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升村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部,背靠华蓥山山脉,毗邻两江新区,紧连金刀峡4A级景区。近年来,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加持下,该村已成为一个集观景与休闲为一体的乡村田园旅游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绿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11月9日下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李亚军的带领下,到东升村参观考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在现代新农村的院坝田野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组织生活。本次参观,虽然只走到村里部分区域,但仍是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东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洪流等村干部接待我们,给我们当导游、介绍村子发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为江洪流(右)在村口迎接我们时与李亚军握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江洪流与我们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认识黄金香柳,了解产业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黄金香柳是桃金娘科白千层属的常绿乔木,原产于新西兰、荷兰等濒海国家,1999年首次引入中国广州,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有栽培。黄金香柳是形态优美的彩色树种,有金黄、芳香、新奇等特点,适宜于庭园、道路绿化,也可用于海岸绿化、防风固沙等。它还是一种芳香植物,除可以净化空气外,其新鲜枝叶可以提炼香精油,用作香薰、熬水、沐浴,具有舒筋活络的保健功效。</p> <p class="ql-block">东升村种植了大量黄金香柳,除了绿化美化村子,主要用于提取香精油,成为该村的一大支柱产业。</p> <p class="ql-block">我们以前都没有见过这种树。江洪流带着我们一路参观,一路讲解,仔细介绍了村子的产业及发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江洪流,这位精干的90后,已扎根基层9年,就是他从邻村调来东升村之后,带领村民走出农+旅+艺+学的产业发展“蜕变”之路。难怪他能说起村情侃侃而谈、如数家珍!</p> <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根本在经济振兴,还是要抓产业发展。江洪流从黄金香柳产业切入,给我们介绍了东升村的经济发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东升村坚持“农+旅+艺+学”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三变改革发动群众以“6+2+2”模式,采用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打造北碚区粮油产业示范基地、西南大学农业实验教学基地,并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黄金香柳”种植基地,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也进一步提升了东升村的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如今,东升村已建成700亩黄金香柳种植基地、50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200亩冬枣种植基地、250亩杜鹃花基地等特色产业,同时,该村大力发展半山产业,种植翠冠梨520亩、蜂糖李132亩、鲜花10亩、蜡梅100亩。其中,黄金香柳种植基地已完成提档升级,形成了集采摘、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延长了产业链。</p> <p class="ql-block">东升村以公司化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全村980余户、2800余人,以土地、技术、劳务等方式入股村集体公司——重庆柳映东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三年村民以500元一亩田、300元一亩土的保底资金分红。后续将按照土地的多少和公司的效益,民、社、村按6:2:2的比例进行分红。</p> <p class="ql-block">江洪流介绍,东升村的经济来源还有三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带来的游、玩、住一体化消费收入;二是与北碚知名院校开展校地合作,打造特色研学课程,邀请村民为孩子们上农耕课,讲水渠故事;三是与西南大学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联合开设现场教学点,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来这里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随着东升村名气的提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网红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东升村作为全市外事接待乡村振兴重要点位,多次承接各类交流学习团队100余场次。2021年至今,全村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综合带动旅游收入近200万元,2021年至今,村集体公司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万元,村集体增收约50万元。</p> <p class="ql-block">在村集体经济的帮扶下,越来越多的农家民宿在东升村各个景点开张。春节期间,有的民宿天天爆满,一个多月就赚了3万多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参观东堂东展,了解乡建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东升村,以农为源,以旅为向,以艺为魂,以学为品,深耕山村农田文化。他们在村子中打造了艺术殿堂新地标“东堂”,在展馆中划分了东展、东习、东物、东饮、东炙、东厢等几个不同的主题参观区域。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主要参观了东展区域。</p> <p class="ql-block">“旭日东升,雅集一堂。”这是东升村“东堂”主题区称谓的来历。整个东堂都是由各界智识之士、艺术家、能工巧匠、村民一起共建完成的,践行了无界新生、融合共建的可持续发展路线。</p> <p class="ql-block">东展是东升村乡建乡情浸没式文化艺术展。从历史、艺术、社会、学术等方面讲述北碚城市发展百年历程,带领游客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乡村建设实践。</p> <p class="ql-block">在东展中,介绍展出了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老一辈乡村建设思想家的理念、实践情况及著作实物,介绍了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对北碚乡村建设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江洪流亲自给我们作讲解。</p> <p class="ql-block">大家被丰富详实而精彩的展览内容所吸引,认真听讲,认真观看。</p> <p class="ql-block">大家饶有兴趣地试用由黄金香柳提取的香精油制造的护肤品。