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江山(河南篇)中篇

周国新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门—-紫微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白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朝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被誉为“隋唐第一门”,更有“天下第一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门前置有象征皇家权威的双向三出阙,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这都城宫阙形制理念,从南北朝以来一脉相承且又断变化,但不变的是其巍峨的建筑所代表的是皇家礼仪威严。应天门举行的国家政治礼仪非常多,更是皇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一层正面巨幅《应天长歌》壁画,主要展示了发生在应天门的大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圣登基”。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改唐为周,建立武汉周政权,她的登基大典就是在当时的则天门举办的。壁画辅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武则天登基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壁画中间向左部分为“二圣宴乐”,描绘了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宴请众臣宾客,欣赏歌舞的场面。壁画色彩艳丽,内容丰富,体现出当时的欢乐氛围。</p> <p class="ql-block">雨润神都,万家更新。盛唐时期的洛阳,以“天上七星,地上七天“的规划理念,在中轴线上布局七座“天”字建筑。天阙(伊阙)、天街、天津桥、天枢、天门(应天门)、天宫(明堂)、天堂,由南向北依次排开。</p> <p class="ql-block">城外山川形胜,城中坊市繁华,洛河舟船云集,宫内殿宇巍峨,一条有序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一道绝胜的天街景象见证千年。</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亦为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唐、武周明堂始建于垂拱三年(687年),次年底建成,号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万象神宫气场恢弘,金壁辉煌,展现了武则天皇权威仪、俯瞰天下、政由己出、开疆拓土、开创盛世的恢弘图景。这里是新明堂的主殿,也是游客入明堂第一眼见到的地方。作为一座穿越历史再现的建筑,一座凌空遗址而兴建的建筑雄距东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贺、等大礼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且影响到后世。</p> <p class="ql-block">垂拱四年(688年),紫微城之正殿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高二百九十四尺(91.43米),“铁凤入云,金龙隐雾”,“去都百余里处,遥望见之”,使得万民围观,呼吁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顺应民意,公开放任百姓(一说神都妇女及诸州父老)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并且给参观者赐予酒食,揽尽天下民心。自垂拱四年十二月辛亥,至永昌元年正月已未,参观活动持续了九日才停止。公开放任百姓参观皇宫正殿,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吐蕃及世界各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p> <p class="ql-block">在明堂中心遗址大厅里,有1986年考古发掘时的明堂遗址,一个六圈八边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逐层内收。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巨型柱础,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眼,在柱础石外包砖呈八边形。</p> <p class="ql-block">明堂城建厅展示明堂中心柱遗址巨木十围、浩瀚星空,武则天宫城区沙盘及《武周之治》视频。在这里虚拟设计了天柱的剖面装置,其柱体是由多层巨木包裹围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文化厅看到的这面装饰有二十个汉字的墙壁是武皇造字,作为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在文字上大胆改革,以其独创却广为使用的二十个汉字中,不难窥见非凡智慧。其中日月当空这个字念zhao,是武则天当初为自己起名字所用,因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曌。</p> <p class="ql-block">政绩厅展示武则天殿试、建言十二事为载体的12根凤凰立柱,武则天与唐太宗时期的疆域图,嵩山封禅祭、投放武则天除罪金简模型展示。</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遗址公园“之一,其中明堂·天堂景点是遗址公园中最重要的核心景观。这里曾经是隋、唐、五代时期的都城所在,也是北宋时期西京核心区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前后沿用达500余年。</p> <p class="ql-block">景点内分布有武周时期明堂及天堂中心柱遗址,隋代、唐代、宋代轩廊遗址等,明堂·天堂景区兼有大遗址保护、文物及艺术品展示、旅游参观等功能,展现出盛唐风韵。</p> <p class="ql-block">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又称“通天塔”。堂分五级,至三级可俯视明堂,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高的建筑。复建后的天堂内,依然延续了佛教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在遗址上复建的新“天堂”高88.88米,并非历史上天堂的原样复原,而是座保护展示性建筑。武周时期的皇家礼佛堂“天堂”并不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而是一支独秀,高大不凡。其用意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唯我独尊,号令四海,居高临下的王者气概。</p> <p class="ql-block">天堂二层“接引堂”,镇殿之宝当属南大门入口的巨幅壁画《万国来朝》,它生动的再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神都洛阳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外交。作品表现大唐武则天执政时期,女皇洛阳城皇宫明室内接见百余外国使节的宏大历史画面。</p> <p class="ql-block">天堂三层“释禅堂”,顶部呈现一座大型坛城。在藏传佛教中,坛城被视为最神圣、最奥秘、最有特色的造型艺术。这座坛城正中央莲台主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天堂四层“三味禅堂”,是天堂建筑内部的禅修中心。禅,在佛教里是一个高深的字眼,既代表放下、自在,又体现出心灵升华的自修境界。