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姐妹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又到了我们炁元学社大讲堂开讲的日子啦。我是六组的碧玉。非常感谢意娜老师和班委给了碧玉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让碧玉来客串分享自己的心灵成长日记,碧玉今天分享的是一个关于钱的话题和感悟,</p><p class="ql-block">前两天碧玉看到了一篇短文,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这篇小短文呢,不足200字,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张说(悦)写的,被称为 千古四大奇文:而流传至今,原文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立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者,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即流行,能招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善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祸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予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防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礼,则弱智伤神,切须忌之。</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人写字就是非常的精简,一个字包括很多很多的内容,短短不足200字。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来说,把钱讲的非常通透明了!咱们一句一句的翻译下来,大概意思就是说:</p><p class="ql-block"> 钱,把它当做一味草药,那么它的味道是甘甜的,人见人爱。属性呢,属于热性,副作用是有毒,钱可以用来建设国家和改善百姓生活,也可以让一个有贤能的人变的贪赃妄法!钱最怕为官清廉的人!</p><p class="ql-block">心有贪念的人,你服用的时候最好谨慎,不要过量用取,如果过量服用呢,就是采之过度,就会引起很大的副作用,反而会伤害到了你。我们都知道贪是五毒之首,贪嗔痴慢疑为什么把贪放在最前面?,就是因为贪念一起各种烦恼和祸害,都会随之而至,所以掌控住了贪念,那么你就会掌控好你的一生。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毁在了这个贪字上包括钱本草的作者作者张说,也是因贪而生嗔痴慢疑,最后才醒悟出来,写了这篇钱本草来告诫后人!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钱没有固的的采摘时间,该你的你就采,不是你的,不该你采时就不要采,换成咱们现在的话就是说该是你的钱你就安心的用,不是你的钱你不要用其他手段去占有它,如果你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占有不属于你的钱,钱会让你伤身伤神,耗尽你的精力!</p><p class="ql-block">四季流行能招神灵通鬼气,有一首打油诗这样说,世人慌慌张张,所图不过碎银几两,可这碎银几两,偏能解世间万种慌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钱的作用很大,可以办很多的事情,可以改善生活,可以让孩子有学上,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招神灵通鬼气。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p><p class="ql-block">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饥,则有饥寒困厄之惑至。这两句话说了两种打理金钱的方式,一种是只赚钱不花钱,把钱当做自己的财产锁起来不去用它,只进不出,这种打理方式把钱变成了死钱,也失去了钱存在的价值,钱本来就是流通的,就如流水一样,循环往复,有进有出,这才是金钱的流通价值,如果你只是攒钱。不去花出去。钱的流通价值没有体现,那么钱就不是钱,而是一个数字或者是一张纸,你不花钱,自然会有人来替你花钱的,还有可能会招来水火盗贼的灾难,古代有好多人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钱财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也有好多人变成了钱的奴隶,为赚钱而生,用各种方法为钱而打工,赚来了钱又不花出去,为了守财,失去了亲情,友情等等,与之对应的第二种对金钱的打理方式是散而不积,也就是只花钱不攒钱,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没酒喝凉水,现在好多年轻人赚一个花三个,超前消费,提前消费,看见了好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总是想买,也不考虑自己的收入能不能承担得起,没有钱刷信用卡。各种贷,结果呢?最后就可能会导致自己越来压力越大,被自己的贪欲所绑架,成为月光族,星光族,或者是负债族,还有好多80后,90后的小青年啃老族,有的年轻人为钱,铤而走险,走上歪路,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来为自己的贪欲买单。这种散而不积的对金钱的打理方式在这两年的疫情爆发三年充分的证明了散而不积带来的饥寒困厄之祸!没有财富的积累,在任何未知的风险来临时,你只能裸奔!</p><p class="ql-block">一积一散谓之道。就是说我们要赚钱,也要学会花钱,这才是合乎那个钱的流通的道理。也就像咱们人吃饭一样,有出有进,钱也一样,他要流通起来产生它的流通价值,才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这是钱存在的价值,也就是钱的道!</p><p class="ql-block">不以为珍谓之德。