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茶文化研究与《竹枝词》创作

百胜

<p class="ql-block">《竹枝词•茶马》</p><p class="ql-block">金秋璀璨赋新章,</p><p class="ql-block">古道渊源圣殿彰。</p><p class="ql-block">驮马长征云岭上,</p><p class="ql-block">人文地理贮芬芳。</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的故事在今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重启,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作为民间社团,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茶马古道与旅游节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茶马古道研究会专家、学者的优势,向世界展示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为深度旅游做历史文化背书。这是作者今年11月18日在昆明国际博览会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用华为手机拍摄的一组作品,主要为撰写《竹枝词》,向美友们介绍起源于云南的茶马古道,在沿途与茶山、与种茶民族、与陶瓷产地和云南绮丽的风光景色的结合。体现出神奇的云南!</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旗帜》</p><p class="ql-block">千山万水汇成家,</p><p class="ql-block">百匹驮茶盛世华。</p><p class="ql-block">一字长龙行故里,</p><p class="ql-block">三迤晓月晒青茶。</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5年5月1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易武古镇出发,37位赶马人120匹驮马现代时刻的“瑞贡京城”活动的签名旗帜,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十号馆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展台重现英姿。</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的重新认识,起源于云南大学等1990年,“六君子”用迪庆县级给予的3000元,雇几匹驮马就重走古道,引发国家于2013年5月发布正式茶马古道的域名。这是古代先贤们“走出去,引进来”的智慧,印证云岭高原世居民族敢为天下先精髓的现代赓续。</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故事》</p><p class="ql-block">传承历史写新章,</p><p class="ql-block">普洱渊源历史长。</p><p class="ql-block">字号泉出神入化,</p><p class="ql-block">挖掘故事绘天芳。</p><p class="ql-block"> 杨凯,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晨光出版社编审,中国编辑学会少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杨凯先生是较早研究普洱茶历史文化的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对普洱茶历史的爱好,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查遍可能存放有普洱茶历史的省内外的图书馆、档案馆,从中翻出那些与普洱、与云南号字级老茶有关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执着的他不计成本自费奔走各地,从云南到海外,进行田野调查,采访与普洱茶有关的老茶庄、老商号、老茶人以及他们的后人,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由于热爱他把从资料和田野调查等各种渠道获取的普洱茶历史和人物聚集成书。杨凯先生长期致力于云南茶史、茶文化研究,曾主创光盘《实战普洱茶》和同名图书、《普洱茶溯源与流变——号级古董茶事典》《从大清到中茶》《茶庄 茶人 茶事——普洱茶故事集》等书籍,揭示云南茶历史中的史实为研究普洱茶背后的故事,提供线索。今年8月,他的新书《走出深山的普洱茶——百年前的云茶旧事》在云南省图书馆普洱茶文化馆正式发行。</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茶马司》</p><p class="ql-block">景谷茶山威远彰,</p><p class="ql-block">枝发古树赋天芳。</p><p class="ql-block">崇山峻岭民族住,</p><p class="ql-block">酽味清甜大叶扬。</p><p class="ql-block"> 胡皓明先生,一个懂文化、用文化赋予古茶树内涵的资深茶人。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创史人、董事长。2006年就收购国营景谷茶厂的创业者。国家高级评茶员,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茶马古道研究会聚集一大批专家、学者。当今中国研究茶马古道的顶级专家、学者均在研究会聚集。《中国普洱茶蓝皮书》等普洱茶界内生人文文化、普洱茶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书籍均出自该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品茗》</p><p class="ql-block">金菠萝里沐馨香,</p><p class="ql-block">威远江涛古树苍。</p><p class="ql-block">晓月得知铭冠顶,</p><p class="ql-block">清甜孕育赋新章。</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普洱市景谷县地处威远江边,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这是古代哀牢古国的管辖范围,是濮人植茶后裔布朗族、佤族和德昂族的世居之地,也是氐羌后裔彝族、拉祜族、傈僳族、哈尼族的世居之地,更是百越后裔傣族的聚集地。傣族贝叶经记载植茶1200年,哈尼族口口相传植茶1500年,而濮人植茶则起于上古采集农业期间。</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对爨文化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期间甚至更早的时期,云茶就已经进入吐蕃领域。植茶民族迁徙至印度的阿萨姆邦,阿萨姆就是印度人对迁徙此地居住傣族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产地》</p><p class="ql-block">哀牢世祖傣族家,</p><p class="ql-block">威远江边古树芽。</p><p class="ql-block">美味鲜香呈琥珀,</p><p class="ql-block">生来故土漫春茶。