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胡杨林

东涂西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杨最惹人的时节,就是每年十月十五前后半个月。这半个多月里,胡杨的叶子从绿色慢慢变黄,然后随着秋风渐渐飘落。之后漫长的冬天,胡杨林也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丫无声地伸向天空,忍受着寒冷干燥的北风,被吹得瑟瑟作响。</p><p class="ql-block">金秋的额济纳分外热闹。来自四面八方的红男绿女摩肩接踵徜徉在胡杨林里。我的眼睛里一半是金色的胡杨,一半是叽叽喳喳拍照合影的人群。可以记不住胡杨了姿态,但可以记住一群群穿着红色长裙的女人们拍照的姿势。真不知道来到这里,是遇见了胡杨,还是遇见了女人们的拍照场!</p> <p class="ql-block">掮着沉重的相机,一个人踽踽穿行于胡杨林间,用自己的方式找寻着可以对语胡杨的默契,然后支起三脚架,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将镜头伸向胡杨树。天公作美,灿烂的阳光照在胡杨林间,黄色的树叶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欲罢不能。然而,总是不甘心于仅仅拍摄到这耀眼的色彩。烂漫的金色胡杨固然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况且在这无尽的沙漠和戈壁荒漠包围下仅有的一片绿洲中,生出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着实让人为之倾倒。要不然哪里有人山人海蜂拥而至,一睹它们的生命故事!我极力找寻着依附在胡杨树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气质,不仅于精神上感喟,更能用影像摄取它的灵魂,与我一起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回到两千里外的黄河之滨。</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黑水河来自于远在甘肃的祁连山,祁连山的融雪一路向北,流经广大无边的戈壁到了额济纳一带,注入居延海,在这里形成了一片草木丰美的“人间天堂”。历史上,这里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期属乌孙,西汉时是匈奴牧地,元太祖时属蒙古。</p><p class="ql-block">总有一种模糊的也是朦胧的感觉,生长在这里的一片一片粗壮且形态奇特的胡杨树,似乎是某个民族遗落在这里的影子。他们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就那么顽强地挺立着自己的身姿,执着不悔地守望者脚下的大漠。烈日燃灼,风沙扫荡,寒冷摧残,但始终根植在这片土地,高擎着生命的旗帜,激荡着大漠戈壁的心跳。真的应了那句诗意的赞美——活着时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就如行走在沙漠里的骆驼🐫,顽强地吟唱着一曲无可替代的千古传奇!宋代无名氏《赞胡杨》:“千年不老一胡杨,大漠倾情守旧疆。傲雪经风轻酷雨,扎根深处美名扬”。大漠人顽强的意志力由此可见。</p> <p class="ql-block">相机与胡杨共鸣在金色的阳光下。眼前似乎已经没有了那些花花绿绿晃荡着的人群,有的只是胡杨树千奇百怪的姿态。面对这样那样无声地展露着自己生命气质的胡杨,是谁也无法抗拒那种让人感动的心灵悸动。尤其是那些倒伏在沙堆上已经枯死的胡杨树干,虽然已经失去了生命,不再有夏日的蓬勃,秋天的烂漫,一天天经受着风沙的摧枯,却依旧岿然保持着坚强不屈的力量,继续塑造着千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叹的还有水边的胡杨。没有想到在这大漠的深处,胡杨也有幸能与清澈透明的河水或是湖水相遇。这都有赖于祁连山的雪水所赐。流经额济纳入居延海的河流黑河也称之为弱水,而弱水流经区域形成的湿地养育了一片一片的胡杨林,从古到今,就这样延续着千年的神话。胡杨树有一种让人惊异的阳刚之气,而那绕在它们身旁的一条条细浅的河水和清澈镜天的湖水则呈现着令人心旌摇曳的阴柔之美。这一阴一阳之间似乎有一种让人艳羡的天合之美,阳而刚毅,柔而嫣然。原来,《山海经》里所言之“弱水”就当是此之弱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句话。</span>如是,,我们芸芸众生,万不可迷失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世界,也不必竭尽气力去追求那些看不见的风景,只需顺应着自然,做一个寡欲望,无歹心,不为恶的清净之人。</p><p class="ql-block">弱水无尽,属于一个人的只有一瓢。</p> <p class="ql-block">遇见一次,是一次的缘分。胡杨林老了,确实很老,但几千年的古生物也能绽放出如此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以致于依然保持着老而不摧的顽强生命。胡杨林不老,确实不老,每一年里,它不仅能迎来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的夏天,也能灿烂出一个光华四射令人销魂的秋天!而我们,只需挎带着半只葫芦,越过几千里广阔的沙漠——去看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