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p> <p class="ql-block">唐贞元元年,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庐山,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唐宝历元年,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p> <p class="ql-block">南唐开元四年, 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p><p class="ql-block">宋初,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p> <p class="ql-block">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呈报礼部的《申修白鹿洞书院状》和给丞相的报告中申述兴复书院的理由,并未得到朝廷当权者的支持;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初步修复。</p> <p class="ql-block">碧龙潭(王家坡双瀑)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小天池东北面,景区以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相融成,是庐山自然风光中的精华。号称庐山“第一潭”,俗有“到了碧龙潭,不愿把家还”之说。</p> <p class="ql-block">该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山绿诱人,石怪有形,双瀑似蛟龙出岫,潭中二龙戏珠。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龄时慕名到此浏览后,曾发出了“疑是骊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碧龙潭的彩池,基本上是三色彩池,中心是墨绿色,中间是浅绿色,潭边是浅黄色。也有的彩池,深一块,浅一块,深浅相间,煞是可爱。原来碧龙潭因山高林密,阳光不易照到,故潭中山石上长满了绿苔,绿苔因密度不同,形成了潭水的深绿、浅绿之别,</p> <p class="ql-block">碧龙潭瀑布,原名叫王家坡双瀑,因地处王家坡,瀑布分两股而下。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p> <p class="ql-block">第四纪冰川石,庐山到处都有,但是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还在碧龙潭。据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这里考察,科研冰川石达数年之久。电影《李四光》有很多外景也是在这里拍摄的。碧龙潭冰川石最多的地方,就是冰谷。只见成千上万块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冰川石,或立或卧,有圆有方,有凹有凸,千姿百态,各不相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