</p> <p class="ql-block">天堂鸟五层“法宝阁”,首先映入眼帘是一面镶满精致瓷器的墙壁“三彩壁佛盘”,这里所用的瓷器是最具洛阳地域特征的“唐代三彩工艺”。</p> <p class="ql-block">法宝阁还收藏用陶瓷艺术品。这件《中华瓷王》是当年景德镇为乾隆皇帝特制“各种釉彩大瓶“的杰作,原件(500件)现存北京故宫。该瓶体型硕大,结构精妙,工艺复杂,被誉为“瓷王”。</p> <p class="ql-block">明代德化瓷千手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天堂六层“佛缘厅”,一颗硕大无比的避火珠,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直上屋顶,庄严不凡。古人常建避火珠于高层建筑顶端,用来避除火患。</p> <p class="ql-block">沿着禅意渐浓的走廊向六层的深处走去,绘有佛教金刚尊者与度母菩萨的唐卡风格画面萦绕在周围。</p> <p class="ql-block">天堂七层“禅茶舍”,有一尊巨大的皇家风格照壁。古代封建帝王多崇尚风水格局,敬畏鬼神。殿宇內部摆放照壁,可凸显主人崇高地位,也有隔离空间、丰富布局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天堂八层“千佛堂”,共设有777尊佛像。在佛教经典中,7是一个极为殊胜的数字,777尊佛像数字的设定,代表了释迦牟尼佛祖修行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天堂九层是“天之圣堂”,正中端坐的为通高6米的弥勒佛。佛像的胸口有“卐”,武则天定此字符读音为“万”,代表大佛“佛法无量,万德圆融”。佛像背后为唐卷草纹背光,雕饰有七宝佛。整座佛像与莲台皆塑金身,宝相庄严,敦厚睿智,尽显大唐风范。</p> <p class="ql-block">由于武则天曾借自己是弥的佛转世一说执掌政权,所以天堂顶层供奉了弥勒佛像。</p> <p class="ql-block">“天之圣堂”力主营造一个人佛交流的心灵空间,为虔诚的佛教徒打造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壮观景象,这幅极乐世界的壁画正是将这种胜景推向了顶峰。</p> <p class="ql-block">登顶天之圣堂,隋唐宫城区尽收眼底,天堂与明堂、应天门遥相呼应。玻璃幕墙、分别标识隋代、唐代、宋代轩廊的轮廓。漫步于回廊之上,心灵震撼,此时似乎时光穿梭。</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徽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始建于隋,唐宋沿用,因似东海九洲得名,史料记载占地52万平方米,水深丈余,堤岸屈曲,池中有数岛,乌鱼翔游,花卉罗植。</p> <p class="ql-block">池水向紫微城辐射,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其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在唐代扩大了面积,呈南北向的圆角方形,成为政治舞台。唐玄宗天宝年间,西域大宛进贡了六匹汗血宝马,李隆基命宫廷画师将它们的形象绘制于九洲池瑶光殿上。</p> <p class="ql-block">琉璃亭位于瑶光阁之南,始建于隋朝,进入九洲池主景区的必经之处。沿揽香径临水眺望,对面就是一处金亭,继续向北便是簪花亭、临波阁。</p> <p class="ql-block">瑶光殿是九洲池皇家园林内一座重要的建筑,由三座殿阁建筑组成。史书记载,瑶光殿总高28米,位于九洲池三岛之中,开间7米,进深20多米。</p> <p class="ql-block">瑶光殿共有三层,一层遗址保护区北侧展示了唐代“三阁并列”建筑形式,东西两侧保留了岛屿的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和青砖地面,西配殿展示了宫廷雅乐和唐代服饰妆容。</p> <p class="ql-block">瑶光殿二层和三层则采用中国传统工艺榫卯结构,即所有木材之间的连接不用金属钉子,而是通过拼、插的处理方式连接一次成型。</p> <p class="ql-block">多维空间灯光影艺术铺就的梦幻空间,流光溢彩的星空隧道,带来一眼望不到头的炫彩。</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九洲池遗址占地288亩,现存12处遗址,主体为皇家园林,东跨宫城大内及陶光园局部。以宏大与深邃、水泉与眺望的园林建造手法,引黄河之水,形成“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景观,集遗址展示、园林艺术、牡丹欣赏于一体的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九洲池披上了绚烂的霓裳,灯影长廊梦回大唐,跌入璀璨星空。</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作为紫微城御苑,主要是供皇帝、妃嫔、公主、皇子等居住、宴游的御园。为滿足不同的需求,历朝在九洲池周边修建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群,增添了游玩赏乐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岛屿众多是九洲池的特征之一。“一池三山”是皇家宫苑营建的重要主题,表现形式为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以表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中国山水画园林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夜游九洲池身临其境,既欣赏了恢弘大气的九洲夜色、如梦似幻炫酷时尚的光影世界,又感受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馆藏文物2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采用“鼎立天下”设计理念,整体外观大鼎造型,以非对称空间结构支撑,借鉴园林手法在方形流线的转折位置设置庭院和采光天井,使空间布局达成动态的均衡。</p> <p class="ql-block">馆前的观光塔,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顶部雕塑4条站立的龙高9.5米,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天枢是武则天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乃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位于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抠、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河洛文明展”,藏品涵盖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等门类。陈列以洛阳夏都至隋唐洛阳五大都城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文物为本等重要史迹,全面展示浴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河洛文明”在中国文明象征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的白玉杯,以上好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莹润细膩,光素无纹饰,线条流畅优美,是当时一件艺术水准很高的王雕作品,被埋藏一千年间没发生沁色。</p> <p class="ql-block">唐代“金银平脱花鸟铜镜”,将金银熔化制成箔片,并剪镂各种花纹贴于漆器表面。铜镜用金银捶拓而成,花纹內侧环绕8朵宝相花,外侧有鸾凤、飞鸟,蝴蝶环绕。</p> <p class="ql-block">唐代“彩绘陶马驯马俑”,这套俑动感十足,马与驯马师有一种交流:对峙与僵持之中,既有人与马力的较量,也有马与人神的交流,是一种力与美的统一,是静与动的和谐。驯马俑与陶马互相衬托,构成一幅勇士与骏马、力量与气势互相辉映场面。