</p><p class="ql-block"> 景谷县地处威远江边,是历史上南诏国时期银生节度使管辖范围内的茶山茶园。著名的景谷秧塔大白茶享誉中外氨基酸含量最高。也是哀牢山茶组植物群落生长环境最好的地区,与镇沅县千家寨、新平县连片65万亩野生和种植型古茶树群落连接。</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紫陶》</p><p class="ql-block">陶泥五色贮芬芳,</p><p class="ql-block">建水传承璀璨彰。</p><p class="ql-block">爨火升腾迎盛世,</p><p class="ql-block">茶壶雅致赋荣昌。</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茶马古道的沿线据云南省紫陶研究会调查,从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制作的曼轮傣陶、茶马古道的维西县的藏族黑陶制作、临沧市凤临区的古陶器和瓦猫制作、大理喜洲的茶罐制作、永昌郡的陶器制作,景东县的黑陶制作、曲靖麒麟区潦滸的爨陶制作,玉溪市华宁彩釉制作、建水县的紫陶制作、云南省十六个地州均有制陶产业留存。基本上与产茶区吻合,“陶茶结合”与当今茶山旅游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古道》</p><p class="ql-block">中华世祖沐天芳,</p><p class="ql-block">古道绵延无量彰。</p><p class="ql-block">布朗新兴迎盛世,</p><p class="ql-block">傣家景迈谱荣昌。</p><p class="ql-block"> 这张茶马古道的分布图,汇集着历史的沧桑,是以西南联大博士研究生杨海潮的潜心研究成果相结合。杨海潮的结论是:茶马古道既无起点,也无终点,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状态下。这就是中华世祖先贤“走出去,引进来”的智慧所在。在今天的现实中体现开放包容、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赋词》</p><p class="ql-block">长征岭上汇成家,</p><p class="ql-block">古道绵延不断涯。</p><p class="ql-block">百世通衢传峭壁,</p><p class="ql-block">今朝喜悦筑年华。</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青春》</p><p class="ql-block">青春永驻沐芳华,</p><p class="ql-block">古道传承著大家。</p><p class="ql-block">君子留名呈圣殿,</p><p class="ql-block">云山碧水映春芽。</p><p class="ql-block"> 这是茶马古道的六君子合影留念的照片,木霁弘、李旭等茶马古道“六君子”的青春之照。</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田野》</p><p class="ql-block">茶山历史化荣昌,</p><p class="ql-block">探路渊源事迹彰。</p><p class="ql-block">故土新兴铭盛世,</p><p class="ql-block">读出酽味著名芳。</p><p class="ql-block"> 在古六大茶山历史中的渊源,来自茶山民族种植、采摘、制作贡茶的实践,但是,詹英佩女士是以孤身一人的“田野调查”,走遍贡茶之地的山山水水。拍照2000多张茶山、村寨、石碑等遗迹、遗址,走访百名茶山民族,记录茶山以及当代世居民族种茶、植茶、贡茶的历史。使得古六大茶山,以叙事和故事的方式赋予古六大茶山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感动资深茶叶专家张顺高、梁凤铭。感动茶山的茶农,甚至在及其困难的时刻为普洱茶找出路。造就她入选中国普洱茶十大名人提名奖。本月十八日下午,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十号馆,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展区见到詹英佩女士,说起她“田野调查”以及在档案馆查资料写书的事,她撰写的《勐海茶厂》、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茶出银生城界周边诸山》、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她的著作点石成金,随着书籍的出版,她写到的茶山和茶农一个个都发家致富!从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的精髓,茶山民族的文化自信逐年提高!</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赓续》</p><p class="ql-block">茶山写照汇芳华,</p><p class="ql-block">古韵琴箫鼓瑟嘉。</p><p class="ql-block">鄯善渊源传万里,</p><p class="ql-block">馨香涌浪漫天涯。</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澜沧》</p><p class="ql-block">澜沧碧水赋诗家,</p><p class="ql-block">古树苍天盛世华。</p><p class="ql-block">撰写新篇呈荟萃,</p><p class="ql-block">清江浩荡育春芽。</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心路》</p><p class="ql-block">心存普洱著芳华,</p><p class="ql-block">古韵苍茫汇聚茶。</p><p class="ql-block">探索渊源寻万里,</p><p class="ql-block">传承历史贮千家。</p><p class="ql-block"> 杨凯老师的新作,为粉丝现场签名留念。就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十号馆的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展台上听杨凯老师才从依邦茶山归来。有粉丝购买杨凯老师的大作,得到签名留念。</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初冬癸未吉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张百胜,祖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张家码头。1954年出生于北京市宣武区前门外大耳胡同。昆明市委党校九二政管专业毕业、昆明市公安局副调研员,长期业余从事云南民族史研究、茶文化研究、茶马官道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和爨文化研究。作品《宝塔诗.普洱茶》收入《云茶大典》,长诗《拓路者》收入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文集,获二等奖。作品《竹枝词.西山八景》由爨体书法创作者、云南紫陶大师李卫忠书写后参展于2019年昆明市文创博览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