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于1994年春季中国银行三明分行办公室楼大门前,前排左起陈连东、李江、刘立昂、杨学和(省行科长)、陈增乙行长、陈如玉副行长、黄传添、陈云铨、吴梅金。</p> <p class="ql-block">1994年7月福建省分行于莆田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代表于仙游九鲤湖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96年7月于娥眉山,左起邱丹、王顺英、张凌蓉、张凌蓉儿子、陈云铨、杨仲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再说由寻找旧照片想起</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0月7日,人力资源部有关薪酬与劳资管理方面的负责人通知我,要求送一张一吋彩色照片,准备办理有关我的退休证时用的。几分欣喜荡漾心间,于是完成了送彩照任务,为此,由感而发,写下了《由寻找一张旧照片说起》。</p><p class="ql-block"> 最近部门负责人两次说到提供各方面照片,用于制作幻灯片,为的是荣退座谈会上的对我在中行职业生涯给予一个回顾。这不由地让我想起往日时光,极为必要再说说寻找旧照片。</p><p class="ql-block"> 上次提供的仅是一张一吋彩照,而这次提供的则要求尽可能多些,数量上,不限于三十张五十张,多多益善;时间上,是越早的越好;更欢迎集体照或多人合影的;最好是外出活动或旅游的,等等。</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翻箱倒柜”的是2019年,当时为《趣谈宗亲云霞飞》一书而“大动干戈”找寻老照片、旧照片,找出可用的90张。第二次“倒腾”上千张照片则是上个月上中旬,只为一张一吋彩照。第三次是从上月下旬起,我从书橱抽屉的照片堆和相册中反复翻阅查找,还从电脑上逐个文档逐个文档地点击查阅。这次不同的是增加了有关创建平安活动和“长安杯”行动的四本相册逐页逐张查找320张。于是,提供的老照片从30张变为33张,自认为是卖力、也算较好地完成部门负责人交给的送彩照任务。</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感慨万端。</p><p class="ql-block"> 看着在中行的第一张旧照片,居然是1994年初为泰宁支行筹建开业的培训班师生合影,共26人,当时的分行行长、副行长各1人,省行教育处科长1人,分行各科室负责人和任课老师8人,泰宁支行筹办负责人及新员工15人。恰巧的是现在营业部工作的小曾来到我办公室,我让他辨认其中的哪一个是他及相关人员,因为小曾是泰宁中行开办的第一批员工,参加上岗前培训。我认不出相片中的小曾,尽管他当时为小伙子,才二十出头,他明显能辨认自己,然而,他却认不出其中不少人,或是叫不出老师名字及同事,居然达四分之一之多。这些不由地让我想起入行时的一些事儿。</p><p class="ql-block"> 1993年初,中国银行三明分行为适应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机构扩大,人员激增,内设教育科以承担新入行员工业务技能与在岗人员业务知识更新的培训职责,为此物色一名教育科负责人,之后我成为他们最合意的人选,我正是在这一情况下加入中行队伍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向妻子“靠拢”、“靠近”,克服并解决妻子从城关沙洲路27号供销学校到位于东新一路的三明市第一医院上班单程得花费长达1个半小时这一实际困难,从1990年起我开启了往列东片区工作的调动程序,分别找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接收方,前三次均遭受到校长的反对而不肯我调离学校,1993年5月在前往宁德开展委培生及拟定招生计划过程中,我“好话说尽”,终于打动了校长,她对于入职后坚守学校一线任课达十二年的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我那回的的确确是说服说通了校长,并同意我调往中行工作。当年10月,中行人事部门负责人通知我,要求我到三明分行报到。鉴于我任教务处主任,校长要求我组织好半期考并完成小结后再到三明中行报到上班。就这样,接到商调函后于1993年11月上旬办好手续并来到位于和仁新村31幢的三明中行三楼报到,同时完成了对1993-1994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情况的总结,给1993级财会专业两个班讲授了半个学期的《财政与信贷》课程,于1993年11月中旬正式来三明分行上班。</p><p class="ql-block"> 时光似流水,一去不返回,它只是和我们匆匆地会个面,甚至来不及打个招呼就已走远,而我们千万不可望着时光的背景叹息,应该去慢慢地回味……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屈指数来,我在中国银行三明分行工作为三十年整,在中行领取了三百六十个月工资,不多上一个月也未少掉一个月。前些天,有几位同事听说我即将退休而有略带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并开玩笑说,提示我写首诗表达快意。于是,便有了我2023年11月17日从三明到沙县乘车途中即兴写下自由诗:九三入行银苑耕,人教党建保平安,时光如水匆匆过,人生无悔恰如甘。标题为:无怨无悔!这是我在中行职场三十年以短诗方式所作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简略回顾。2023年11月18日还给各地市分行的几位老弟一同去将乐龙栖山冬游的路上做了分享。</p><p class="ql-block"> 一想到这个月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下个月可领取退休金,真是高兴至极,无不令人拍手称快,感慨万千。正如我在《由寻找一张旧照片说起》所言:要知足,要感恩中行。这不是因为职业生涯行将落幕,而是因为曾经的刻骨铭心,是一股股坚持的力量牵引出职场马太效应所使然,是百年金字招牌的中国银行这棵大树为自己遮风挡雨所成就的。</p><p class="ql-block"> 2003年的几张照片,让我再次回忆起中行股份制改造前的一些往事。当时我作为党委办公室党务党建工作负责人,根据党委要求组织开展“七一”系列活动,一是机关党总支部的党员前往红色摇篮井冈山学习,领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坚信党的领导,重温信仰的力量,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二是举办唱红歌比赛,即卡拉OK赛;三是组织新党员入党宣誓,由我为新党员领读誓词。但从那几张照片中已无法辨认具体的年份,经与当时入党的两位员工回忆,才知晓并确定为2003年。可曾知道,自己于1984年7月入党时,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党组织尚未让我进行入党宣誓活动。由此来看,入党十九年之际我才在中行补上这一课。此后,尽管重温入党誓词好几次,但2003年“七一”领读这一回,对于我来说弥足珍贵,她叫我记忆犹新,自律自重自警,做到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于1996年7月拍摄。