</p> <p class="ql-block">“汉唐陶俑展“这尊唐代女俑头戴帷帽,上身内着圆领窄䄂长衫,外套对襟半臂,腰系长裙,所骑马区披鬃拖尾。此陶俑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体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帷帽原属胡装,唐人喜着胡装,体现了唐朝的大气开放及兼容并包。</p> <p class="ql-block">西汉女陶俑头梳低平发式,自内而外着三重服装,腰腹以下系带,整体细腰溜肩,身体苗条,印证了西汉年间以瘦为美的风尚。</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展”黑釉马,四足挺立,头昂颈上昂,目视前方。这匹黑釉马膘肥雄浑,造型矫健有力,全身黑色,唯马面、鬃、背、尾、蹄为白色,间施酱黄色花斑,马鞍鞯为绿、黄、白三色相间,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是难得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彩骆驼颈上曲,头昂扬,张目嘶鸣,背上垫花毯,双峰间搭兽面托囊。骆背负行囊、丝绢,漫步向前行进,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彩灯,灯上的莲花代表佛教中净土。彩灯顶部是一个盏,倒入油加上灯芯,就是一盏可使用的灯。它工艺考究,色彩绚丽,自带高大挺拔之感,仿佛是明亮了千年的火炬,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风格,是唐三彩中的珍品,又被称为“宝莲灯”。</p> <p class="ql-block">“石刻艺术展”,东汉石辟邪。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祛凶除恶,佑护亡灵羽化升仙。该辟邪用一快完整的青石雕成,雕刻技法极其娴熟。石辟邪呈奔走状,昂首怒目,张嘴吐舌,长尾曳地,头上有角,两侧生翼,浑身筋健,十分威猛。</p> <p class="ql-block">北朝交脚弥勒石造像,据《犍陀罗交脚弥勒菩萨像考》,交脚弥勒属于国内弥勒早期形象,或以为交脚为中亚、西亚贵族坐姿。</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翁仲,为明代一阁老墓前的神道石刻,武吏形象,表情呆滞畏缩,体态臃肿。</p> <p class="ql-block">“宫廷文物展”这批文物系1973年周恩来总理批示、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博物馆。展览分为【三世佛和众佛】【一代藏传佛教宗师宗喀巴】【禅祖达摩和众佛】【宫廷家具及装饰】四个部分。清代镶玉石清供插屏,为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大佛堂传世。</p> <p class="ql-block">清代鎏金银坛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传世。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并塑或绘以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成为佛国世界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明代夹纻贴金三世佛,故宫慈宁宫大佛堂传世。三世佛比例勻称,五官秀美,手脚柔软圆润,衣纹流畅生动。其珍贵之处在于它的制作工艺为早已失传的夹纻干添工艺。</p> <p class="ql-block">“书画展”观音三十二应身像,沿袭古制,用珊瑚、水晶,绿色松石、南红玛瑙、蜜蜡、青金石点缀宝冠和璎珞,层次立体分明,色彩华丽艳丽,表现法相庄严高贵。</p> <p class="ql-block">唐人打马球壁画,马上打球者,穿着各种颜色的窄䄂袍,黑色长靴,头戴幞巾,左手执马缰,右手执偃月型球仗,围着马球纠缠。如此栩栩如生的画面,再现大唐风靡运动。</p> <p class="ql-block">文人雅趣图,北宋时源于对古代礼制与道德追慕的崇古观念,文人将自身的价值观念,格调趣味融入其中,玩古遂成雅逸之事。因士大夫收藏之风颇盛,织绣博古图于明代开始兴盛,表现古代礼器,书房陈设、清供时玩、历代名窑之物。</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错金银铜鼎,盖、身合成扁圆球形。铜鼎全身饰错金银四瓣花、三角云纹和柿蒂纹,纹饰对称合皆。铜鼎小巧玲珑,十分精美,是洛阳博物馆的一件青铜重器。</p> <p class="ql-block">东汉鎏金铜羽人,通体鎏金呈稳坐状,双手合抱一前方后圆筒状物器。羽人高鼻梁深眼窝,尖腮大嘴巴。据专家考证,这背生双翅,头上长有大耳朵的铜羽人就是汉代文学作品描写的“仙人”形象,令汉朝上下痴迷的“羽人之国,不死之民”的仙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东汉彩绘陶百花灯,分为灯盏、灯柱、灯座三部分。最上部灯盏呈头昂尾翘朱雀造型,其双翅展开形如花瓣。中间灯柱接插12支曲枝灯盏,曲枝近灯拄处分别端坐羽人;灯盏沿口有12叶柿蒂饰和8只卧蝉;灯柱下端圆盘龙尾分别又端坐一羽人,展现出汉代社会对“羽化升仙”的普遍痂迷。最下部为象征山峦的覆盆状灯座,布满30多只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虎、鹿、猴等走兽形象,与昆仑山十分相似,表达出“仙山”意境。</p> <p class="ql-block">定鼎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伴随着隋炀帝大肆修建洛阳城拔地而起的,作为城市的正南门,展现了洛阳都城的恢弘和国力的雄厚。自秦汉时起天子面南而尊,定鼎门就是国门的象征,因此具有典型的礼制特征。</p> <p class="ql-block">605年4月,隋炀帝从江都经水路到达洛阳,在龙门弃舟登岸,率领文武百官,以千乘万骑之势,浩浩荡荡经由定鼎门入主东都洛阳,成为第一个由此通过的帝王。</p> <p class="ql-block">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郭城的正南门,仿唐风格城门建筑是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馆内展示盛唐时期的城门、城墙遗址,设置有飞廊、马道,阙台、城墙等。古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古代城市大多是由城墙围合而成封闭空间,城门成为沟通城市与外界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前直伊阙,背靠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隋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条文化走廊在此交汇,是人口近百万国际大都会,在世界同期文明发展史上有突出地位。</p> <p class="ql-block">定鼎门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城门阙中独一无二的“一“字阙,阙台遗址外壁残存草拌泥墙皮,以东西二阙夹建建国门(定鼎门)而立为城市之门,凸显国门地位的尊贵。</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沙盘模型,城市的核心宫城区位于西北高亢之地,天然地理优势成为最有力的防御。建城时将漕运系统与城市布局进行密切结合,首次创立“洛水贯都”模式。</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扇门才能真正走进一座城,走进定鼎门才是走进隋唐洛阳城。原是古代斜坡式的走马道,现在为了游客方便登上城楼,改为台阶式参观通道。</p> <p class="ql-block">定鼎门位于城址南北轴线的最南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域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洛阳公园众多,王城公园最为有名。洛阳广场众多,唯有周王城广场内涵最深。王城公园和王城广场都与中国的一个朝代-—-周朝有关。