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昌济(杨开慧父亲和毛泽东主席)北京故居

伯麟

<p class="ql-block">杨昌济故居位于豆腐池胡同15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小型民居建筑。1918年杨昌济被校长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家从湖南迁居至此。毛泽东主席和杨开慧就是在这里认识的。</p> <p class="ql-block">杨昌济,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哲学家,教育家。曾赴日本、英国留学。关心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努力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任北京大学教授期间,协助蔡和森等筹措赴法勤工俭学旅费,介绍毛泽东去北大图书馆工作,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著有《劝学篇》等文,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书。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蔡和森和毛泽东实现了他“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p><p class="ql-block">1918年8月,毛泽东和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籍青年到京,与蔡和森暂住到这院南房靠近大门的房间里。此处为毛泽东青年时代在北京的第一个居所。</p><p class="ql-block">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49岁。杨昌济先生在临终之时,给自己的好朋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写信,力荐毛泽东与蔡和森。信中写道:“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杨昌济先生为国举贤,不遗余力,不愧为毛泽东的恩师。</p><p class="ql-block">杨昌济先生作为教育家,培养出“千古骄杨”的女儿和“世纪伟人”的学生,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19日,我在前往南锣鼓巷时,很偶然地来到了这里参观,深受感动,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杨昌济先生的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