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家族,庆生活动重庆游

韵月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4日段氏家族全体成员送出满满的爱和祝福-祝福大叔叔八十大寿生日快乐……祝福大叔叔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开启段氏家族庆生重庆游。</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我大叔叔为人一身正气,踏实育人,公正廉洁,一生为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退休后心系中华,任然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为家人献爱心……。段氏家族选择在重庆陪伴大叔叔度过八十岁生日,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辖38个区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常住人口3213.34万。</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唯一兼具五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3][4]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8]、巴渝文化发祥地,有3000余年建城史,自古被称为“天生重庆”。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升恭州为重庆府,由此得名。夏商巴国在此建都,元末大夏在此建国。清末重庆开埠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使重庆成为近代中国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红岩精神起源地。新中国初为西南大区驻地及直辖市,1997年又恢复为直辖市。</p> <p class="ql-block">1935年的重庆市</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世界温泉之都、中国火锅之都。为成渝金融法院驻地,中欧班列首发城市,截至2022年,集聚各类研发平台964家;驻渝高校70所,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项目。</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p><p class="ql-block">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p> <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p><p class="ql-block">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p> <p class="ql-block">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p> <p class="ql-block">两汉三国时期</p><p class="ql-block">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江关都尉于鱼复(今奉节),管辖巴郡军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宁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巴郡治阆中。建安六年(201年)复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p> <p class="ql-block">渝中半岛全景</p> <p class="ql-block">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巴东郡白帝城(今奉节)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西晋巴郡改属梁州。东晋十六国时,巴郡为成汉所辖,今重庆东部则为东晋巴东郡管辖。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经由江州入益州。</p> <p class="ql-block">刘宋时,将巴郡归属益州,巴东郡仍属荆州辖制。泰始五年(469年),分益州之巴郡,荆州之巴东郡等五郡置三巴校尉(今奉节)。萧齐时,以益州巴郡、荆州巴东郡等四郡置巴州(今奉节,480年-483年)。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为楚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159]</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p><p class="ql-block">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时仍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p> <p class="ql-block">唐代延续渝州之称,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先隶属于夔州总管府(今奉节),后改隶夔州都督府(今奉节),为山南西道辖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乾元二年(759年),渝州改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p> <p class="ql-block">山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两宋时期</p><p class="ql-block">宋代,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川峡四路之一,治奉节)管辖。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p> <p class="ql-block">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庆知府。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p> <p class="ql-block">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经营巴蜀。余玠将四川制置司治所迁至重庆,并在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构筑了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159]</p> <p class="ql-block">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农历七月,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主力南征攻入四川。十一月,蒙古军抵重庆附近地区。开庆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封锁救援重庆。同年七月,蒙哥卒于合州钓鱼城下,蒙古军遂放弃重庆撤围北还回师争夺汗位,战事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再次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庆被攻破,元军继而征降夔州(治奉节),纳入元廷陕西四川行省(治西安)管辖。</p> <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元至元十六年(1280年)分夔州路(治奉节)析置重庆路(治渝中区),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在整个元朝主要分为重庆路和夔州路。[9]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陕西四川行省正式分省,四川行省统有九路(含重庆路、夔州路)、五府。四川行省重庆路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p> <p class="ql-block">明代</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整个明朝,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依旧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重庆府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p> <p class="ql-block">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6月,张献忠攻占重庆。[10]之后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重筑通远门为标志性事件,长达19年的重庆争夺战才告一段落。[11][12]据《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渝中半岛)全城仅有3000人。[13]</p> <p class="ql-block">重庆小面是重庆的传统特色美食小吃之一,以麻辣香为特点。重庆小面因为面条量大、配料丰富而受到本地人的喜爱。重庆小面的汤料香气扑鼻,味道香浓,由于其口感独特,非常受欢迎。重庆小面可以单食,也可以搭配其他调料,适合早餐、午餐和晚餐。在重庆,几乎每个面摊都提供重庆小面。</p> <p class="ql-block">抵达重庆自然是要从解放碑开始解锁各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重庆酸辣粉是一种地方传统名小吃,由红薯、豌豆淀粉等原料制成,口感劲道弹牙、口味麻辣酸爽、浓香开胃,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重庆地方小吃1。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准备红薯粉、鸡骨架、筒子骨、花生米、杂酱等食材和调料,具体做法包括泡软红薯粉、煮青菜、煮红薯粉、加入调料、装扮菜叶、淋上杂酱等步骤2。重庆酸辣粉因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的味道而被誉为“天下第一粉”。</p> <p class="ql-block">重庆火锅是重庆的特色美食之一,有近40,000家餐馆。它以鲜香麻辣、汤色红亮而闻名,选料丰富多样,菜品就达到几百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有鸳鸯火锅。重庆火锅的特点是辣椒、花椒和老牛油,基本全是麻辣的。重庆火锅的品种也很多样,有鸳鸯火锅、麻辣火锅、清汤火锅等。重庆火锅已经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在整个清朝仍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后又分出酉阳直隶州和忠州直隶州。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创办《渝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160]宣统三年(1911年),重庆成立“蜀军政府”。[160]</p> <p class="ql-block">1909年的重庆(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摄影)</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正式建市</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160]</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市区面积46.75平方公里。