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妙法莲华经 弘传序 </p><p class="ql-block"> 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p><p class="ql-block">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p><p class="ql-block"> 夫以灵岳降灵,非大圣无由开化;适化所及,非昔缘无以导心。所以仙苑告成,机分小大之别;金河顾命,道殊半满之科。岂非教被乘时,无足核其高会。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五百授记,俱崇密化之迹。所以放光现瑞,开发请之教源;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轨,化城引昔缘之不坠;系珠明理性之常在,凿井显示悟之多方。词义宛然,喻陈惟远。自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p><p class="ql-block"> 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威王之余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弘赞莫穷,永贻诸后云尔。</p> <p class="ql-block"> 《妙法莲华经》讲记</p><p class="ql-block"> 「净界法师宣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01】本经修行的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净土教观学苑这次有殊胜的因缘,在三宝的加被之下,跟大家共同地学习《妙法莲华经》。因为是第一堂课,所以我们按照惯例,要把本经的修学特色做一个简要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我们整部经典的修行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来修学这个妙法,这样一个微妙不可思议的法门。</p><p class="ql-block"> 那么什么是妙法呢?天台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讲得很详细,九旬谈妙。我们把他的整个核心思想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智者大师的“妙法”思想,讲三个重点:一个是众生法,一个是佛法,一个是心法,以及这三个法的关系。你把这三个法的关系弄清楚了,你就知道什么是妙法。</p><p class="ql-block"> 这个众生法界、佛法界跟心法界,我们现在的定位就是众生法界。我们的身口意有很多的烦恼障、业障、老病死的报障,三种障碍。现在,如果我们选择从众生法界直接修六度法门,通过布施、持戒等等来趋向佛法界,就是从众生法界直接超越佛法界,这样的法门叫做不妙!不是好,不好!因为你直接从众生法界修学法力,通过法力的摄受趋向佛法界,障碍重重,而且容易退转,这可不妙。</p><p class="ql-block"> 净界法师</p><p class="ql-block"> 《妙法莲华经》讲记</p><p class="ql-block"> 第1页</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