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游学记

王洁宇

<p class="ql-block">  到嵩阳书院游学这个念头,决不是一时兴起;但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行动,确实始料不及。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p><p class="ql-block"> 上周四上午,登封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当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曹宗礼老师给我说了他的打算,这与我和诗词班里几个年轻学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考虑到游学的地方,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不难,对登封来说,这样的地方俯拾皆是;二要照顾老年诗友的出行方便和体力支撑,以及安全方面;三要完成一项读书人的初心发愿,拜谒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子虽然没有在书院讲过学,但书院里有先圣殿,敬的是孔夫子,因此就选定了嵩阳书院。</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 )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与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海等也在此讲过学。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更重要的是书院在城内,有便利的公交,游览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当时,站在旁边的路建伟同学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制作游学活动横幅的任务,次日就把制作好的横幅发给我看,红底白字非常清晰醒目,并问我活动时间定在哪一天?</p> <p class="ql-block">  我看了天气预报,选了个温度较高的晴天。通过诗友和嵩阳书院的负责人沟通,书院非常支持我们的活动,并说要送给我们一个惊喜,我决定守住这个秘密。</p><p class="ql-block"> 果然,预报挺准,天不负人。11月17日,风虽微冷,但晴日明空,利于出行。我带着这个秘密,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说是九点集合,八点就到了景区门口。</p><p class="ql-block"> 不到九点,登封市诗词楹联学会的部分会员、登封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的大部分学员,就已经集合了将近四十个人队伍。我看到一群穿着统一校服的小朋友在唱“中国字,中国人”这首歌,大受感动,就问带队的老师,才知道他们是先锋明德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也是去嵩阳书院搞研学活动。通过交谈,发现两个队伍的活动内容大致相同,合并在一起,更有意义。于是,就在书院门口,一群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学生,在人生的两头胜利会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记录这难忘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书院对这此活动的重视程度出乎我们的预料,不仅给我们安排了最专业的导游,还有一名大气优雅的司仪。</p> <p class="ql-block">  一进书院大门,司仪就招呼我们要更衣,就是要换上书院为我们提供的汉服,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隆重的仪式。大家兴奋地换上衣服,戴好帽子,遵照司仪的引导,预演了一遍流程,就开始正式拜孔仪式。</p><p class="ql-block"> 第一项是净手。我们返回书院大门外,重新排队入内。先锋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用小木勺,舀起一勺水,浇在每个人的掌心。温暖的水流,和着小朋友的一声声问候语,一张张纯净的笑脸,一个个明亮的眼神,缓缓的沁入我们血脉。不得不佩服书院的悉心安排。</p><p class="ql-block"> 净手过后,依次在先圣殿下两旁恭立,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分列两旁。司仪让大家再肃整一下衣冠,开始诵读《祭孔文》。读完,提前选好的六个学员,在司仪的引导下为孔子献上六礼。六礼分别是芹菜、莲菜、红豆、红枣、桂圆、腊肉,分别寓意勤奋好学、苦心教育、鸿运高照、早日高中、功德圆满和弟子表达敬意,这六礼也是书院准备好的。诗友们还带了水果、花生、红枣等,一并敬上。然后,我们恭敬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p> <p class="ql-block">  鞠躬礼罢,接下来是经典诵读。由司仪领诵《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有人都跟着诵读。</p><p class="ql-block"> 接着司仪又领了《少年中国说》的部分内容。司仪读一句,先锋明德幼儿园的小学生,用稚气的童声,跟着一起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经典文章,配上两位鼓手铿锵有力的三通鼓点,让我们这些老学员听得热血沸腾,也跟着朗诵起来。</p> <p class="ql-block">  登封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登封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主讲老师曹宗礼先生特别重视这次活动,专门写了一篇《癸卯学堂赋(并序)》,由诗词班里的胡宏涛同学和秦玉玲同学带领大家,站在孔老夫子雕像前,肃呈登封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十八年来的教学成果。文章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朋满座,观今岁之学堂;圣手如云,见诗絮之飞扬。散作初示,喜时代之颖蕊;格律苦演,美一隅之锋芒。惊四言之一出,何声调之铿锵;惟长短之独秀,舞华美之阕章。褒有所规,无拔苗之相助;刺无所妄,有恤者之相帮。时是初春,感慨系之;岁在盛年,歌以滥觞。</p><p class="ql-block"> 赋曰:</p><p class="ql-block"> 骄骄学子,补所阙于黉舍;不问寒暑,守高志于学林。谴辞立言,感天地之并秀;铺笺调墨,嘉章句之氤氲。千古风流,待翁者之温吐;万般春华,依后者之畅云。念兹在兹,喜河岳之杲杲;舞之蹈之,欣才俊之彬彬。</p><p class="ql-block"> 癸卯肇始,大作荣身。百花齐放,述馨馨之快意;各斗技巧,发琅琅之浩音。……盛唐气象,起惊人之诗行;两宋文化,秀动地之词群。李杜诗篇,光芒为之四射;苏黄词章,豪放为之一新。为民所歌,听秋风之怒号;为民所唱,哭南山之伐薪。八千里路,歌武穆之报国④;平生功业,诵东坡之穿林。</p><p class="ql-block"> 老有所爱,不乏其人。纷弃所短,各守其真。不误学时,一振精神。听晚涛之拍岸,补往岁之日月;见青阳之匝地,惜今日之光阴。焉能旁鹜,学前人之郑玄⑤;专注铺采,效巨擘于子云⑥。躬身俯首,收百世之佳酿;灯守夜伴,集千古之美文。沿波讨源,理天地之妍蚩;沿枝析叶,证今古之假真。已矣哉!学以致用,为社稷之尽力;指南后学,为华夏之铸魂。</p> <p class="ql-block">  司仪宣布礼成退场后,大家绕着泮池行走三周,许下心中的美好愿望,在将军柏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近中午,一部分人有事儿要走,留下来的继续跟着导游。一起品读嵩阳书院的人文情怀,感受千年古柏的沧桑历史,揣摩唐宋碑帖的笔法神韵,聆听大唐碑帽的传说故事,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游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结束时,走过讲堂,发现先锋明德幼儿园的小朋友仍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举行开笔礼,不禁为这些小朋友竖起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  对于游学,我也是第一次经历,特意上网一查。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历,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p><p class="ql-block"> 看来,此次游学,虽是机缘巧合,也是水到渠成。这么庄重的仪式,注定会在每个学员心中点亮一丝光芒,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来说,是一次助推,也是一个新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告诉你,这次游学的拜孔仪式,全部是嵩阳书院免费为我们提供的,导游讲解也是义务的,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大大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感恩为这次活动默默付出的所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