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的冬天,应邀去河南巩义参加一个聚会,次日上午安排到一所大学参观,下午到康百万庄园旅游。</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这座庄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多年,庄园从山腰建到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在庄园的外面,这个牌坊是四柱三楼三间的青石牌坊,是为清朝的武生康道兴他妻子王氏所立的。建于1916年,牌坊雕工精湛,内涵丰富。</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名称的来历</p><p class="ql-block">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出钱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就成了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p> <p class="ql-block">庄园的分布图</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以上,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庄园有寺沟,张沟和龙窝沟住宅区,福禄堂,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金谷寨、花园、戏楼,饲养,集贤,书院,栈房区,码头,造船厂等庄园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一慢上坡就到寨洞门,洞不长,大概二三十米左右,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长城瞭望台而建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洞里也是一慢上坡,可以看到寨上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庄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功能齐全,古朴典雅,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这些独特的建筑群,被誉为“中原地区民居代表”。</p> <p class="ql-block">院庭基本属于北方民居四合院及二进四合院的形式,是中原民居中独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5倍。被称为中原第一豪宅。</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中那些别具特色的石雕、木雕、砖雕装饰,房上有飞檐翘角,檐下有木雕饰,门楣高悬匾额,门楼左右有砖雕、木雕,造型不一,工艺精细。</p> <p class="ql-block">院落之间以狭窄的过道相通、曲径通幽,游览大庄园,转的迷三道四。</p> <p class="ql-block">在庄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金库</p><p class="ql-block">金库在地下室,台阶窄陡,并且像地道战似的拐来拐去。黑暗无灯,里面金银摆满货架。</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院落往上看,可以看到有的建筑依山而建,靠山的部分利用自然条件挖窑洞,窑洞全部为青砖劵砌,洞内还搭建楼层,称“窑楼”。这种建筑居住冬暖夏凉,这在古代民居建筑中也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院落的前院设计也挺好,假山、曲廊、月亮门及花墙增加层次,有树木,果树,竹子等作点缀,午后的时候,院落之间的狭窄通道在阳光下散发出幽深寂寥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寿石</p> <p class="ql-block">院落里放置一个石桌,并且桌子底下有面镜子,导游讲这是康家的拜月桌,桌子底下刻有一段铭文称为“石案铭”。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在桌子下面放一盆水,借助月光可以清晰地看到倒映在水中的铭文。现在放在桌子下面的镜子就是用来代替水盆,白天在镜子中也可以看到桌子背面的铭文。</p> <p class="ql-block">石桌用青石板雕刻而成,古朴而厚重。桌面下边的牙板上雕刻着葫芦、宝剑、荷花等多种图案。</p> <p class="ql-block">月圆之夜,祭拜月亮的同时,又从水中倒影阅读铭文,康家先辈用这段发人深思铭文警示子孙,启迪后代,这正体现了康家低调、留余的治家理念。</p><p class="ql-block">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经过长期的雕琢会发出美玉的光泽,一个人只有经过坚韧的磨练,不断进取,才能获得成功。这揭示了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历练不成才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康氏家族起源于明朝晚期,始祖康守信跟从母亲,由山西搬到河南巩县康店镇洛河岸边安家。并在洛河岸边开一饭馆,后来又兼营住宿生意,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p> <p class="ql-block">到了康家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考中了进士,并担任当地水陆交通、盐业以及税务等事务要职,康家由此开始发家。</p> <p class="ql-block">康大勇,康百万家族第十二代传人,出生于清康熙年间,他析产分居,购买土地,发展船运,绘制了康家发家的蓝图,奠定了家族几百年富足的家业。</p> <p class="ql-block">康应魁,康百万家族第十四代传人,在祖父康大勇的经营基础上,扩建庄园、扩大商船队伍、船行六河,开拓棉布生意,积累众多财富,土地达18万亩,富甲三省。被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匾额,是康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外,康百万庄园内保留的家训匾、留余匾也体现着庄园主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留余匾”上训诫: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p> <p class="ql-block">康氏家训</p><p class="ql-block">康家之所以能几百兴盛不衰,是因为他们一直遵从祖上制定的处世家训。</p> <p class="ql-block">康家的家训是这样一句话,“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兴盛家族就必须要教育好子孙,要子孙享福,就必须勤俭持家。在这句家训的教导下,康氏家族一共出了400多位有名的人物,除了经营有方,家族的教育与家族的兴盛有着紧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p> <p class="ql-block">康家祖上把古人的留余思想,作为自己的家教世代传承。这也是康氏家族辉煌兴盛十二代四百多年的一大奥秘。</p> <p class="ql-block">酿酒作坊</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留存的匾额众多,典雅厚重的文化,是康百万庄园之魂,遍布其间的匾额楹联则处处展示了中华5000年文化之神韵。</p> <p class="ql-block">这些极具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匾额和楹联,使其成为匾额和楹联的大观园。这这些匾额无疑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匾额满满,门楼两边有两块“良田千顷”的匾额。清朝初年,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古人有钱了就买田置地,扩建庄园。</p> <p class="ql-block">戏楼</p> <p class="ql-block">转不动了在石头上坐下休息,发现石刻上有棵大白菜,确定这块就是菜园区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马圈,有车,塑有人,马,这里是饲养区。</p> <p class="ql-block">转的也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就知道这个区里有艘好大的船,整面墙壁上是运输商队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国时期康氏家族逐渐走向没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家族经营也出现问题,一而再的给清政府捐资,加上不少纨绔子弟挥金如土,民国23年康氏十八代康字昭无力挽回康家昔日的荣耀和风光,面对残酷的现实和绝望自杀了,建国50年代,部分房屋充公。1963年康百万庄园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p> <p class="ql-block">游览康百万庄园,不禁感慨!</p><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学,建筑学,民俗学的一个缩影,它走过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历程,是一个家族从昌盛到落魄,几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