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同筑梦,砥砺前行共成长—记2023“国培”精准帮扶暨协同提质研修活动

琉璃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因为学习,我们30名来自各个学校初中语文教师相聚城关一中开启2023国培研修之旅。</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是“国培计划”(2023)旬阳市初中语文学科线下第二次研修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也反观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回顾此次培训,感触颇深。</p> <p class="ql-block">  活动是从观摩省级教学能手李万贤老师《背影》开始的,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气质优雅,课堂中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去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不仅如此,整节课切入角度巧妙,环节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准有指向性。教师的每一步追问、引导都循序渐进,一步步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特别是在讲授文章第6段刻画父亲背影时,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去删减重点字词,再聚焦再品味,真真正正让学生读懂了父亲、也读懂了背影。 这样结构精妙、方法独到角度新奇的课堂,不仅打动学生的心也牵动现场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可以说,每一次听李老师的课,总让我有不一样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我非常喜欢也让我敬佩的城关二中郑宝琴老师的课堂—跟着《藤野先生》学写作,她也担任着我们小组组长。郑老师的课堂非常“实”,对我来说,是真正的方法论,她重方法、讲实用,她将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设置活动任务,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  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活动设计也非常用心,课上通过三个活动任务展开,以活动任务推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跟着教材学写作,跟着鲁迅学写人,层层推进。课前先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以追寻温暖“我”的那束光开始,让学生从写作缘由学立意,接着扣“最感激,伟大”这些词语,明确作者写作意图,选最动真情之人。在“活动二”环节中,让学生记录温暖“我”的那个人,以聚焦细节来选材,分别聚焦初见印象(相貌声调,遇见机缘)、交往细节(与情感变化对应)等,最后剪辑温暖“我”的那些事,以个人情感变化来谋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有“人”可写,有“事”可说,肚中脑中有“货”,让人物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就成就了一篇出色的人物传记。让学生写作不再高喊“难难难”…</p> <p class="ql-block">  总结起来,郑老师的课堂不仅教会了学生写作,更是教会了我们一线教师怎样活用教材,怎样融阅读与写作,她指导细致、具体,条理性很强,让我们醍醐灌顶,用组内老师评价,郑老师课堂“创设情境入氛围,一步一景求实效,读写结合用教材,一言一行皆文章”。不仅如此,郑老师为人亲和,文学底蕴深厚,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与郑老师一起研修。</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是吴宏坤老师的《猫》,吴老师温文儒雅,非常有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开课带着自然亲切的笑容问“哪位同学家里养有猫?”,一下让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振奋,通过分享与小动物的趣事,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巧妙的板书设计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线索贯穿全文,通过三只猫的经历去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写中思,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鼓励,让同学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不仅让我们深入了名师课堂,感受作课老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采,还聆听了专家老师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座,在17日下午和18日早上,我们分别聆听了郑宝琴老师《巧用教材融读写,立足素养入生活》和师训中心陈新莲老师的《读写结合的N条途径》,她们结合一线教师所遇到的教学实际进行展开论述,教会我们怎样活用教材融读写,怎样巧设情境去落实初中语文的学科素养,让我们了解要紧紧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去进行语文教学。</p> <p class="ql-block">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本次培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青年教师,不应止步不前,在一中的学习真的让我觉得自己离“语文人”相距甚远,不过还好,我还年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日之可追。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只愿在以后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能不忘初心,不断学习不断打磨自己的课堂,将名师传授的方法学知一二,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缓慢来到的美好。</p>

学生

老师

课堂

写作

教学

研修

培训

教材

读写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