</p> <p class="ql-block">周王城广场以周文化为主题,修建了“周公营造浴邑”雕塑,原因是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中,而周朝历史最长,达717年,占洛阳1500多年建都史的近一半时间。</p> <p class="ql-block">武王灭商之后,周公就开始营造洛邑城。洛邑城的营造,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建城的先河,因而有城市始于洛阳之说。即便是西周时期,名义上都城在镐京,而象征国家的“九鼎”一直置于洛邑。周公是世界上提出用方格网规划城市的第一人,比西方的方格网城市理念早600年。公元前770年,都城彻底搬入洛阳,直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朝所灭。</p> <p class="ql-block">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该博物馆是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p> <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尽管诸候称霸,王室衰微,但东周王城作为天子之都的重要意义,是其他列国都城都无法比拟的。东周王城遗址的发现,是中国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揭开了古代天子驾六,驾四的千年疑案,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候驾四、士驾二”记载的正确性,被誉为“东周瑰宝“。</p> <p class="ql-block">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洛河与瀍河交汇处,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场馆以“运河源、隋唐韵”为设计理念,以运河拱形作为基本架构,一道道倒拱型外立面,源于隋唐建筑剖面轮廓特征,这种屋顶起伏连绵造型意念,远看如同一片唐代宫殿群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常设展,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三彩环艺设计《云帆》整体手工制作烧制而成,镶嵌于馆顶。</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登基后,为进一步维系中原地区,政权稳定,于大业元年(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并以东都为中心,向东南、东北方向开凿运河。随着大运河的贯通,洛阳成为维系南北东西水上交通的运转核心,国际影响力稳步上升,成为大运河上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基本陈列“国运泱泱”,序厅迎面的LED屏幕上,大运河如同蓝色飘带一样,以洛阳为中心,向南通往余杭,向北伸向涿郡,重现隋唐大运河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洛阳就是帝王之都。这里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原的水陆交通要塞,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大运河建成以后,促进了洛阳的繁荣昌盛,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洛阳利用洛水河道、通济渠横穿都城,还有多条分支河道贯穿于不同里坊之间。文献记载:“皆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滿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堵塞。”</p> <p class="ql-block">为维持大运河畅通,历代统治者对大运河进行不同程度的维护和管理。唐朝中期设转运史,负责治河和漕运两项事物的官职分置。裴耀卿担任河南转运史,刘晏任财政要职。</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不仅造就了洛阳多元交融的文化品性,也使洛阳成为文人雅士、巨商富贾向往的文化圣地和商贸中心。馆内陈列一件洛阳地区出土最大的三彩天王俑,高达1.26米,头戴鹖冠,双目圆睁,阔鼻粗眉,威风凛凛。在天王俑的带领下,穿越时空回洛阳,感受国运繁华,聆听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宽澈敞的空间里,摆放着洛阳运河二号沉船。船体侧翻损坏严重。船体中在运河留下的深厚淤泥中,夹杂着石块、瓷片、动物骨骼等,见证了唐至清不同朝代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通过大运河,全国各地生产的瓷器运往南方和北方,满足了各大城市对陶瓷器的生活需求。在洛阳城内,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包括青瓷、白瓷、三彩等。</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规模宏大,建设与管理动员人力物力巨大。古人创造出了高超的水工技术,探索和总结岀了一整套大运河管理体系,实现了大运河漕运通畅的治理目标。</p> <p class="ql-block">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下令于洛阳皇城以东、立徳坊以南开新潭,以安置诸州漕船。新潭码头建成后,游船商舶多达万艘,填满河路,成为唐代大运河最重要码头。</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中央帝园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位于运河枢钮的洛阳,成为漕粮与物质的集散地、南北方财富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分别为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微、江苏、浙江8个省(市),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遗产点共计58处。</p> <p class="ql-block">瀍壑朱樱景观位于瀍河与洛河交汇处,与明堂·天堂区较为相似,都形成一塔一阁的景观布局。建造朱樱塔、团城阁等景观建筑,在周围种植朱樱树木,打造赏花观水空间。</p> <p class="ql-block">瀍壑朱樱以隋唐洛阳城为原型,在景点内遍植朱樱,以“武则天春游赏樱”为主题定位,全新演绎“朱樱不少见,瀍壑尽阳光”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朱樱塔宝顶承台高度36.9米,意为三、六。在《周易》中,三代表“天、地、人”;六有吉祥、顺利之意;九意为天长地久。塔的层数明五暗九,暗合“九五之尊”。塔的形式为八角,契合周易八卦八个方位,登塔可全方位观景。</p> <p class="ql-block">洛阳古瓷标本博物馆,北依滨河北路,西与朱樱塔相望,古朴典雅,风景优美。馆内陈列近500件展品,以展示中国古代陶、瓷器标本为主要内容,尤其是河洛古窑瓷片。</p> <p class="ql-block">洛阳古瓷标本博物馆收藏的河洛地区古窑瓷片,类型丰富,是科学考古发掘的重要补充,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的这些古瓷器标本的历史,上至仰韶文化时期,下至宋元明清及民国,涵盖中国瓷器各大窑系的诸多窑口。这件器物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尖底瓶。</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有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以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各时期建筑为主基调的历史古城。</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是密檐式四方形砖石塔,高30米,下大上小逐层内收。