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愿你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我们在人间烟火里栖息,在红尘路上奔波,就要对自己负责。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修行的方式,从而发现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让自己处于一种恰好又美好的感觉里。 11月再次怀揣梦想,携带渴望参加了陕西省小学英语县级学科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一场有高度、有热度、有温度的学习,一场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行动上的助推培训,让我有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顿悟的深切触动。”对于渴望在心灵上得到安慰,专业上的到提升的追光者来说真的是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15天13场专家专题报告、12场同伴的学科思政课示范、2场跟岗实践活动,让我们学精华、悟真理、明方向,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场思想盛宴、知识盛宴、精神盛宴。诸多的感触凝结为以下三点:1.如何通过英语学科落实育人功能?</p><p class="ql-block"> 本次学科培训的主题就是如何将学科育人理念在英语课堂中落实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思维品质目标的达成和落实,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目标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角度观察和认知实践,对世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我们现在对于思维品质目标主要是根据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对于认知层次的划分来设置的。他的理论里把认知分为6个层次,第1层Remember记忆类,第2层 Understand理解类,第3层Apply应用类,第4层Analysis分析类,第5层Evaluate评价类,最后一层Create创造类。其中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方面的思维能力,主要就是布鲁姆理论的最后三个高阶层次的认知要求。之前我们讲过学生的思维品质目标的落实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的提问和活动设置来实现,那么今天我们来具体讲一讲,到底哪些问题是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目标当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一.分析概括类问题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概括类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及结构,抓住文本脉络,掌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不同角度找到理清逻辑关系,挖掘隐含信息,能够在某一类问题进行分析,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1.图片分析类问题分析图片内容是最简单的分析类问题。Where are they?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may he do?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等等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原因分析类问题 通常用Why...?引导的问句来提问,比如说Why do you think so?Why does he/she...?Why is she/he sad? 此类的问题,一般我们会根据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引起这个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具体的details去支撑这个结果的产生,从而梳理文本细节。一般在深挖文本细节时使用。3.概括类问题 概括类问题就是对文本的概括和总结,What is the passage talking about?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lesson?引导学生从整体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除了对文章整体的概括,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段落进行概括,寻找关键句或用一段话,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段落大意或文章大意,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未成曲调先有情,六中精神耀全程开班典礼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贵清教授以《百年辉煌创伟业继往开来再出发》为主题,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主要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思政教师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应该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每个思政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每个思政教师都要有坚定的信仰,在课堂上实现“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传输正能量,从全球视野、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教育问题、思考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把培养“什么样的人”落到实处。冰心老人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花开。”教育就像爱的事业,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充满爱意,才会感悟生命的神奇。做老师不仅“要爱”孩子,更要“会爱”孩子,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要熟悉学生发展规律,学会等待、学会守望。守望着学生的一点点向美好的转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着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爱,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教育是点化润泽生命,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作为一个优秀的思政教师就要学会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思想浸润思想,用高尚培育高尚,学会唤醒学生向善向美,成就更美好的自己。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更要用自己的理念、情怀、信仰去影响更多的优秀的教育人加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做一个健康的人、有教养的人、有德行的人、有理想的人。</p> <p class="ql-block">国培之花别样红,踏花归去马蹄香1.增长见识,明确差距。10天的学习我认识了很多专家学者,专家们或儒雅、或激昂、或达观、或奔放的授课,我们敬佩着;当聆听老师们一次次精彩的学术报告时,我们激动着;当老师们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时,我们感动着;当老师们以智慧的灵光牵引我们心中的泉思时,我们兴奋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0天来,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着知识,汲取着力量。专家教授的博学让我们仰视,同行们的敬业乐业专业则让我敬佩。他们精心设计的课例让人感叹思维之奇妙、构思之精巧。正是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才会有心甘情愿的付出,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国培班里,我悟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正含义。2.重构三观,颠覆自我。有人说,一个人成长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其实,人的成长还有第三种路径,那就是“听君一席话”。10天的讲座虽然不致于完全颠覆我原有的认知,但是已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要想打破瓶颈,继续成长,必须先“打碎”自己,打碎原有的认知、原有经验,重构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原有的自己可能有一些实践经验,有自己原生态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但是缺乏梳理、系统,以致自己的教育教学主要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蒙宇教授、李晓东教授的报告都是有自己独到的视角、系统的理论、开阔的视野;王国芳老师、陈式华老师、孔令启老师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案例的温度,让我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课堂,让我逐步梳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希望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再反思完善,形成明晰准确的教育教学思想。3.增进友谊,携手共进。短短10天,97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思政课教师相聚云端,共研思政课的课程发展、共研思政教师的使命担当,共同描绘我们思政课的未来和远方。我们增进了友谊。我们第九组的10位教师,来自江苏、湖南等10个省份,真是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个省份的高考改革进度不同,但大家对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研究都已经展开,部分省份的学校已经处于前沿,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10天来,我们这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学友们在小组研讨中共同学习、进步,我们不仅互相沟通、交流,更是互相关心、爱护、帮助,我们成为益友,我们实现了知识和友谊的双丰收。</p> <p class="ql-block"> 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其实考察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会发现,研究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自身,恰恰欠缺的是反思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借培训平台的助力,通过课题的选题、开题、结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5天的学习,专家们分享的信息量巨大,冲击力超强,无疑是一次头脑风暴、精神洗礼。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消化吸收、反思、运用、提升。我也想警醒自己:“走向名师是异常艰难的,这个过程是炼狱般的自我训练与自我发展,是在不断的突破瓶颈,突破自我发展的天花板,需要我们深层次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动力来自于理想信念,来自于教育情怀,来自于大格局与大视野。”教育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名师的成长过程更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希望在一次次修行中成就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置身国培课堂,大咖们或风趣,或平易,或学富五车,或治学严谨,一堂堂精彩的课如一扇扇打开的窗,让我的目光能看得更远。“何为师德与师德规范,师德规范是如何表述的,师德师范现象与成因,从哪些方面加强师德修养”等方面进行专业的诠释,热爱教育的火苗在我心中不断的升腾;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型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落地.......专家的箴言妙语深深地震撼着我、启迪着我。我深深意识到思政课作为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我们一线思想教育老师今后而为之奋斗的教学宗旨!</p> <p class="ql-block"> 参与沉浸式学习,是一种幸福。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推动培训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跟随着国培计划的周密安排,我们先后走进了航天二小、曲江南湖小学、碑林区东厅门小学进行了沉浸式的跟岗学习。其中展示课:《开天辟地的大事》、《虎门销烟》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研讨课:《健康看电视》、《挑战第一次》、《走进我们的好老师》、《红军不怕远征难》让我近距离的与优秀教学者进行了思想的碰撞。研讨会的学习,使我对思政课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有了更深的启发和理解,为今后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技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时代的变速已不容我们停步躺平,现在的我必须快速变身为“未来教师”。我也明白了不断学习,方能让我有机会、有能力拨开云雾,找准方向,踏歌而行。</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学习时间,让我“慕然回首”,明白了那“理”就在“灯火阑珊处”。“成功之花,人们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作为教师,我们唯有爱教育,专教育,方能致远。且思且行且悟,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充电”、“蓄能”、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要求,上好英语学科的思政课,为学生点亮成长成才的明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