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篇寄语:</p><p class="ql-block">我们不仅是高氏家族的亲人, </p><p class="ql-block">我们也是实验一小的校友, </p><p class="ql-block">高家几代人美好的童年学业启蒙,</p><p class="ql-block">来自于我们共同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p> <p class="ql-block">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12年,秉承“吸纳世界最新学理加以试验,为全国小学改进之先导”的建校初衷。坚持“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发展为本、课比天大”的学校核心价值观集合凝聚队伍,逐步形成了“团队+名师”的教师队伍发展格局。</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8日是实验一小111年校庆开放日。</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兄妹四人和外甥女高昂一起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母校,共庆实验一小111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弟姐妹都是从小就进了附小幼儿园,这么算大哥1942年就开始了附小的学习</p><p class="ql-block">生活,是49届毕业生;大姐1950年开始上小学,是56届毕业生;二姐1952年入小学,是58届毕业生;我1954年入小学,是60届毕业生;弟弟大永1955年上小学,61年小学毕业直升一附中,赶上了中学五年实验班。高昂1979年入学,是85届毕业生。</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在这里长大。</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长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长大。</p> <p class="ql-block">校庆开放日开始了,我们在校门口留下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大哥和他的发小谢兴武相隔74年后又回到上学的起点地~聚首在实验一小。二人自师大附小幼儿园开始,一起度过了八年的童年时光,并于1949年建国前夕从附小毕业了。这次怹两位老先生,可以说得上是今年亲自来学校莅临附小校庆日活动的最年长者了。</p> <p class="ql-block">母女校友,也是学姐学妹。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几人及晚辈高昂,在签到簿上留下名字,在学校的历史长河中,既留下了我们的一抹印记,也代表高氏全家族留下对附小的美好情意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 欣喜的收下了学校赠送的百年校庆礼品。</p> <p class="ql-block">百年校庆吉祥物~校庆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小小学弟与学妹们亲切、温暖、细心引领下踏入母校大门,内心非常激动,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在邓颖超塑像前留个影。邓颖超是实验一小历史上第一位女教师。</p> <p class="ql-block">新校址里复制的老校门。</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了童年。在学校老校门口向学校致敬!</p> <p class="ql-block"> 相隔一个甲子+的时空和小小学妹在同一个校门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74年后大哥和老校友在一附小门口补照一张毕业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寄送对一附小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走进学校音乐厅,看学校发展的宣传片,听郭雪莉校长介绍学校的美好前景,欣赏学校金帆管乐团的演奏,倾听合唱团倾情演唱的“长亭外,古道边…”歌曲,婉转动听,把我们拉回到美好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看到实验一小这些可爱的合唱队小同学们在操场上演唱着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优美的歌声与旋律,勾起了高昂童年的美好回忆。 高昂不禁向合唱队的小同学们介绍说,自己曾经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亲自参与拍摄了这部著名的电影作品。当时的拍摄场地是在老校区的前院,小演员们是和主角一起,坐在一二年级的教室中,扮演着主角小英子的同班同学。另外还拍摄了很多次我们课间休息时,大家一起从教室欢快地奔向操场的场面,充满童趣。除了拍摄电影镜头以外,高昂还作为当年附小合唱队中的一员,亲自参与了这首耳熟能详的电影主题歌曲《送别》的录制工作。当时全体合唱队员反复排练这首歌曲后,一起来到中央少儿广播合唱团的录音棚中,完成了这首歌曲的录制,美妙的童声从此传播开来,这首歌曲成为了永远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高昂站在合唱队队伍里,新老合唱队的队员们跨越了年龄一起唱起了这首悠扬动听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看到林海音女士的这张照片,我发现母亲与林女士,同是1918年出生,而且母亲当时也在附小上学,看来她们应该是同届了。若干年后,高昂又凑巧参加了《城南旧事》拍摄,再现了当年外婆曾经的学习情景,虚拟的过了一次当年的学习生活。太有意思了。后来母亲听说刘企琮先生是二姐的班主任时,就说“刘企琮老师还教过我呢。”,这是多么令人惊喜又有趣的缘分啊!这都是历史的巧合吧!我们全家几代人之间,共同经历的校长,班主任,以及各学科的老师还有很多位,不胜枚举。高氏家族的发展与一附小深厚的教育底蕴分不开,师恩难忘,渊源流长!</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女婿雪松是我们的“御用”摄影师,他为我们这次重回母校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并和高昂一块儿合影,在一附小也留下了难忘一刻。</p> <p class="ql-block"> 走进校史展览馆,学校五年级同学为</p><p class="ql-block">我们讲解了母校悠久历史。学校“实验性</p><p class="ql-block">与示范性”的发展定位贯穿百年,大量珍贵</p><p class="ql-block">的历史资料,全面地回顾了学校实验创新</p><p class="ql-block">的历史,令我们为母校的发展骄傲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仔细聆听着</p> <p class="ql-block">认真回想着。</p> <p class="ql-block">沉浸在满满的回忆中。</p> <p class="ql-block">辨认着记忆中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在眼前不停的涌现。</p> <p class="ql-block"> 大哥和谢大哥以86岁~87岁高龄,健硕的身体亲回附小为母校庆贺,也真是幸事一桩。八十年了,大哥站在展览图片前,思绪又回到了刚上小学时候,想起儿时上课的情景,喧嚣活跃的课间休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老师的谆谆教导又在耳边回响着。大哥沉浸在无尽的回想中。</p> <p class="ql-block"> 从大哥开始到我们上学期间,我们经历了1945年到1955年四次校名的更迭。</p> <p class="ql-block">李校长马校长沈懋林主任我们永远铭记您们。</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些位特级教师都正好是我们上学期间担任我们的授课老师和班主任。我们真是幸运,在学校教学鼎盛时期在一附小学习,老师的教诲使我们受益终生。我们在实验一小有这些大师级的老师的教诲,有纯洁校风春风化雨的沐浴,有个个优秀同学的陪伴,才有了我们一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p><p class="ql-block"> 刘企琮是大同的班主任,王企贤是我的班主任,金老师张希良都教过我们体育,乔老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周文郁缪老师教课严厉有加,印象太深刻了,但使我们受益了一辈子。倪老师教我们自然。戴玉贞老师最早还教过大哥和谢兴武那一届,真是老教师了。谢大哥还绕有兴趣的给我们讲起了一段趣事。当年戴老师和梅老师结婚后,戴老师来给他们上课。上课时戴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课本,同学们齐声说“没带”,意喻“梅戴”。戴老师就从兜里拿出喜糖分给了同学们。太有意思了!那时候师生情多朴实多融洽呀!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是暖洋洋的。后来我和戴老师住同院,陪戴老师度过了晚年。</p> <p class="ql-block"> 今生有幸!当年正是成长启蒙时期能在王老师的教诲下学习成长,真是万分幸福和幸运,受益终生!我永远敬重您!永远怀念您!永远感谢您!</p> <p class="ql-block">上学时课堂上课间里一幕幕生动活泼欢快忘我的情景在眼前飞快的闪现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学校生活。</p> <p class="ql-block">“全体校友”在最最难忘的附小红楼前留下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爸爸高福曾在一附中教了三十多年的书,辛勤耕耘奉献了一辈子,把毕生的精力都献</p><p class="ql-block">给了教育事业。文革之后拨乱反正教育领域又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您还被聘为教学顾问,正待准备再为教育做奉献之时却于1979年刚进入花甲之年时却过早的离世了。我们今天在师大一附中门口合个影,也是有生以来兄妹第一次在一附中门前留影,以留住对父亲的敬爱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我们在这里长大。感恩一附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