塔身9层,以大青砖砌成。文峰塔是供奉文昌、魁星两帝君的,塔内空,有木梯可以登。</p> <p class="ql-block">洛阳金元故城遗址,位于洛邑古城内。金已洛阳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由于名字喜庆,引来众多游人前来观赏。带着孩子走一走状元桥,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被誉为“中原渡口”,漫步新潭柳岸,绿水烟波锦鲤斑斓,水影兰舟荡漾涟漪,勾勒出一幅“画船楼阁,游人歌吹“的诗句画卷。</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內,到处都是身着汉服、藏服、朝鲜服、束发盘髻、手提宫灯的年青女孩在拍写真,游客们仿佛置身于“宫中选秀”现场。</p> <p class="ql-block">古城特别适合拍照打卡,并且已成为游洛阳必去之处。身穿汉服、唐服的漂亮女孩走在老街上,显得古城古风满,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p> <p class="ql-block">洛阳宫灯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于洛阳后,于元宵佳节在宫延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放异。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隋唐时期,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全城家家宫灯高挂。宫灯是汉民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制作技术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道两旁商铺鳞次,迤逦摆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仿唐三彩古朴典雅大气,糖人栩栩如生,云锦蜀绣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城仿佛穿越时空,唐代的酒楼,宋代的商铺,一不留神走过了明清,抬头就是民国的旧墙。整个景区一步一景,人文气息浓郁。</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位于郑州嵩山,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是禅宗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在少林寺山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大石坊,由青石构造而成,皆为双拄单孔庑殿式建筑,是少林寺山门前导区东、西标志。这座东石坊东面题额“祖源谛本”。</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书八百万卷,内供有少林寺一位缅甸弟子捐赠的汉白玉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与此。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p> <p class="ql-block">钟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东侧,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的珍品。钟楼前碑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p> <p class="ql-block">少林武术馆是由国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所面向海内外招生、培养武术专业人才、传播少林武术,集武术、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p> <p class="ql-block">少林功夫包括拳、腿、器械等,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技巧。</p> <p class="ql-block">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它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功夫招式独特,动作流畅,力量充沛,使人看了感到震撼。</p> <p class="ql-block">武术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风格独特,内有560余座位的现代化表演厅。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大饱眼福观看少林武术的精湛表演。</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是登封“天地之中”八处十一项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位于寺院西300米处,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占地面积约14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裕公塔位于塔林中部,为六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是塔林中最高大的古塔之一。塔主裕公,为少林寺著名禅师和主持,元朝封其为光宗正法大禅师,称之为少林寺中兴祖师。</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因塔累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状各异,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被称为“塔林”。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共计248座佛塔,是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据旧志载,相传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到钵盂峰顶养伤休练,后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二祖庵创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时,为北宋后期。</p> <p class="ql-block">二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对面的少室山钵盂峰顶,是少林地区最高的建筑,因庵与其北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称之为“南庵”。</p> <p class="ql-block">二祖庵坐北朝南,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在明嘉靖、万历、天启、及清康熙、道光年间曾修缮过。正殿供奉二祖慧可塑像,庵内还保存有明清古碑九通和多株古柏树。</p> <p class="ql-block">这里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殿前庭院四角有水井眼,【水皆冷冽,相去咫尺,水味各别】,人称【苦、辣、酸、甜四眼井】,相传是达摩用锡杖所开,因名【卓锡井】。</p> <p class="ql-block">郑州城隍庙建于明代初期,弘治年间十四年(1501年)重修,是河南省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之一。庙内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层次分明,造型精致。</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双层戏楼堪称郑州之最。