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记中国油茶花授粉人工养殖特种蜂新一代传承人 王仁字

陈新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8日,暖阳高照,在美丽的长坪乡潭湖村湖南仁子生态农业基地,我非常荣幸见到了“中国油茶花授粉人工养殖特种蜂”新一代传承人——王仁字,他和弟弟王仁子的名字只差一个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他是油茶特种蜂鼻祖徐传球老师的高徒,徐传球老师已经86岁,年事已高,身体有恙,可他心心念念着特种蜂,想知道特种蜂的现状,受他的委托,我特意来看看。</p><p class="ql-block"> 王师傅中等身材,热情豪爽,精神矍铄,做事干练,非常健谈。“说句实在话,养蜂第一就是要勤恳,要勤奋,养蜂界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人勤蜂旺,人懒蜂亡”,一见面他侃侃而谈,这句话既说出来养蜂的不容易,又表明了他自己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我问王师傅,为什么油茶花蜜蜂被称为“特种蜂”呢?他说,因为这种蜂太难养了。油茶花中含有很高的低聚糖、半乳糖和生物碱,这些物质对蜜蜂具有强烈的毒性,会导致蜜蜂消化障碍、腹部膨胀甚至死亡,特别对蜜蜂幼虫更为敏感。 他的师傅徐传球老师,通过60多年的反复摸索,不断实践,才培养出了这种特别的蜜蜂,采油茶花不会中毒死亡。</p><p class="ql-block"> 2021年,经耒阳农业部门引荐,他的弟弟王仁子引入这种蜜蜂,弟弟把这个养蜂重担压在了哥哥身上。“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新一代有文化、有目标懂新媒体的养蜂人,王师傅通过自学,读书看报看杂志,百度查阅资料,通过手机看视频,紧跟国内最新养蜂技术。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采用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培育耐毒的蜜蜂品种,采用继箱饲养法以及盛花取蜜法等。通过多轮实验测产,发现没有授粉的实验油茶树,坐果率为零或1%至2%,而经蜜蜂授粉的油茶树,坐果率为86%至98%,效果非常显著。“油茶+养蜂”已经成为生态农庄新的发展模式,王师傅高兴地说,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基地油茶产量,蜜蜂产出的蜂蜜和花粉也能增加额外的收入。目前,基地蜜蜂已达到了326箱,授粉面积约4000亩。养蜂的真在目的是通过蜜蜂采蜜授粉,大大提高油茶的产量。</p><p class="ql-block"> 现今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有些地方相当环境破坏恶劣,野生的蜜蜂包括很多的小动物,已经很少很少,甚至绝迹。近30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油茶林的单产量是一降再降。湘南地区几百亩甚至几千亩的油茶林基地,多的数不胜数。但油茶的挂果一直受到自然授粉效率低的困扰,油茶花有“千花一果”的说法,导致产量不稳定。新开发的油茶品种,茶果子越来越大,品质得到改良,但单产和几十年前根本没得比,很多人没有重视油茶的授粉。</p><p class="ql-block"> 王仁子高瞻远瞩,慧眼识珠。他不但是全国扶贫攻坚先进模范,曾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还是乡村振兴的追梦人。他目前拥有8600多亩的油茶林基地,蜜蜂全身都是宝,他花巨资几十万引进徐老的几十箱蜜蜂,初衷是为人类造福。不但要提高整个长坪地区的油茶产量,将来大力发展特种蜂,养殖规模要达成千上万箱,改善整个长坪地区的生态环境,他也想把好东西推荐给更多的油茶林种植户,让父老乡亲的油茶林产量都提高。</p> <p class="ql-block">   养蜂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只有经历过的才能懂。王师傅自从养蜂后,基本全年无休,天天守在基地。养蜂是要靠天吃饭的,天气晴朗,暖阳高照,蜜蜂才会出去采蜜授粉,下雨天,气温低的时候,蜜蜂不会出去的。它有很多的天敌,虎头蜂是一种野生的,个头特别大的蜂,专门咬断特种蜂的“脖子”,吮吸里面的精髓,他也不是把整只蜜蜂吃掉。你如果不及时驱赶,它会通过传播气味引来大量的同伴,不用一个小时就可以灭掉一群蜂。</p><p class="ql-block"> 听他这么说,我心有余悸,也恍然大悟。