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如一点突破、深入思考……泰安学习心得(一)

学无止境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24日,滨城区“四名工程”名教研组长序列人员在王希军主任的带领下赴泰安参加“双新”背景下中小学教研机制创新与深度教研策略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上午聆听了浙江仙居张志伟老师的报告。张老师的报告非常实际、实在,讲求实效。</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提出:</p><p class="ql-block">一、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做好任务驱动、问题驱动、有针对性的教研。</p><p class="ql-block">二、要做真实的教研,真实是有效的前提!</p><p class="ql-block">三、教师要养成思考、反思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例如,讲完一节课之后,要反思这节课再上一遍的话,怎么改?改什么?为什么这样改?你认为的收获与不足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可以先让学生互评,学生很在意同伴对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听了张老师的报告,结合数学课堂的教学,我反思了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做到:讲道理比讲推理更重要!理由如下:​在数学课上,很多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只是讲解这道题应该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是如何想到要这样做的?别的做法为什么不行?却从来不做解释!导致学生在自己面对题目时还是无从下手。</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讲清楚逻辑推理背后的道理,比逻辑推理本身更重要!因为学生在做题时首先依靠的是自己的一种直觉,而这种直觉的来源是自己对这一题目或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学生对知识背后的道理真正的理解,才能产生正确的直觉。当然,在这里所说的直觉和数学上的直觉主义,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数学培养人的理性精神,在做题时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只有把道理明确了,才能进行正确的理性分析,产生正确的直觉。</p><p class="ql-block"> 数学道理的阐释,教师不能直白的告诉学生,而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在展示道理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语言描述、画图表示、实物演示等不同形式的演示方法,展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更好的阐明其中的道理,引领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本源,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之理。</p> <p class="ql-block">真实,是有效的前提!</p> <p class="ql-block">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如突破一点、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还列举了很多实际案例,比如《我教口琴十三年》,使我们深受启发!</p> <p class="ql-block">  18 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利希滕贝格说: “你被迫自己去发现的东西,会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一条后路,当需要时 你可以再次使用它。”让我们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教研的路上不断前行,学习永远在路上……</p>

教研

学生

道理

数学

直觉

张老师

做题

反思

题目

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