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p><p class="ql-block">“四下基层”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四下基层”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蕴含着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王伟光认为,“四下基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等重大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实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李毅提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生动体现。林尚立认为,“四下基层”的核心在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执政为民的行动体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占华认为,“四下基层”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压舱石”作用。</p><p class="ql-block">“四下基层”蕴含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四下基层”着眼于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发展落实在基层,体现着鲜明的实践品格。李毅认为,“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坚持以深化调研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汲取群众智慧指导实践发展。四川大学教授李栓久认为,“四下基层”是深入基层一线探索实践出来的工作方法,其精神实质在于始终围绕时代发展和人民所思所盼,立足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精神。</p><p class="ql-block">“四下基层”蕴含着系统的科学方法。“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于“民”,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工作体系。方江山认为,“四下基层”蕴含着高超政治智慧、非凡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方法,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四下基层”的根本要求、目标指向、方法途径,在深刻感悟“四下基层”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奏响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更强音。林尚立认为,“四下基层”制度牢牢把握住基层这个实践原点,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民心民意所在、工作关键所在、发展力量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所在和干事创业的方向所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认为,“四下基层”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相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相统一,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领导方法。</p><p class="ql-block">“四下基层”蕴含着强烈的担当精神。“四下基层”直面人民群众诉求和地方发展难题,勇担使命勇挑责任,彰显出强烈的担当精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曹应旺认为,“四下基层”是探索摆脱贫困的发展之道,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注重实干兴邦、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