</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99年6月16日</p> <p class="ql-block">1996年6月举办第一期储蓄业务经营岗位资格培训班结业合影,学员分别来自福州、南平、龙岩和三明四家分行。</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p> <p class="ql-block">2003年三明分行本部开展“七一”系列活动之一,组织机关党总支部党员参观井冈山,学习井冈山精神!</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张是1996年7月拍摄的,背景为“天下名山”,合影中的六位,分别为省行教育处长、省行干校科长、厦门分行教育处长、龙岩分行教育处长、三明分行教育处长,另有一名男孩为省行处长的儿子,他当时为初中生。当年中行系统特别重视教育培训事业,为此福建省分行组织教育处科长前往四川省分行考察学习,在听取介绍后,我们一行是大开眼界,还实地参观四川省分行位于都江堰的培训中心。该中心规模较大,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之余,我们一行在游览乐山大佛景点后直接到所谓蜀道难的峨眉山。</p><p class="ql-block"> 1996年7月考察学习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意外地与成都的老同学相见。7月6日当晚,我联系上了在黑龙江商学院进修时的同学梁时伟,他正准备于第三天去当挂职副县长,说无论如何都要相会见个面,他和他的妻子一起赶到我下榻的招待所,盛情难却,我们三人在招待所附近吃起火锅,几杯啤酒下肚,兴味盎然,侃侃而谈,自哈尔滨市分别十一年之后再见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直到凌晨两点钟,回招待所时才发现大门被关闭,我只好翻墙而入。</p><p class="ql-block"> 第二,两位处长是摄影爱好者,给我拍摄了数百张彩照。厦门分行杨处长是一位摄影家,老当益壮,尤其擅长抓拍鸟类,许多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龙岩分行邱处长比我年纪稍小些,他不吝啬彩色胶卷,不经意间常按下快门或闪光灯,这让我深感吃惊而刮目相看。这次考察回来后洗印出来的彩照之多仅次于2008年的香港之行。</p><p class="ql-block"> 第三,畅游长江三峡令人难忘。从重庆上轮船,万县过夜,直到江西九江而上庐山。领略着母亲河的深沉久远,感受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与大气。</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每张彩照都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一个阶段一个年度或特定年份的个人及小团体的风貌,是我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职场工作与生活的细小缩影与写照,折射着自己渐渐地迈进了花甲之年。</p><p class="ql-block"> 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生命在大自然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轨迹,世上万物都有规律,也遵循自然的变迁和岁月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暂,时光也是稍纵即逝,能够留住的似乎并不多。所以,过有趣的日子,不强求,不羡慕,珍惜自己拥有的。拥有自己能够掌控的,在欢喜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的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好每一段人生路。</p><p class="ql-block"> 书上说:“我们争不过岁月,也跑不过时间,唯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好每一个日出日落”。“心要像伞一样,撑得起收得住,心态永远是你最好的风水。”</p><p class="ql-block"> 在有限的生命中,过好柴米油盐的日子,也不忘追求山川湖海的美丽。人生这条路怎么选都有遗憾,无论怎么走,都充满了未知和无常。</p><p class="ql-block"> 人生很短,余生很贵,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让自己和家人快乐。在人生这趟旅程中,赡养好父母,陪伴着爱人,照顾好孩子,将寻常的烟火过得精致,让平凡的日子溢满欢喜。(起草于2023年11月7日晚,写于2023年11月21日晚,修改于2023年11月24日晚)</p> <p class="ql-block">于2001年6月3日</p> <p class="ql-block">1994年9月28日福建省中行干校《国际结算》辅导员培训班结业留影,前排右一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00年12月省行人事工作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99年夏季。</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中国银行三明分行部分中层干部。</p> <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分行部分党员到龙岩上杭学习古田会议精神。</p> <p class="ql-block">2003年“七一”为新党员领读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2003年“七一”系列活动中为新党员领读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2004年分行办公室部分人员于假日郊游位于市区虎头山下的仙人谷,后排站立的为李庆琅,右边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2011年分行领导与各部门主任、各支行行长签订年度建设“平安银行”责任书。</p> <p class="ql-block">2013年夏季三明分开展扑灭初起火灾预案演练现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于将乐龙栖山,前排左起陈云铨、赵福杨、刘锦铃,第二排左起甘晓东、林直、林联坝、邓享勇、虞永健。</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于将乐龙栖山红豆杉前,该树龄为1700年,列为一级保护。</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于将乐龙栖山。</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林联坝、陈云铨、甘晓东于龙栖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将乐龙栖山水杉一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