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平鸟</p><p class="ql-block">是雀形目太平鸟科太平鸟属的鸟类。又称大太平鸟(区别于小太平鸟)、十二黄,是因其十二根尾羽的尖端都为黄色而得名。在中国迁徙季节见于各地,为冬候鸟,在冬季于中国华北地区常可以见到。体长 16-19 厘米,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特征极明显,数量众多,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额及头顶前部栗色,愈向后色愈淡,头顶后部及羽完灰栗褐色;上嘴基部、眼先、围眼至眼后形成黑色纹带,并与枕部的宽黑带相连构成一环带(枕部的宽黑带被羽冠扰盖);背、肩羽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褐灰至灰色,愈向后灰色愈浓;翅覆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色雎鲜明白端,形成翅班;初级飞羽黑色,自第2枚以内的外端部以及内端缘有明显的黄色狭斑;次级飞羽外黑色具白羰斑,内黑褐色;次级飞羽的羽轴延伸出羽端2~8mm,形成扁片红色蜡质突起;尾羽黑褐色,近端部渐变为黑色,羽端有5~7mm宽的黄端斑;中央2对尾羽羽轴的端部红色,并向外伸出红色的细针状蜡质突起(在旧羽常因磨损而不显)。颏、喉黑色;颊与黑喉交汇处为淡栗色,其前下缘近白,形成不清晰的颊纹;胸羽与背羽同色,腹以下褐灰;尾下覆羽栗色。</p><p class="ql-block">雌性成鸟:羽色似雄但颏、喉的黑色斑较小,并微杂有褐色;初级飞羽羽端的黄色缘较雄鸟小,有的标本呈淡黄或近白色;次级飞羽端的红色蜡突极小;尾端黄色较淡。</p><p class="ql-block">虹蟆暗红色;嘴黑;脚、爪黑色。</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 ▽小太平鸟与大太平鸟区别在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尾端显绯红色。而大太平鸟尾端是黄色。因此辨识时,请注意尾端颜色和头部黑色过眼纹两处。</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群栖性。栖息地多为高大的针叶和阔叶林带,它们常常结成大群活动于这些高大乔木的顶端。</p><p class="ql-block">太平鸟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鸟类,喜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繁殖期的太平鸟会较多的取食昆虫,而冬春季节它们则以各种植物的果实为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