乐楼高达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上下飞舞,荷花、狮子左右陪衬,异常生动;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左右对称,绝妙异常。</p> <p class="ql-block">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的文庙,由前、中、后院组成。</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一座讲述早商文化专题遗址博物馆,建筑创意主要呈现商代文明“金玉共振”“如珠如玉”的文化内涵。广场式的中庭空间,体现博物馆的专业性。</p> <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两个五角形并联,是一座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塔高63米共14层,每层均飞檐挑角,塔顶大钟六面,矗立9米旗杆。</p> <p class="ql-block">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作为交通枢纽的郑州已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3年2月7日,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吴佩孚调动2万多军警对汉口、郑州、长辛店等各地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p> <p class="ql-block">“二七罢工”影响深远,它是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商家,位于郑州巩义县,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初具规模。康百万庄园是十七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代表,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山腰建至山顶。</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闻名。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惶出逃。1901年逃至巩义时,陷入困境。在这危难之际,康家掌柜康英奎捐献了百万两银子,帮助慈禧太后渡过难关,因此获得了康百万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栈房区前面的牌坊,是约100年前康家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的贞节牌坊,石墩、石柱、石匾各部均精雕《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龙凤、珍禽异兽图案。</p> <p class="ql-block">进入康百万庄园入口,只有一个30米长的寨门洞,门楼几乎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两侧均有主城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长城嘹望台而建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庄园客厅(方五丈),是当时中原罕见的大型建筑群的主建筑,是南大院主人的住室,也是接侍官府人员的主要地方。</p> <p class="ql-block">康百万庄园建筑有十九种不同风格形式,既有明代建筑楼院,又有清代建筑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庄园里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寨堡、设计巧妙。</p> <p class="ql-block">该顶子床是康家第十六世康无晏夫人百岁大寿时,子孙孝赠的贺礼。它用金丝楠木雕刻,耗时五年,采用透雕、镂空雕刻技法,里外三重,如宫殷楼阁,雕刻图案80多种。</p> <p class="ql-block">“三大活财神”木刻版年画,上端由左至右标题:“河南有个沈万三、康百万、阮子兰三大家活财神”,这张年画也为康百万家族历史上在民间显赫声誉和地位提供了佐证。</p> <p class="ql-block">金银库是康家财富的代表,也是“康百万”名号的体现,它用于存放贵重物品、金银珠宝、官窑瓷器、古董、地契、银票、合同等,由银区、金区、珠宝区和放风洞组成。</p> <p class="ql-block">明清之际,楹联发展至鼎盛。典雅厚重的文化,是康百万庄园之魂,遍布其间的匾额楹联处处展示了中华5000年文化之神韵。庄园留存的匾额楹联具有题景、抒情、教育、劝世的作用,与建筑融为一体,已成为庄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位于许昌市的曹魏古城,是个充满英雄豪杰传奇故事的历史舞台。在这座历经辉煌的城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领略古人的智慧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走进曹魏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坚固高大的城墙,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沿城墙走,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这里曾经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在曹魏古城中,可以深入了解曹魏时期历史和文化,了解曹操的政治才能、关羽的忠诚以及古代文人的诗词风貌,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进一步领略许昌地道风味。</p> <p class="ql-block">在家曹魏古城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既有古代建筑的韵味,又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曹操的相府。</p> <p class="ql-block">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区中心地带,是古时曹操的大营和处理军国大事办公的地方,如今的曹丞相府是在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国内第一个展示曹魏文化主题院区。</p> <p class="ql-block">东汉后期诸候割据,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进位丞相,许昌也成了魏国的都城。许昌曹丞相府就以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为背景,以曹操父子雄据许昌25年间的历史为线索,将三国风云展开。</p> <p class="ql-block">魏武帝广场入口处矗立着武帝牌坊,上书“丞相府苑”,向北是曹操巨型雕像,面南背北,左手握剑,右手挥向远方,神态威严,器宇轩昂将睿智威严的曹操展现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求贤堂是进入丞相府的第一个建筑,它是曹操招贤纳士、任用人才的地方。其陈列内容主要反映曹操的人才思想和纳贤措施,讲述他迎贤用才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德政厅是曹操和手下文武官员商量军国大事的地方,也是展示了曹操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成就,他的很多重要决定都是从这里发出的,比如著名的屯田令和招贤令等。</p> <p class="ql-block">建安阁是曹氏父子款待宾朋、登高吟唱的楼阁式建筑,建安文学由此兴起。其陈列内容主要介绍曹府人物及日常生活,三曹引领、扶持下涌现出的“建安七子”群体。