</p> <p class="ql-block">李亚军等人还现场试戴各式竹编艺术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参观村容村貌,了解村民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东升村里,群山环抱,田野广袤,白墙黛瓦的民房错落有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彩色的观光绿道如彩带飘逸伸向远方,</span>道路两旁的黄金香柳郁郁葱葱,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秋天的花,秋天的果,还有</span>风车、水车、石碾、木犁等老物件,样样都吸引人,大家纷纷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东升村杨家坝“柳门”特色景观院落,给我们展现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幅美丽乡村的生态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以前的闲置土地、老旧农房变成了“柳耕”农耕文化园、“柳音”广场、“柳书”书屋,废弃猪圈改造成了凉亭,闲置房屋改成了“香柳咖啡”接待点。</p> <p class="ql-block">村子中房屋墙壁上的很多涂鸦特别引人注目。这些非常接地气的墙壁涂鸦,不仅让整个村子的艺术感提升许多,同时还是不错的拍照取景背景墙。</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面墙上的涂鸦是宣传垃圾分类的,左边画的是有害垃圾桶,注明“猪吃会洗白的放这里”;右边画的是可回收垃圾桶,注明“可以卖钱换猪的放这里”。“洗白”是重庆方言、农村土话,是“死”的意思。这样的宣传涂鸦,太接地气了,农民一看秒懂。所以,东升村还是垃圾分类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的道路护栏墙更有意思,村民们把自家不用的老旧物品拿出来嵌在墙上,红色标签图案上写有姓名。这是一种艺术的乡村记忆储存墙,既让参观者知道这是谁家的,也使村民们牢记乡愁。下图是江洪流在给我们作介绍。</p> <p class="ql-block">在老旧土墙房改造的村文化活动室里,我们观看了东升村电视宣传片,全面了解了东升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村民的文化生活及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走在田间步道上,看着美丽的村庄、充满希望的田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大家心旷神怡,深为乡村振兴的成就而高兴!</p> <p class="ql-block">特别使我感慨的是,4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听到介绍说当时韩国给农民家家户户发水泥,让农民硬化房前田间道路,出门不粘泥。好羡慕呀!今天,我国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光是村村通公路,村里道路硬化美化,还到处都是美丽乡村,农村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旅游地,农家生活成了城里人羡慕的田园牧歌生活。</p> <p class="ql-block">江洪流告诉我们,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东升村更是花的海洋,山坡梯土有花,平地田间是花,面积广大,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极富观赏性。村里在华蓥山上建有滑翔伞基地,游客可以体验从空中俯看油菜花海。听得我们心里痒痒的,看来明年春天是必须再来一趟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令人惊奇的重庆版“红旗渠”</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东升村,除了美丽的乡村景色,最值得一看的还有颇具时代烙印的灌溉水渠。这里的水渠横挂长空,飞跨山头,气势宏伟,令人惊奇!</p> <p class="ql-block">东升村所在的柳荫镇,是名副其实的水渠之乡,全镇共有水渠14条。其中,干渠2条,总长约12公里。支渠12条,总长约31公里。而东升村境内的东干渠景色最为优美,视野最为开阔。我们当天下午只参观了其中一小段。</p> <p class="ql-block">村子中的这条空中水渠,架空最高处与地面落差超过50米。因而被称为重庆版的“红旗渠”。仰视空中水渠,它像是一座座跨越山丘的高架桥。当你在高处看它的时侯,你会发现:斑驳的石质渠道一直延伸到远方,尽头就是翠绿的青山,渠下则是大片的田野。在华蓥山下的丘陵山区,竟然藏着这样美丽的水渠景观,着实令人惊奇不已!</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柳荫镇常年干旱,农作物收成惨淡,但村民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愚公移山”的不屈精神,以“人定胜天”的决心开山凿石,肩挑背磨,因地制宣修建山坪塘、石河堰、引水渠以及水库、渠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历经10年终于竣工。在当时主要靠人力、缺少机械的情况下修成几十公里、多为架空的水渠,其难度可想而知。建成后的柳荫水渠如同一根根的毛细血管,引来胜天水库的甘泉,将全镇的良田沃土全覆盖。依靠着水渠,柳荫镇成为北碚区农业大镇。</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由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一锤定荫》大型雕塑(下图)在东升村的一段干渠下落成。作品运用超现实主义、波普等艺术手法,选取水渠修建阶段的石锤为素材,将那段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和薪火相传的胜天精神进行了强烈的视觉呈现。几乎每天都有人仰望天渠,汲取精神力量。可以说,水渠不仅是柳荫的重要历史建筑,更是柳荫的精神文化图腾。</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柳荫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静静矗立了近50年的天渠被再次唤醒,其承载的拼搏奉献精神、惊艳世人的“颜值”与乡村旅游完美融合,以情感怀旧、人文记忆为支撑点,为新兴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无数人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地和特色乡村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50年前修建的工程,全是石头砌成的高架天桥水渠,虽然年久失修已不通水(已有新的水利工程取代),但整体渠道完好如初,游客可在渠道内行走参观。这足见工程质量过硬!大家满怀对先辈建设者无比崇敬的心情,纷纷与水渠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水渠上,可以环视东升村全境。别的地方人工水渠是在崖壁上、半山腰或平地上,而这里的人工水渠与山头齐平成为制高点,这恐怕也是东升村的独一份景致了!虽然这天有轻微雾气,空气不通透,影响远景拍摄欣赏,但开阔的视野还是使人看到了广袤的大地和美丽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本次参观,一直到夕阳西下才结束,但仍是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旭日东升照我家,我家住在东山下。稻田鸭叫白鹭飞,晨观日出晚看霞”。这是村民集体创作的东升村村歌《旭日东升》中的歌词。当你亲临其境之后,方可深刻体会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才会明白村民们为何热爱自己的家乡,而自己也会萌生长期住下来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年11月制作。图片(除集体照和网络图片)、视频均系本人拍摄,介绍性文字参考了网络信息资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