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教以潜心,研以致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为落实学校本学期各项工作要求,深化教研活动开展,促进教学质量,明确新学期工作计划和方向,更好的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2023年10月31日,戴家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如期开展。</span></p> “新秀”之花,初绽枝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为促进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质,我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新教师见面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新教师的精彩课堂,领略她们的教学风采吧!</span></p> <p class="ql-block"> 由陈伟红老师执教的《四季》。一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所以李老师通过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做动作等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陈老师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富有童趣,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课容量丰富,流程设计合理,有读、有说、有演也有练是一节<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彩又知识满满的语文课。</span></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爱是永恒的话题。王易娜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道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也为我们展示了在同样情况下父母不同的表现,但不管怎样的表现,最终都归于对孩子的爱。</p> <p class="ql-block"> 陈小芬老师展示的《寒号鸟》,教师准确的表述,引导着同学们在课文里感受故事的精彩,动感的语句片段,让学生们越读越有力。整堂课程的教学,孩子们时刻处在兴奋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分角色朗读课文”,即扮演喜鹊和寒号鸟,读出各自说话时的语气。老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怎样才能读出寒号鸟的心理想法。</p> 勤耕致远,赋能启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这是赛场,也是魅力展现的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这是技能的比拼,也是优质课堂的集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各位参赛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课改之花在这小小天地里尽情绽放。</span></p>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张桂燕老师一段声情并茂的配乐介绍,很巧妙的把学生带进古诗《示儿》描写的意境,为学习古诗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抓“诗眼”,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悲伤”“悲叹”和“悲愤”等复杂、丰富的情感,从而心灵震撼,认识得以升华!</p> <p class="ql-block"> 钟静老师执教《搭船的鸟》一课,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仔地“看”翠鸟,引出教学关键点“观察”。精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方式,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和单元语文要素,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对翠鸟进行了观察。学习过程始终以“观察”为主线,在朗读的基础上,对翠鸟的外形展开交流,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习得习作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黎文丽老师带来的《西游记》导读课,教师重点观察学生阅读中真实的现场表现、阅读进度和阅读习惯,并指导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如“看目录,猜故事”“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等等,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p> <p class="ql-block"> 胡丽君老师展示的《夏天里的成长》,教师先通过“围绕‘长’字,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这一问题,让学生圈画课文中描写的事物,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物、从不同方面来写的,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写理念。</p> <p class="ql-block"> “学好语文就是从抓关键词开始。”薛金秀老师执教《鸟的天堂》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引导的。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榕树的;抓住“堆”和“颤动”体会绿叶的茂盛和生命力,大榕树的静态美;抓住“到处”和“有的…有的…有的…”感悟鸟的数量多与活力,大榕树的动态美......从这些关键词你又想到了哪些画面?从方法的指导到想象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语文!</p> <p class="ql-block"> 兰先辉老师《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紧紧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这一线索,紧抓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讲述故事梗概,同时把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袁媛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以读为主线,读出韵味。在指导时,教师重点抓住了哉乎两个语气词来突破读出韵味这一难点。通过联想到想象交流说话的句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直觉,做到合理的想象表达,体会文字之美,意境想象之妙,升华主题,深刻感受失知音之悲之后,感受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刘灵秀老师展示的《精卫填海》一课,利用“添枝加叶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情节,把故事讲出来。这样做,一方面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的大意,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把文言文转换成自己日常的交际用语,表面上看是语体的改变,内地里是思维的转换,是思维的锻炼。</p> <p class="ql-block"> 在《坐井观天》教学过程中,廖丽珍老师努力引导学生积极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勤思多想。通过直观 ,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兴趣十足地进行识字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并准确找出青蛙和小鸟进行了三次对话。从中明白了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人不能像青蛙一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p> <p class="ql-block"> 王莹老师带来的《坐井观天》,重点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掌握寓意。在精读课文阶段,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读和重点句对比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如第三次对话,王老师将重点落实到鸟和青蛙的两次“笑”上,青蛙笑小鸟是可笑的笑,小鸟则是的无奈的笑,告诉青蛙还是跳出井外,亲眼看一看面的世界吧。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创设合理的想象环节,充分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秋天》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所以开课伊始,曾心影老师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开始,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课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例如标注自然段序号,读通、读准长句子等。做到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span>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端莲老师讲授的是《女娲补天》这一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迅速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课堂上黄老师利用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从自学提示中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是黄心玥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时听后的感受,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在讲授这一节课时黄老师就反复让学生来读,读出作者兄弟两人在草地上玩耍的开心;读出作者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惊喜;读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正是在读的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地体会着作者深入观察的过程,从视觉的观察到根据时间变化观察,再到有思考地去观察。</p> <p class="ql-block"> 由李卫红老师执教的《比尾巴》,整节课书声琅琅,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展示自己,对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李老师根据学情,创设了森林动物王国开比赛的故事情境,利用情境更好的带动学生,让学生能更好的投入到朗读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了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在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行。相信乘着今天教研的东风,戴家埔中心小学的教育一定会乘风破浪,一天更比一天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统筹主编:毛志伟</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张桂燕</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戴家埔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文本来源:戴家埔中心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