[215]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庆市区正式划定,水陆总面积93.5平方千米,人口28万。[14]</p> <p class="ql-block">抗战陪都</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12日,蒋介石由汉口第一次飞抵重庆考察。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沿海地区有243家工厂迁到重庆,占全国内迁工厂的54%。[15]10月6日,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指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迁都重庆,30日决议迁都重庆。[143]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16][142]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国民党中央也同时迁渝办公。[143]至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在渝相继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同时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宜昌大撤退后,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的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迁渝初期,称为移驻重庆。经重庆市参议会议长康心如等人提议,行政院多次审核,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明定重庆为陪都。</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1日下午,重庆市各界机关团体人员3万余人在夫子池广场,参加庆祝陪都建立大会。[144]</p><p class="ql-block">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18]抗战时期,重庆伤亡39480人。</p> <p class="ql-block">不屈之城</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对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同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临时驻地。</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61]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20、23日连续三次致电中共领袖毛泽东,邀请毛泽东主席“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毛主席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长达43天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桂园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以下简称《双十协定》)。</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期</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1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宣布将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案</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时期</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93]随后重庆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p> <p class="ql-block">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川东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北碚市并入重庆市。</p> <p class="ql-block">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的建制。国家对其在改为省辖市后“政治、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时间为1954年到1958年。</p> <p class="ql-block">1955年,贵州省桐梓县17个乡划归重庆市。</p> <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四川省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归重庆市。</p> <p class="ql-block">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1964年至1968年,4年间重庆第二次计划单列,从1964年到1966年,涉及中央15个部的58个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43488人从12个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辽宁、广东大规模内迁重庆。到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从1964年下半年到1967年,还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包括兵器工业的改造和扩建,船舶、电子、航天等新建项目,冶金、化工、机械工业项目的配套建设,交通项目的新建扩建。</p> <p class="ql-block">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p> <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区江北县归入重庆市,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p> <p class="ql-block">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p> <p class="ql-block">1983年3月3日,四川省永川地区8个县并入重庆市[21],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至此,重庆面积23113.95平方千米,辖9区12县。[163]</p> <p class="ql-block">90年代的重庆</p> <p class="ql-block">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63]</p><p class="ql-block">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p><p class="ql-block">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p> <p class="ql-block">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p> <p class="ql-block">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p> <p class="ql-block">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p> <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p> <p class="ql-block">主城夜景全景大图</p> <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主城都市区”的范围随之宣布,由原来主城9区扩至主城都市区21区。</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标准地图</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0月,重庆市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239个街道、621个镇、157个乡、14个民族乡。政府驻渝中区人民路232号。</p> <p class="ql-block">重庆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p> <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重庆市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15.56%。</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地貌结构复杂,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南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东部最高处为大巴山的川鄂岭,最低处为巫山长江水面。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八大类。三是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华蓥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蓥山—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山区,东部、东南部、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发育有具特色的喀斯特槽谷景观,典型的有石林、峰林、洼地、残丘、溶洞、暗河、峡谷、天坑地缝等喀斯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重庆气候</p><p class="ql-block">重庆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璧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重庆水文</p><p class="ql-block">重庆市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千米,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的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于渝中区入长江,乌江于涪陵区汇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p> <p class="ql-block">植物资源</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有维管植物153科,640属,6000多种,其丰富程度仅次于云南、四川而居全国第三,有各类经济植物5000种以上。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鞣料植物、染料植物、淀粉及糖料植物、纤维植物、野生观赏植物和野生食用菌等类。重庆市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主要有珙桐、银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水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0种,主要有楠木、香樟、鹅掌楸、连香树、金毛狗等;重庆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6种,主要有荷叶铁线蕨、巴山冷杉、崖柏、缙云黄芩、金佛山兰等。