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熊新发</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正面</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背面</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侧面</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是太平天国政权时期铸造最为奇特、体积最大、花纹装饰最为华丽的钱币。我收藏的这一枚特别罕见,精黄铜质,铸工精湛,面带朱砂,是一枚人见人爱的太平天国大花钱中的精品之作。在此与大家共享此枚精美钱币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太平军首领的遗留物。前不久,在襄阳市农村的一座小山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有一个大铜钱要卖,当看到这枚“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时,我被震撼了。看一看这枚精美的大花钱,再看看老态龙钟佝偻着腰的老人,怎么也无法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我试探着询问这枚大钱的来历。从老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我逐渐明白了这枚令人震撼的“太平天国背圣宝”的前世今生。原来老人的祖籍是江苏徐州的,清代同治年间辗转来到襄阳乡下,当时这儿地广人稀,土肥水美,只要有力气,地可以随便种。到老人这一辈,已经在这儿传承了五代人了。这枚钱是他家的传家宝,他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只说这几句话:给他们说这钱不能对外人讲,更不能拿出来面世,就一代一代传下去,后来老头老伴去世了,本想再传给儿子,他儿子对这个传家宝不感兴趣,老头儿子在广东佛山打工,现在老头年事已高,想卖点钱自己用。经过与老人反复交谈,老人的语言中露出了隐藏的秘密。1864年(清同治三年),湘军攻陷天京,摧毁了与清王朝对峙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政权。而太平军的成员面对的是被杀戳。作为太平军的首领的老大爷的祖上从南京城潜逃到老家江苏徐州,不能坐以待毙,他装扮成老百姓,隐姓埋名领着家庭成员,怀揣着这枚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恩赐给他的大花钱,走上了逃难之路。一路上颠沛流离,先是逃到了湖北的鄂州,住了一段,又顺着长江,一路向西,继续从长江进入汉江,来到了相对平安的襄阳,没有在城里落脚,落脚在地广人稀的襄北农村,从此在这儿繁衍生息,过起了太平日子。而这一枚“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也得到了保存,留下了太平天国这一段轰轰烈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洪秀全手迹</p> <p class="ql-block"> “ 太平天国背圣宝”为天王洪秀全铸大花钱。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后来为了避上帝名讳而改为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客家人。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洪秀全完善职官制度,修建王府,确立五军主将;在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四书五经”;在宗教上,他维护拜上帝教的独立性,抵制列强的宗教渗透;在主权原则上,对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以钱为货币。钱分大钱、小钱两种。大钱种类颇多,有的轮廓大如外国银圆,有的大如清朝咸丰当十钱,约重一两至五钱不等。小钱即当一文的钱,是最主要的一种货币。又铸有大花钱,属於吉利钱之类,用于赏赐和纪念,不是流通的货币。 凡钱币上都面刻太平天国国号和背刻“圣宝”两字。中国历代钱币都作“通宝”,太平天国不作通宝而作圣宝,“圣”指上帝,把货币叫为“圣宝”,是表示归上帝所有,也就是归公有的意思。太平天国的钱币,是在甲寅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五月后颁行的。这月二十三日,东王杨秀清向英国人宣布说:“天国圣宝即将颁行,妖号之钱,定将绝禁”。当时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一说钱厂在评事街江西会馆。设有铸钱专官四员司其事,职同指太平天国。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洪秀全铸造这一类“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用于赏赐近臣和功勋卓越者,以笼络人心。</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背圣宝”在钱币收藏界广为推崇。我收藏的这枚“太平天国背聖宝”大花钱,直径68mm,厚度6mm,重量150.63克。花钱面文铸有“太平天国”四字,背面铸有“圣宝”两字。文字采用方体宋字。称“圣宝”而不称传统的“通宝”。天国的“国”字,不用繁体“國”字也不同于简体字“国”,它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洪秀全以为上帝是宇宙万能的主宰,太平天国的军队是“圣兵”,国库是“圣库”,钱币自然也就是“圣宝”了。并认为“国”者是王者之国,而把国字写成从口从王,在花钱正面有“太平天国”四个宋体字,字体端庄严谨。笔划有力,边沿框内凸起“双龙戏珠”纹,龙体粗犷,顶端“宝珠”,火焰四射,下端龙尾之间饰有“寿山福海”纹。花钱背面正中“圣宝”两字,庄重得体,两旁“双凤朝圣”,起舞翩翩。边沿框内饰有宝盖、法轮、金鱼、宝伞、妙莲、宝瓶、盘肠、法螺八吉祥图。整枚大花钱华美壮丽,呈现出一派“龙飞凤舞、喜庆吉祥”的气势。“太平天国”大花钱又称“龙凤纹”大钱,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一种纪念币,系天朝大庆典时铸造之庆祝钱,也是馈赠朝中大臣和外宾的纪念品,不作货币流通,存世稀罕。文饰雕刻精细美观。制作完成后又涂抹朱砂,朱砂其实是辟邪的纯阳之物,红色也增强了视角冲击力。察其材质,乃为精黄铜质地,铜色更是熟旧无比,然实属罕见,甚为珍贵难得。</p><p class="ql-block">在清廷的穷追猛打之下,其钱币遭受了清政府的大量销毁和破坏,导致存世数量甚少,而其中的精品更是弥足珍贵。且太平天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农民政权,其遗留下来的实物和文献相当稀少,而作为纪念性物品的大花钱更属于凤毛麟角.这种花钱铸作不多,流传极少。太平天国钱币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而退出,仅十多年的流通使用历史,能留存下来甚为稀少,绝大部分被各大国家博物馆所珍藏,历界拍卖会上拍的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成交价格也十分惊人!</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被视为太平天国钱币中的第一名珍,素来为藏家所珍视,近年来古钱币市场非常强势,价格有明显提升,实力藏家真可谓为古泉倾其所有,一掷千金,公开市场可谓一币难求,早在2011年钱币学家马定祥所藏此钱更是拍出184万天价,可知其珍贵异常!</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3日完稿于襄阳市文人会馆</p> <p class="ql-block">作者熊新发简介:湖北枝江董市人,就职于武汉铁路局襄樊铁路分局党委,政法委。</p><p class="ql-block">襄阳著名收藏家,鉴赏家</p><p class="ql-block">擅长:古钱币收藏及瓷器、玉器、字画及杂项收藏研究。</p><p class="ql-block">个人荣誉:襄阳收藏家协会首任会长、襄阳市收藏文化研究会会长,襄阳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曾任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1991年参加钱币工具书《中国古泉目录》编写。近几年来,他的有关收藏方面的论文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交流并获奖,被多家全国性的期刊转载发表。近年来,他将他本人收藏的一百多枚顶级钱币写成研究专著,他撰写的从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的珍稀古钱的研究文章汇编成为专集专著,他编写的《中国古代珍稀钱币鉴赏》专著即将付印出版发行。他的藏品被《中国民间藏珍》收录,他的传略被《中国收藏家名人辞典》、《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国际名人录》等十多部辞书收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