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 面 子

苦丁茶

中午儿子放学回家,一边吃饭,一边给我讲了一件上午发生在班上的事情:今天我们上语文课,语文老师有事没来,代课老师教我们成语接龙,他把一个成语的字读错了。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读错了。老师说,错什么错,没错。我正听着,他却只顾吃饭,没下文了。我说:“后来呢?”“后来大家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啊。那个同学也是,老师错了也要给老师留点面子啊”。 听到这里我也记起了很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的邻村一个关于面子的故事:村子里有一个40来岁的单身汉,家徒四壁,一直穷得叮当响。可是有一年春节以后,这个单身汉忽然阔绰起来,天天从他家里都有诱人的回锅肉香飘散在村子上空,他不招摇,也一改端碗清汤寡水的白稀饭蹲在门口稀里哗啦喝的习惯,一个人在家里悄悄吃过饭,便油着嘴皮到地里去干活。<br> 有一天一个好事者趁人家在家悄悄吃饭的时候,出其不意地从窗户看过去,看见这个单身汉正在用一片腊肉抹嘴皮,后来这件事便成了附近好几个村子的村民树下休息,月下乘凉的谈资,闹了很久。大家都怪那个好事者,说他搅了单身汉的婚事:原来,单身汉看上了一个寡妇,想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面子给撑起来,造成不穷的假象,可没想到给这个好事者搅得事情还没说就黄了。<br> 长大了,经常看到有人挣面子,我就会想起那个从未蒙面的用一片腊肉抹嘴皮的单身汉。而我自己也挣过这样的面子的。只是我从别人那里早早地就学了一条经验:不认识的字,在说话的时候,不用,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在说话的时候,别说,要不,那笑话可就闹大了。话说有一次单位开全会,30来人听师范毕业教书改行行政的局长滔滔不绝地汇报,也不知道局长在说什么,突然用了一个“台”笑大方,正发呆的我惊谔地看着他,有人脸上已满是不屑的笑意,有位“好事者”告诉他这字读“遗”,但局长说:“我读的是土话,你读的是普通话”,同事愕然,以至于后来我们也都说“台”笑大方。<br> 十二岁的儿子要给老师留面子,有些让我不知所措。我也没话了。要坚持真理是比较困难的,何况对十二岁的孩子来说,真理那么模糊,那么遥远,让他坚持下去,也许他会惶恐。<br> 其实我也惶恐,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儿子解释,面子和自尊在什么时候要分清楚,在什么时候它们可以统一。而且,面子到底重要与否。重要吧?肯定就活得不真实,不自由;不重要吧?这种话又有点虚伪,首先我自己就显得底气很是不足,平时我老给孩子说,要好好读书,给父母挣点面子。<br> 看来挣面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要付出那么多的辛苦。孩子倒还不太理解这些。老师批评了,一会儿就好,没记性的。但大人们的挣面子可就不只是辛苦了,为了位子,为了票子,为了面子,为了车子,为了房子……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要到退休了、老了自己才慢慢算得清。<br>(2006年5月于义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