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晋祠铭》赏晋祠牌匾、楹联

牧云枕流

先来鸟瞰一下山西太原晋祠 高铁让旅行更快捷舒适 人已中年,终于到了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晋祠》大门前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碑》,此碑系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丹的碑刻,创作于唐代贞观二十年(646年),书体为行书。《晋祠铭》碑高195厘米,宽122厘米,厚26厘米。碑额高108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用“飞白”笔法写成。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并头下垂,为唐代碑额的特点。 《晋祠铭》全文总共1203字,28行,每行44至50字不等。碑的四面都刻有文字。碑阳面的文字记唐立国后的文治武功并歌颂唐初的治国方略。碑阴刻有长孙无忌等功臣的姓名。碑的左右两侧刻有宋朝人游览时书勒上石的文字。 《晋祠铭》开创了行书上碑之先河,被后人誉为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书杰作。 此碑现收藏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唐叔祠山门之左侧的唐碑亭(又称贞观宝翰亭)内,亭内立有两通石碑,一座为唐太宗亲书原碑,另一座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依照旧拓片摹刻的复制碑。 此碑正文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歌颂晋国开宗之祖唐叔虞是周朝栋梁,“承文继武,经仁纬义”,兴邦建国的德政。二是赞美唐叔虞封地晋阳山明水秀、晋祠殿宇高耸。三是揭露隋炀帝纲常崩溃,招致天怒人怨;宣扬唐王朝自晋阳起义以来,得八方拥戴,“神功”援助,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四是认为治理天下要得民心,“为政以德”,希望大唐江山能千秋万代,长治久安。 <p class="ql-block">贞观十八年,李世民率军亲征高丽,久攻遇挫。于晋阳休整。为悼念唐叔虞,感谢神明恩泽,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游晋祠。久别故地,于晋祠内触景生情,想起唐高祖李渊等起兵反隋前曾在晋祠向唐叔虞祈祷护佑的情景。于是,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二十六日,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亲撰铭文,以报神恩。这组青铜雕像是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而立,中间骑马的是唐太宗,左侧是长孙无忌、右侧李绩,前面是尉迟恭、魏征、后面是马周,表现了李世民的戎马一生。</p> 银杏叶落池畔,好一个金秋气爽 “晋祠铭”故址初在晋阳城乾阳门街(遗址在今古城营村),330年以后的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焚毁晋阳城后搬迁晋祠。现立于晋祠贞观宝翰亭(俗称唐碑亭)内,保存基本完好,只是下部三分之一字迹剥落受损较多。贞观宝翰亭在今晋祠中北部,唐叔祠东南隅,初仅一楹,西向。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邑令周宽、杨二酉等,策划重刻唐碑,并扩建为三楹,改为南向。周宽亲题“贞观宝翰”匾额。于是亭中今有原碑、复制碑各一。 文章千古事,上联出自杜甫《偶题》的首句:<br><br>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社稷一戎衣,下联也出自杜甫《重经昭陵》:<br>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昭陵是唐太宗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 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br> 晋祠元代乐伎彩塑 200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晋祠彩塑》邮票,彩塑在圣母殿 杜甫诗句名联 收获一 收获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冯梦龙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