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粮票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命根子。</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国家很穷,物资短缺,供给不足,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必须凭票购买,粮票是当年最重要的且必须的购粮凭证。</p> <p class="ql-block"> 七、八十年代虽然没有再现1876年到1879年大旱绝收,田园荒芜,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达一千多万,这次灾荒被称为“丁戊奇荒”)的凄惨情景,但仍有很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上。特别是夏秋青黄不接之际,无数的人都会倾其所有想尽办法弄点粮食回家。想起发生在我身边有关粮食的事情,禁不住让人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76年春节前夕,一个40多岁的男人费力地扛着一根5米左右的大柱子来到我们院子里,他说是他家的房梁,想换点粮票,一家人好过个温饱年。正讨价还价时,有人发现他的木头有虫眼,就用斧子劈了一块下来证实一下。果真那根柱子里有不少虫眼,当时就把那个大叔急晕过去了。在场的很多人对大叔还是报有同情心的,深知大叔一家的艰难,一些人眼里充满了泪花,但那时都穷,也没有能力和境界去帮助他,大家只是心里担忧大叔一家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大叔的木柱子在我们院里没有蒙混过关,所以也没换到粮票。这种用什物换粮或粮票的凄凉情景历历在目,在我的脑海里是记忆忧新的,也是我永远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82年的夏天我们一家正吃午饭,一个壮男人突然闯进我家,手里还拿着几把菜刀。我们一家人面面相觑,都把目光投向了父亲,还以为他的熟人。结果那人直接介绍道:他是河南来的,遭水灾了,不白要,想用他的菜刀换点粮票。老爸犹豫片刻,便决定再次大放他的善良之心,让老妈给了他10斤粮票5元钱(这也是我们全家省节下的口粮,因为还有农村亲戚需要接济),结果那把刀用了一次就生锈了,质量很差。从那以后我才知道河南经常闹水灾,日子很苦,那几年苦难的灾荒年其实漫延全国。</p> <p class="ql-block"> 炊骨爨骸是对灾荒年代劳动人民逃荒要饭,卖儿卖女,易子而食,惨绝人寰情景的高度概括。过去的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凭票买粮的艰难岁月,更不能好了伤巴忘了疼,肆意浪费粮食。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是人生品德的最美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