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

湔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校长的燃灯精神早已荣光闪耀,海清的演技随着《隐入烟尘》的历练反得到恰切的肯定。凭着《隐入尘烟》的朴实余温走进影院,我期望从最底层的生命故事中看见其朴素的本真状态。</p><p class="ql-block"> 第一时间,三人“包场”,序幕一开场,全然忘记了海清的本来样子,熟悉的张桂梅校长真实地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教书的目的是什么?“救人!”熟悉的教育故事在《红梅赞》的歌声中展开,山月的凄惨故事在“我本是高山”的木刻中烙印,山英的命运选择在众人的加油声中成就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线教育人的艰难犹如操场泥泞的湿滑、犹如深夜雷雨交加山洪冲击的突兀,犹如张桂梅校长身上的无名肿块,亦犹如无数块的膏药贴。</p><p class="ql-block"> 没有教书经验,没有管理经验,本着救人的目的,厚着脸皮将学校基本设施完善,佝偻着身子晨唤夜促,给学生喂鹅,给学生补饭票,找学生回校,义正辞严阻止固守旧观念……</p><p class="ql-block"> 大山不贫穷,穷的是眼界,眼界打开,再差的生命都有了成长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学生基础差怎么办?补,周末无假,春节无假。补得有些严苛,补得敢闯红线。张桂梅校长对待学生与教师严慈相济,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对待自己却是几近残酷。高考后没了学生与教师的“仰仗”,孤独身影停在办公桌上无数的感谢信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p><p class="ql-block">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p><p class="ql-block">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p><p class="ql-block">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工作选择。“考上了!”</p><p class="ql-block"> 大山无语,留下两束闪烁之光,灯火传续,相信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影过程中,忍不住为影片的真实描述而泪目!开学的场景让我想起双凤中学九六七年的操场,还记得当时学校发的筒靴!女中学生基础差极了,让我想到了今年混沌未开的幼稚儿童。然而他们对分数的苛求一丝未减,一年半攻初三水平,一年半攻高三水平,仅从学生的起早贪黑可以看到老师们的付出。是什么真正触动他们努力的内在渴望呢?对学生而言仅只是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而老师呢?值得我们学习景仰![害羞]</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校长如此坚持的力量来自于其逝去丈夫的精神依托,影片中胡歌的演绎如冈仁波齐神山在人们心目中的虚实感觉,信仰的坚定与死神的较量,用日照金山和与丈夫分开那只依恋之手诠释了生与死这个沉重话题​。</p><p class="ql-block"> 反正千万别去相信网上那些影评黑粉!</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句,真实,让人泪目!去看看,点燃自己即将消失的教育激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起来听听张桂梅校长最爱听的歌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岩上红梅开</p><p class="ql-block">千里冰霜脚下踩</p><p class="ql-block">三九严寒何所惧</p><p class="ql-block">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p><p class="ql-block">红梅花儿开</p><p class="ql-block">朵朵放光彩</p><p class="ql-block">昂首怒放花万朵</p><p class="ql-block">香飘云天外</p><p class="ql-block">唤醒百花齐开放</p><p class="ql-block">高歌欢庆新春来</p><p class="ql-block">新春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尽管影片中有些夸张,似乎不与现实一致,我们暂且从电影艺术手法上去理解包容,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影片形象的支撑需要更多元素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过就是一些不可或缺的辅助意象。为什么我们要去苛求完全与真人一致呢?关于张桂梅老师的纪录片我们也看过,真诚,朴实,那就是她的本色。然影片中的疲惫特写以及愤怒回击更让人觉得一个老师最不能让人看到的教育坚持,反而我们如未开化的孩子一样为此而感动。这难道不真实吗?我们身边何尝没有这样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接受一个真实人物的多面性,难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p><p class="ql-block"> 且看教育人的生命坚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