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因研究而美丽——乔村小学教研活动展示

白雪

<p class="ql-block">  初冬阳光灿烂,教研热情高涨。11月21日上午,三二班李老师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听课评课。</p> <p class="ql-block">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p><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老师提问: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找出全文中心句,找到关键词: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接着,李老师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寻宝活动拉开序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了解了课文内容,从海水瑰丽无比,海底生物种类繁多,海岛是鸟的天下等三方面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热爱祖国的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李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现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理解海水色彩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弄懂海水色彩繁多的原因。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这样的海底生物,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板书设计中用简笔画呈现出各种生物的外形特征,借助多媒体图片直观呈现它们的形状、样子,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声中,相信学生一定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李老师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模仿书中句式,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海里的珊瑚还有什么样儿的”,想象“懒洋洋的海参悠闲自在地干什么”,以及“大龙虾会怎么耍威风,似乎在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文本的感悟和补充,无形中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课文学完后,李老师又让学生创造性地介绍西沙群岛的一处景物,并上讲台展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处风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学到的各种修辞手法,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从多角度写出自己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课后,支校长和全体听课教师对本节课作出中肯的评价,认为这节课设计巧、情境美、指导实,学生乐读乐说、思维敏捷、踊跃展示,学习习惯训练有素,为升入高年级打下基础!不足之处是课堂上读书的声音再多一些,知识点还可以再深入一点,给学生提供一些示范引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行而不辍,以研促教。我校语文老师将继续一路研讨,一路成长。</p>

学生

西沙群岛

李老师

课文

海水

感受

大龙虾

课后

教研

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