</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黄桕、杜仲、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p> <p class="ql-block">动物资源</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有600多种动物资源,其中兽类近100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类50余种,两栖类30余种,鱼类100多种。在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陆生野生动物有50种,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近100。其中,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种:黑叶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云豹、豹、蟒、黑鹳、金雕、玉带海雕、蜂猴。</p> <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市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地层发育完整,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良好,蕴藏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能源、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等多种矿产。至2015年末,重庆市共发现矿产(含亚矿种)6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171种的39.7%;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9种(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34种),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矿产(含亚矿种)159种的29.5%。重庆市探明资源储量矿产排全国前10位的有17种,分别是毒重石、粉石英、陶瓷用砂岩、铁矾土、水泥配料用泥岩、盐矿、汞、铸型用砂岩、锶、铝、锰、炼镁白云岩、天然气、玻璃用砂岩、滑石、重晶石、砖瓦用砂岩。</p> <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迁至重庆地区的达100万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市区人口突破百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时,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部分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重庆人口规模逐步萎缩。但人口仍保持在百万以上,成为当时全国第七大城市。</p><p class="ql-block">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为32054159人。</p><p class="ql-block">2022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3213.34万人,比上年增加0.9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0.32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96%,比上年末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年流出市外人口403.53万人,市外流入人口221.4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98‰,死亡率为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1‰。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18。</p> <p class="ql-block">民族构成</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p> <p class="ql-block">第一产业</p><p class="ql-block">重庆市农业历史悠久,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巴国时期,已是“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华阳国志·巴志》),桑蚕、麻、茶叶等开始种植。重庆耕地面积有162.2万公顷,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柑橘、蚕桑、烟叶、药材、油桐、榨菜、生猪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特色农产品有重庆涪陵榨菜是“世界三大名腌菜”,奉节脐橙是中国“四大名橙”之一,梁平柚曾获全国柚类金江杯,是中国“三大名柚”之一,长寿沙田柚多次被评为“国优水果”。[164]荣昌区是中国著名的种猪基地,其荣昌猪更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p> <p class="ql-block">第二产业</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198]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亦形成了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还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p> <p class="ql-block">第三产业</p><p class="ql-block">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1],形成了以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拥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生鲜海产等口岸。</p> <p class="ql-block">桥梁隧道</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的中国唯一的“桥都”。截至2018年底,重庆共建成和在建桥梁有1.4万座,其中城市桥梁2000余座,城市跨江特大桥38座。重庆桥梁创造了17项世界之最,其中有8项是在建时的世界之最,有9项至今保持了世界之最的纪录。</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38]到2030年,将重庆形成以“米”字型高铁通道为骨架,“两环十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为支撑的铁路网络,全面建成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构建“三主两辅”客运枢纽体系。[154]“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实现常态化、一卡通运行,全程开行时间缩短至13天,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p> <p class="ql-block">航空</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拥有“一大四小”五座民用机场,其中,江北机场是国家区域枢纽机场,2021年,重庆江北机场国际航线增至108条,2021年国际货邮吞吐量达到22.1万吨、同比增长46.8%,连续10年领跑西部主要枢纽机场。202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重庆新机场。</p> <p class="ql-block">特色交通</p><p class="ql-block">重庆中心城区有两条全国独一无二的过江索道:嘉陵江索道、长江索道,最早建成时间于1986年。</p> <p class="ql-block">重庆的教育</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庆以中等教育为主,普通中学20所,师范及职业学校9所,加上原巴县(巴南区大部)的普通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8所,总共37所。高等院校,重庆只有国立重庆大学和省立教育学院(即今西南大学的前身)两所。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遂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为辅的格局。高等教育方面,先后迁到重庆的大专院校有: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陆军大学、兵工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国立江苏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上海医学院、国立医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等。</p> <p class="ql-block">科学技术</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创立,该院由卢作孚发起,下设生物、理化、地质、农业四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34]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川中心工业试验所在重庆成立,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在重庆磁器口成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国化学会重庆分会成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由南京迁重庆。</p> <p class="ql-block">文化事业</p><p class="ql-block">2022年末,重庆市共有博物馆130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6%。全年生产电视剧3部、电影18部、电视动画片279分钟。出版各类报纸16187万份,各类期刊3420万册,图书16178万册(张)。全市共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40个、市级专业档案馆1个、市级部门档案馆4个。</p> <p class="ql-block">重庆的会展</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拥有“智博会”、“西洽会”、“云计算博览会”、“渝交会”、“汽车工业展”、“西部农交会”等大批展会;重庆先后荣膺“中国节庆名城”、“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重庆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拥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3个(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重庆金佛山喀斯特、重庆五里坡[136]),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p> <p class="ql-block">祝福段氏家族全体成员健康美好!吉祥如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