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上扬的山东之行(五)

张灏

<p class="ql-block">  今年10月6日我们去了蒲松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一下车看到这巨型标语有些激动,蒲松龄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译成多国文字,为老先生点赞,他从这里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  聊斋城由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已形成柳泉,聊斋宫,狐仙园,满井寺等旅游景点,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8华里有一个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庄,它偏僻不易被发现,但因一部《聊斋志异》誉满天下,这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诞生地一一蒲家庄。</p> <p class="ql-block">  在蒲家庄村口立着"蒲松龄故居"石碑。</p> <p class="ql-block">  从这城墙洞走进去沿着青石小路,走过古色古香的明清式商业街就会看到青砖灰瓦的大宅院,那就是蒲松龄故居。</p> <p class="ql-block">  故居大门高悬着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抗日战争中遭日军焚毁,1954年依原貌修复。</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在故居基础上扩建为蒲松龄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设五个展厅,馆藏文物13000多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月前这里人山人海,是因为7月份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爆红网络,而《罗刹海市》歌词是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面的"罗刹海市"的故事。蒲松龄不会想到500年后"罗刹海市"带火了《聊斋志异》,带火了《蒲松龄故居》。(网图)</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故居首先看到的是汉白玉石雕坐像,蒲老先生左手拿书,右手捻须沉思,仿佛在构思聊斋故事。</p> <p class="ql-block"> 蒲松龄一生写了500篇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聊斋志异》。此书一共8卷,491篇,40余万字。作品情节幻异曲折,跌宕起伏,叙次井然,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老舍也评价其"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网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正房三间,两侧种着桧柏,石榴,研究蒲松龄的专家路大荒手书的"聊斋"迎门高悬。</p> <p class="ql-block">  正房为蒲松龄诞生处和书房"聊斋"。</p> <p class="ql-block">  正房墙上挂着蒲松龄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p> <p class="ql-block">  生平展室展示出蒲松龄坎坷的一生。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其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p> <p class="ql-block">  展览中的这幅画像,是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九月,寓居济南的江南画家朱湘鳞受蒲松龄第四子蒲筠嘱请到蒲家庄面对74岁的蒲松龄绘制的。画像中蒲先生着清代生员衣顶,左手捻须,坐姿端庄。这幅画是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其一直保存在蒲世后人手中,1954年捐献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1961年由故宫博物院进行揭裱修补。</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上方有蒲松龄亲笔题跋二则。跋后钤有不同款式的六方印鉴。</p> <p class="ql-block">  第一题跋写:"尔貌则寝,尓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尓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此题意是"你相貌堂堂,身长玉立,已经七十四岁了,过了25000多天,做成了什么事,却已满头白发?日后面对你的子孙,孔某也为你羞愧"。</p> <p class="ql-block">  第二题跋写:"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这题意是"癸巳九月,蒲筠请江南朱湘鳞为我画此肖像画,身上穿着贡生衣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恐怕百年后被人耻笑"。</p> <p class="ql-block">  这是蒲松龄生前使用过的四枚印章,后从蒲松龄墓出土。四枚印章皆为粗质寿山石料,赭色。分别刻"蒲氏松龄","松龄留仙","留仙","柳泉小景"。四枚印章皆是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聊斋故事泥塑展选了《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故事,用传统的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地,形象地展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  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有关蒲松龄先生字画的收藏。现在已收藏当代文化名人,著名书法家,著名画家的作品一千余幅。</p> <p class="ql-block">  声像智能展示室,通过影像立体感受蒲松龄的点滴岁月。</p> <p class="ql-block">  蒲氏厨房。</p> <p class="ql-block">  这是蒲松龄书馆。坐落在淄博市周村西南昆仑路旁,王村镇西铺村,原系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蒲松龄其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做先生,蒲松龄32岁时,受本县王村镇西铺村毕际友的聘请去做了毕府的私塾先生。自此开始了近40年的舌耕笔耘,一直到71岁时才撤帐归里。几十年教书在绰然堂。</p> <p class="ql-block">  绰然堂是蒲松龄在毕家教书之处。先生在绰然堂为毕氏教授子孙几十年,故此处成了蒲松龄大半生靠设帐授徒为业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  故居后花园,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花园幽静古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先生一生"旁骛斜驰",勤于写作,几乎涉及文学的各个门类。但是先生人生道路的主流是教育和急庶民所需等社会活动,先生走向世界与此格局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