</p> <p class="ql-block">建安阁二层是以建安文学和建安七子为主题,当年有“八方文思拥相府,七子才华赋高楼”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曹丕当了皇帝后迫害弟弟曹植,让他应声作诗一首:“煮豆燃豆萁……”。不过这首五绝诗并不是当年曹植原作,而原诗是:“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它在流传中被后人改写了。</p> <p class="ql-block">许昌关宅是曹操分拨给关羽的一处宅邸,“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10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三国演义》第25回)</p> <p class="ql-block">许昌是三国时期的五都之一,是三国文化遗存的重要都市,春秋楼这座古建筑群就是其中之一。因关羽为保护二位皇嫂的安全,归附曹操后秉烛夜读《春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历史上曾以关宅、关帝庙等称之。据史料记载,这处建筑由内、外二院组成,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内院有关帝三代祠、问安亭及配套建筑。</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是关宅的主体建筑,楼上楼下均带回廊,整栋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大方。楼内坐落彩塑的关羽夜读《春秋》的坐像,形象逼真。关羽塑像两侧的两幅彩绘,其中一幅关羽辞曹图,长髯飘洒关羽骑赤兔马回身,横刀作辑,向曹操揖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关圣殿是座歇山式高台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顶饰黄色琉璃瓦,汉白玉拦板,青石铺地,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关圣殿內塑有13米高的关羽坐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这在全国的关庙中是少有的。</p> <p class="ql-block">《关王辞曹操之图》碑,明景泰六年(1455年)刻石。上刻《关王辞曹操书》和《关王辞曹图》,背面为《关王辞曹 归刘图记》全文。</p> <p class="ql-block">印楼系四角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存放关公汉寿亭候大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刀楼系四角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存放关公青龙偃月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灞陵桥景区又名关公辞曹处,是《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国战略旅游线上著名景区。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征徐州,败刘备,伏关羽,礼之甚厚。羽虽受新恩,但不为利禄所动,忠于桃园之盟,毅然辞曹归刘,开始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的英勇壮举。</p> <p class="ql-block">许昌关帝庙是全国八大关庙之一,是纪念关羽灞陵桥挑袍而建的祠庙,由凭吊者和当地民众捐资捐地、州官资助兴建而成。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的忠义勇精神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许州八里桥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碑,清雍正十年(1732年)刻立,知直隶州许州事翰林院庶吉士董思恭撰文。碑文对关羽一生事迹进行了评价,高度推崇关羽忠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青铜塑《关羽辞曾丞相书》,源于明代景泰年间《关王辞曹操之图》碑。传关羽离许时,留给曹丞相一封书信。信中显露出关阳重情守义的性格和辞曹归刘的坚毅之心。</p> <p class="ql-block">关公辞曹雕塑,再现了当年曹丞相在灞陵桥畔为关羽饯行的场景。刻画了曹操惜才的内心情感和关羽义无反顾的忠义形象,体现了许昌人崇拜关羽,敬重曹操的唯物史观。</p> <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关羽在许都封金挂印,辞曹归刘。曹操不食前言,率部追至灞陵桥,赐袍赠金为其饯行。后人在此建亭,昭彰纪念。</p> <p class="ql-block">汉寿亭侯大殿,是敬奉关羽的主殿,建于清康熙年间。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200年)曹操表封其为“汉寿亭侯”,殿内塑像把曹操和关羽联袂加以歌颂。</p> <p class="ql-block">灞陵桥(又名八里桥),因关公辞曹挑袍、千里寻兄的故事而名扬天下。桥上现存明嘉靖年间复刻唐吴道子关公挑袍图碑,明末大将左良玉手书“汉关帝挑袍处”碑。</p> <p class="ql-block">许昌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她们北靠许都公园,西邻许都大剧院,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博物馆收藏画像砖石,陶器、铜器、玉器等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进入许昌博物馆,大厅最显眼的位置矗立着一尊巨大的石雕。它像虎又像狮,头颅高昂,巨口大张呈怒吼状,体侧长有一对翅膀,四蹄断裂缺失,隐约可见飒沓急奔态势。它名为汉代双翼石辟邪,用魁梧的身躯和磅磗的气势,守护东汉开国名将王覇2000年。</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以“反映远古文明,突显三国文化”为主题,包括《许昌人》《夏都之源》《许由来》《曹魏许都》《许都记忆深刻》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划分为13个类别,即陶器、瓷器、碑帖、字画、古籍、铜器、钱币、铁器、石器、石刻、砖瓦、玉器、杂项。具有本馆特色的藏品是中型不空心画像砖。</p> <p class="ql-block">许由,姜姓,字武仲,炎帝之后的昆吾族首领,许姓的始祖。一生威德服人,情操高尚,世称高士。他以淡泊名利的节操赢得了后人的尊敬,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开山之祖。</p> <p class="ql-block">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姜姓的炎帝后裔文叔被封于许地,成为许国的开国君主,都城位于今许昌县。春秋时,许国被郑、楚国凌侵多次迁都。战国初,许国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砖汉画像砖“上人马食太仓”,该砖长条形,画面右有一宫门和阙,宫门内有持㦸门吏,阙外有长青树,栖一鸟。左侧一轺车置华盖,一马驾,己临阙门。上方题榜“上人马食太仓”,以示高官厚禄。</p> <p class="ql-block">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特变幻著称。其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扣之有声。尤其是铜红釉的烧制成功,使瓷器有突破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传世古画,领略华夏文化之美——《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是根据三国时期曹植著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图右为乾隆御笔题跋。