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驾游(福建篇之二)——长汀和泰宁古城

山杉

3月6日下午游览冠豸山后出发去长汀古城。<br>  3月7日上午先去游览丁屋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丁屋岭</font></b></h1> 丁屋岭,是长汀县古城镇丁黄村里最大的自然村,坐落于“世界客家首府”福建省长汀县、保留着原始山民村落生态、最为奇特的是村内近千年来无蚊子生存,被称作“客家山民原始生活的活化石”。 丁屋岭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客家山寨村落,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村落生态。 约在公元1218年,丁氏友德公到丁屋岭开基;1929年红军入闽时,74位村民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贡献。 这里有几棵古树的树洞中生长着粗壮的毛竹。 黄泥墙、黑灰瓦、木房子、石台阶随处可见,粗糙厚重的石寨门,天然独特的老石板,敞开式的老祠堂,乾隆年间的老古井,是这个村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其中,丁屋岭大井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长汀古城</font></b></h1> 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位于福建长汀,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为“福建西大门”。 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来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剧增,城内容纳不下,因而府城范围逐步扩展到城外(即水东市外大片地区)。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营背街、桥下坝街以及其他众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为闽西最大城市 汀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国家AAAA级景区,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福建四大名城之一。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连接赣州、梅州的中心枢纽和商贸重镇,史称“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 。被誉为八闽客家首府,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长汀县“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荣膺“福建美食名城”。 汀州古城墙,依山傍水,环抱全城,形状宛如“观音挂珠”。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犹如挂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所以有“观音挂珠”美誉。 长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的汀州古城墙,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汉族客家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 汀州千年,一大批历史名人与汀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譬如唐代名相张九龄初尝了客家米酒后留下诗篇《题谢公楼》、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曾在长汀担任“县太爷”开辟了汀江航道、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率精锐部队入汀得到汀州人民的支持写下诗篇《汀州》、宋代诗词大家陆游离闽时挥笔写下《长汀道中》、传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明代良臣—马驯安老还乡时作下《鄞江八景诗》流传至今、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出任汀州推官时作成了《天工开物》这部著作、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在汀州试院当主考官时留下闻名八方的“一菜、一联、一匾额”、《晚笑堂画传》的作者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就是汀州人、乾隆年间大书法家伊秉绶人称“伊汀州”。千年州府——汀州,让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陈轩、王捷、郝凤升、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汀州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装,它把汀州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庙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飞虎队长汀纪念馆</font></b></h1><div> 2014年8月24日,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br></div><div> 1945年2月2日,美国空军十四航空队在长汀设立办事处。飞虎队一个支队的地勤、航空人员100多人移驻长汀县城和机场,成为东南前线唯一的空军基地(长汀机场是当时国民政府管辖下东南数省唯一的机场)。飞虎队驻汀的任务是轰炸打击日寇统治下的台湾等地的军事要地,迫使日寇投降。<br></div> 3月8日从长汀出发去泰宁,行驶268公里,于下午3点到达泰宁明珠大酒店。<br>  进入泰宁,先参观了《明清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明清园</font></b></h1> 明清园坐落在福建省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家大规模的收藏展示古建筑和木雕艺术精品为主的民间收藏博物馆。泰宁明清园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明清时期的各流派古建筑以及珍贵木雕艺术珍品,结构精巧的明代民居,富丽堂皇的清代原真性徽派建筑,极具震撼力的大型明清收藏品,清代木门楼,石碑林,书院祠堂等齐聚一园,在古典园林的映村下,成就了独具风韵的私家收藏文化大观园。 泰宁明清园体现了生态美和建设美的结合,文化与收藏的结合,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特色,打造了亮点。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泰宁古城</font></b></h1> 泰宁古城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泰宁县城关,方圆面积226.5平方公里。不仅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 古城历史悠久、古为"归化镇",距今已有1340年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世德堂坐落在城内,"朱德、周恩来旧居"和大批珍贵的文物都保存完好,规划建设的新徽派翘角仿宋古城建筑更是别具一格。 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现过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盛事,仅宋代就有两名状元、23个进士,宋代名人朱熹、李纲等曾在此讲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上清溪漂流</font></b></h1> 上清溪是在泰宁东北部,金湖上游。全长50多公里,景色秀丽新奇,幽静可人。其中崇际至长兴15公里为深山峡谷地带,赤壁丹崖把溪流挤逼为歪歪扭扭的曲线,号称有"九十九曲、八十八滩"。<br> 水面最宽处不过20米,最窄处只容双排通过。两岸人迹罕至,森林茂密,方圆几十里内仍保持原始状态,形成弯多、滩急、潭深、山高、林密、峡逼的特点。 上清溪上有一个神奇诡秘的丹崖洞穴。泰宁在地质学上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境内遍布铁红色的险峰峭壁,危岩怪石,又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壁上形成了许许多多蜂窝状的岩穴和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洞槽,都成为得天独厚的观光资源。伫立筏头,远远望去,这些旖旎诡谲、精湛绝伦、非人力可为的杰作,常会让你神思遄飞,震惊不已。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寨下大峡谷</font></b></h1> 寨下大峡谷是2004年6月方被外人发现的,位于福建泰宁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寨下村,由3条峡谷首尾相连而成,呈环状三角形,好似一条金色苍龙蜷卧在群山之中,故又名金龙谷。它也是泰宁修建的第一条地质科考路线,联合国专家称之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景区”。 三条满目苍翠的峡谷,分别是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构造运动为主的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b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考评时说:“无论从地质景观还是生态环境,这里是世界级的”。<br> 寨下大峡谷是观赏丹霞地貌的绝佳地,有着典型的赤壁、洞穴、巷谷、线谷和堰塞湖。 大峡谷两旁危崖突兀,壁立千仞,难得见到阳光,幽深得近似于封闭状态,走入峡谷中顿生隔世之感,恍若世外桃源。 天穹岩是寨下大峡谷最引人入胜处。<div>  在一处倒悬着的红色崖壁顶端,有一直径约20米的凹岩内,鬼斧神工般雕凿出数百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丹霞洞穴,大洞套着小洞,洞中有洞,如同一个洞的家族;它们高悬头顶,在谷底看来宛如一座神圣殿堂的穹庐,高贵而又气派;又好似满天星斗,令人眼花缭乱。<br></div> 寨下大峡谷的丹崖谷底隐藏着一个湖——雁栖湖,雁栖湖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下,周围翠竹丛生,林木笼罩,湖水静谧、冰凉而清澈。 一个正宗的客家家族村,仅有30多户人家,全部姓杨,据说祖宗是杨家将中的杨七郎。<br>  村子依“S”形的石塘溪而建,是大峡谷里的“桃花源”。 摄影:山杉<div>谢谢您的欣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