我说:“难怪之前徐老的特种蜂被其他的基地引过去,特别是被常宁胜桥镇的殷老板骗去,徐老在那里手把手地带徒弟带了四个月,发展了100多箱蜂,后来殷老板不要徐老了,自己单打独干,以为自己可以发扬光大。。10月份,我们特意去了常宁胜桥镇,殷生龙老板的特种蜂一只也没有了,也许是被虎头蜂吃掉了,也许是冬天没办法越冬。他瞒着徐老申请了国家专利,没有按合同写上徐老师的名字,现在他的专利还在,特种蜂最后灭亡,这也许是报应。徐老说他当初留了一手,关键的技术没告诉他,姜还是老的辣!更为奇葩的事,徐传球老师曾经有两箱特种蜂被一个又耒阳油茶林老板偷去,因为徐老说要一万块钱一箱,他舍不得买,又想尝试,所以就偷了两箱去,结果也是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没有足够的耐心,坚强的毅力,不时时刻刻关注,蜜蜂活着都不容易。正说着,来了两只虎头蜂,王师傅拿着一个小网兜,很轻松就把它罩住了,装进一个玻璃瓶子里。看我好奇,王师傅说他要收集这种蜂来泡酒,祛风湿最好了,他已经收集了几千只,有20多斤重,泡酒可以泡很多,至少上百斤,他打算开发这种酒。我开玩笑说要留一点给我啊,这种酒要是开发出来,比红豆杉的酒都要卖的贵一些。</p> <p class="ql-block">   养蜂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个细致活。哪儿有蜜源,哪儿没有蜜源,蜜蜂几点出去,什么时候回来……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摸清它们的生活习性,搞清它们的生活规律。严寒的冬天就要来了,暖阳毕竟是短暂的,要有十二分的耐心,像对待婴儿宝宝一样看护它们。王师傅已经在为蜜蜂过冬做准备了,拆箱合群,把几箱蜂合并到一箱,他说的“蜂挤蜂,蜂挨蜂”的道理我懂,蜜蜂冬天处在半冬眠状态,提高蜂箱的温度,减少煨糖量,降低成本,提高存活量……基地有几个蜂场,他每天来回奔波,不敢丝毫懈怠,这段时间应该是最辛苦的了。</p><p class="ql-block">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诗是赞美蜜蜂的,我要用它来赞美王仁字师傅,新一代的养蜂人令我敬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愿您的生活阳光灿烂,愿您的事业蒸蒸日上!特种蜂遇到王师傅,就是千里马碰到了伯乐,有这么勤奋勤恳的爱徒,徐传球老师也放一万个心❤️。</p> <p class="ql-block">(附: 新湖南24日通讯: 55名长坪乡各村的党组织书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油茶种植大户围成一圈。王仁子站在油茶树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如何做好油茶树的疏剪、短截、开角等技巧。)</p> <p class="ql-block">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湖南仁子生态农业基地,在绿油油的油茶树下,拥有多年油茶种植经验的大户王仁子将他的“油茶+蜜蜂”种植养殖经验倾囊相授。</p> <p class="ql-block">《蜂》</p><p class="ql-block">(唐) 罗隐</p><p class="ql-block">不论平地与山尖,</p><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尽被占。</p><p class="ql-block">采的百花成蜜后,</p><p class="ql-block">为谁辛苦为谁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来关心老百姓的疾苦,谁来体会养蜂人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陈小艳,女,七零后,导子镇人,中学教师,笔名陈新。喜欢读书练笔、爱看古典诗词,爱用美篇写作。耒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耒阳市城市论坛投稿人。201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喜欢乡土文化,近年在《衡阳日报》发表了文章《我的双抢》《父亲的米酒母亲的歌》《故乡的那片油茶林》;曾在耒阳报上发表了《致父亲》《我的母亲》《想你》《爱一个人》等等,是学校的通讯员,在耒阳教育在线上发表通讯稿多篇,经常在一些公众号上发表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