</p> <p class="ql-block">昆仑寺壁画形神兼备,其绘画艺术风格颇有“吴带当风”的神韵,是古代寺庙壁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南宋带盖堆塑人物龙云纹影青瓶(1127-1279),瓶体修长,直牙母口,圈足稍外撇。瓶身自上而下帖塑日、云、龙、凤、狗、鹿、道士和12握锏俑及1伏俑等。盖呈锥式盔状,顶部立一曲腿仙鹤,下为俯莲托座,通体施青白釉,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许昌塔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研究、收藏、展示塔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特色博物馆。文峰塔是中国风水塔的一颗明珠,巍然耸立在院内。</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西院为单檐卷棚式仿古建筑,白墙灰瓦,红漆染柱,飞檐挑角,错落有致,极具古典韵味。它巧妙地把南方园林和北方庭院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古都许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高51米,平面呈八角形,13层楼阁式砖塔结构。整座塔气势宏伟,结构严谨,造型优美,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精湛的雕刻艺术,富有浓郁的中原文化色彩。清代被列为“许昌十景”之一,现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之冠。</p> <p class="ql-block">许昌,位于中原之中,是一个有历史的城市。“魏基于许而昌”,历史在这里演绎过精彩的篇章。一座小城,有了属于自己的光环。历史的支撑,成为绵绵不已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一《智源》新立,今设此苑,意在宣许。许昌古人启智为神,始创神鸟灵鸟抱珠,十二腾柱向天高举,许昌人文溯古耀今。</p> <p class="ql-block">许都公园是一座集娱乐健身、文化集会、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园林公园,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水系景观,宽阔的广场犹如地球中心。</p> <p class="ql-block">许昌城市中轴与主城区体现汉魏文化韵味的曹魏古城中轴遙相呼应,连缀起了许昌的历史轴、文化轴。建设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中轴线开启了许昌幸福之门。</p> <p class="ql-block">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这就是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禹州神垕古镇。</p> <p class="ql-block">神垕镇地处伏牛山浅山区,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陶土储量10亿吨,紫砂石等也有一定储量。山系将此镇分为两个狭窄的盆地,南盆地以陶土为原料形成钧瓷生产中心。</p> <p class="ql-block">神垕老街俗称““七里长街”,由东、西、南、北4座古寨和红石桥、关爷庙两个行政街道组成,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及建筑物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细部。</p> <p class="ql-block">悠久的历史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镇区有名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p> <p class="ql-block">陶瓷官署是明清两朝主管陶瓷产业的六品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场,主管神垕各窑口中甄选宫延御用钧瓷。官署位于古镇老街东侧,西距望嵩寨门400米,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官署院内东后侧为5层碉楼,名为钢叉楼。该碉楼是神垕古镇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此楼墙体有1.6米六左右,全部用石块垒砌,在当时是为了抵御匪患和避难所之用途。</p> <p class="ql-block">神垕陶瓷官署建筑群,与众多历史遗迹共同见证了神垕的淘瓷业发展历史。自古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陶瓷官署为一进三宅院,进入大门有北影壁、西影壁、垂花门、过屋、上房及厢房,均为砖木结构,屋门、窗棂木雕精美。二层鉴宝厅赫然入目,当年鉴宝盛况犹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陶瓷官署历史展厅,展出有唐、宋、金、元等历代钧瓷,这是历史中的唐钧展品。</p> <p class="ql-block">神垕古镇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一座活着的古镇,老街店铺林立,各种各样的瓷器琳琅满目,流光溢彩。三四十元就可以买到称心的小瓷件,自我把玩或馈赠亲友都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义兴公商号是神垕古镇保留相对完整的明清古院落,由当时晋商在此地经商时修建的。临街五间商铺,二进院有明二暗三的建筑,后面是集居住、仓库、烧瓷于一体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义兴公”是明清两代晋商窑货商号,在神垕卢氏恢复钧瓷生产工艺之后,成为“卢钧窑”总号。从来1879年创始至今,卢钧窑产品走向世界及国家博物馆成果显赫。</p> <p class="ql-block">伯灵翁庙又称窑神庙,始建于宋代,整体风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伯灵翁庙的特色是它的石雕、木雕和彩绘非常精美,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驺虞桥横跨肖河连通东西二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古时神垕在夏季河水涨洪时,有一只瑞兽驺虞常常来此驮人过河,为感念驺虞恩德,在此建桥命名“驺虞桥”。</p> <p class="ql-block">天保寨初建于宋代,寨墙高达三丈之多,厚两尺有余,用大青石堆砌而成,非常坚固,保留至今仍相当完整。寨门上面是个炮楼,设有瞭望台和射击口,都是防御匪患之用。</p> <p class="ql-block">许昌西湖公园于1958年正在建立,古建筑德星亭、听水亭、读书亭、梅花堂等得以再现历史风彩,小虹桥、烟波桥,聚星桥点缀其间,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西湖莲舫为“许昌十景”之一。明代廉吏陈琏《题西湖小景》“翠幕红楼近水边,荷花香里总宜船”,道出了泛舟水上,品赏荷香,为西湖游玩之快事。</p> <p class="ql-block">西湖公园的小西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其面积小于杭州西湖,风景又异常美丽,再有宋时苏轼曾有诗赞美“西湖虽小亦西子”,故得名小西湖。</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隋唐时小西湖已是碧水如镜,风景宜人。至宋代,更成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人的览胜、讲学之地,极大丰富了小西湖的文化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