有的人呢,爱钱如命啊,把钱当做珍宝,斤斤计较,为了钱呢,就失去了他的道德底线,反之呢,你如果不把钱看的太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那么就会守住你的道德底线。碧玉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p><p class="ql-block"> 取予合宜何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这句话就是说你取得和给予的时候刚好合适,称之为义。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获得钱财,或者是给出去的钱财,你要合乎义。你付出了劳动,拿到了你该有的报酬,这就合乎义,有人为你付出,你给了他该有的报酬,这也合乎义,人们常说的缺斤少两,克扣工人工资,这种不义之财不可得。对于金钱要使用正当,不可投机倒把,要合乎礼.</p><p class="ql-block">博施济众谓之仁。用钱来救济大众,造福百姓的人是可以称之为仁人志士的,像韩红,和许许多多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成功者,他们的举止都是一种仁的体现,就是合乎仁的一个道德体现,</p><p class="ql-block"> 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防己谓之智。这就是你支出有度,量力而为。收入有方。得到的时候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你能赚多少钱,你就赚多少钱,不要伤害自己身心叫做有智慧,现在有一部分人,为了赚钱呢,没日没夜,早出晚归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换来微薄的收入这是一种就是不明智的做法。</p><p class="ql-block">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遵循钱的流通价值,守住自己的道德,用仁义礼智信七种方法来管理钱,使用钱,规划钱,让它最大化的服务于大众,最大化的让你身心舒畅,心情愉悦,拥有的钱越多,你就就越长寿。因为厚德可以载物,如果不按照这个方法来使用它,那么就会可能伤神弱智,扰乱你的心智,这一点一定要记住。:</p> <p class="ql-block">钱本草的作者张说,是唐代开元盛世时候的一位著名的丞相,他文韬武略,经历四朝皇帝,三起三落官至丞相,做过三朝皇上的老师,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啊,也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在距今1600年前写出了钱本草这篇千古奇文,他当时为什么要写出这篇文章呢?把钱当做药来描述,告诫后人追求金钱没有错,关键是追求金钱的过程中,要讲道德,仁义礼,智信,要有度,有方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到不义之财,即使拥有也无福消受德不配位,必受其害厚德方能载物,这篇文章虽然距离我们有1600多年,当时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老祖先们都总结出了认识钱运用钱,管理钱的方法来告诫后人,是因为他们用自身的经历来总结出来的,张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能文能武,官居右丞,历经四朝,前后三次为相,执掌大唐文坛30年,当时,许多朝廷上的重要文件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有文治也有武略,是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脾气暴躁,生性贪婪,官居高位对同僚们一点都不留情面,稍有不对,他就当面呵斥,所以他人缘不佳,结冤不少!他的没落,也是因为他的贪,一个贪是五毒之首,贪嗔痴慢疑,为五毒,贪是让人们生活产生烦恼,产生祸端的根源,因有贪欲,所以不择手段的索取,索取不到,就会产生愤恨的心,也就是嗔,因为有贪欲,抓取心太强,痴迷于各种物欲的抓取,因为贪,拥有的资源太多,产生了傲慢心理,,张说因为贪恋珠宝,他的竞争对手姚崇都死了还运利用了他的贪婪之心用一些奇珍异宝算计了张说,所以张悦在罢官之后,醒悟过来才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金钱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是金钱也能害人,所以就有了这篇钱本草来告诫世人,1,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者,则冷热相激,令人惑乱</p><p class="ql-block">2,以仁义礼,智信道德七术精炼心,方能用钱来补身,若服之非理,则会被钱所伤</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多少历史故事也印证了不同的人对金钱的不同认识和打理方式,获取了不同的人生,清王朝的和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一个贪字,和珅也不会吧乾隆爷的亲笔福字藏在他家的密云洞里,招来了他的杀身之祸</p> <p class="ql-block">观史明心,以史为镜,读完千古奇文钱本草,让碧玉对金钱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p><p class="ql-block"> 碧玉认为,钱多钱少,够用就行,对金钱的态度也是我们人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建立良好的金钱观,消费观,打理好流经自己的金钱,知行合一,日行一善,把钱当作工具,尽可能的把流经自己的每一分钱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造福更多的人,广种福田,把人先做好,拓宽自己的格局,提高自己的财富承载力,</p><p class="ql-block"> 感恩流经碧玉手里的每一分钱,它们让碧玉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祝福所有的姐妹,不为钱累,广种福田,种德载物,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无限祝福,无限爱🙏🙏🙏,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