <p class="ql-block">牛群羊群一群群,牛儿壮健羊儿肥。</p> <p class="ql-block">"你看那边两头牛!""你看那里三匹马!″"不不还有三只羊!""大家看呀一群羊!″一一一路行来一路看,七嘴八舌游趣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p> <p class="ql-block">周秦早已是牧场,历史遗址还不少。那是蒙古部落古营地,那是藏人礼佛祭祖玛尼堆。(玛尼堆不仅是藏民表达信仰的方式,而且每个玛尼堆都是他们用心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也是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古砬塔县有遗址,停车仔细看一看。那是红色爱心树,草原牧民先祖地。祈祷免灾塔七层,红色砬石虔敬心。如今古塔不复回,纪念石碑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树木彩绿草色青,广袤草原风光好。待到深处走一走,空气清新人舒心。草原处处有惊喜,摄下牛儿奔跑劲。</p> <p class="ql-block">绿色巨毯天然织,蓝天白云草原情。安静柔美梦境里,人在天边潇洒行。</p> <p class="ql-block">那个美女有胆量,手拿红衣去斗牛。</p> <p class="ql-block">跨上战马有风度,纵情驰骋奔草原。</p> <p class="ql-block">草原深处留倩影,美景永远记我心。</p> <p class="ql-block">流连忘返大草原,依依不舍辞别行。心满意足人舒畅,关山草原再见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夜宿陇县县城,第二天乘车长驱三百公里,从陇县直达西安火车站,乘火车直接回无锡。</p><p class="ql-block">寻访古城千年史,震撼人心教育深。中华民族最伟大,万古长青更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