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一种锻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聆听,都是一种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研讨,都是一种收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种突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更好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我校音体美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音体美教师基本功,切实提高音体美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我校于10月13开展了音乐、美术校内公开课,音乐、美术7位教师为我们分享了精彩课堂。几位老师通过讲课、评课等交流活动,碰撞出教学智慧的火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音乐组 <p class="ql-block"> 张艳芳老师的教授的是三年级的音乐合唱课《打秋千》。《打秋千》是一首活泼流畅、富有童趣的仡佬族民歌。在活动中老师课堂教学扎实,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仡佬族,了解了仡佬族的风俗人情。本节课通过聆听、模唱、律动、拍击,学生合唱等多中环节完整的呈现本节课的内容。用音乐把师生彼此的心联系在一起,边弹奏边演唱尽情的投入在音乐中。这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合理,过度自然,教师的语言简洁、清晰、流畅,并富于感染力和号召力。而且,在课堂上能一直引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任晓雅老师讲授的五年级音乐课《我可爱的家乡》是一首歌颂家乡美的独龙族民歌。任老师授课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完美地体现了“教、学、拓”新颖的教学理念,加之导语别出,致使整节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爆发力极强,故而激发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于是造就了课堂气氛活跃、激昂,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王小玲老师授课的《粉刷匠》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轻松幽默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的劳动技术,另一方面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使学生在歌唱、欢笑中体验劳动的愉快和乐观向上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雒丽英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的课《小小鼓号手》。雒丽英老师讲授的音乐课《小小鼓号手》,通过模拟乐器演奏,进行节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了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同时让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教学程序循序渐进,教学思路清晰明朗。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会歌曲。通过听、动、唱、奏来体验审美的全过程。</p> 美术组 <p class="ql-block"> 张彩霞老师在讲授《蔬果的剖面》时,准备了各种这样的蔬果,激发了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亲自动手切蔬果,观察各种蔬果得剖面,感受了不同蔬果剖面自然的美,为学生表现蔬果的剖面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 樊欣老师《秋天的落叶》这一课,在上课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授课时以谜语和游戏的形式加上老师幽默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 渠燕燕老师的《蜻蜓飞飞》激发孩子们以“美”的眼光和心情去观察、去发现,同学们在课上学会了用简单的形状来概括复杂的形体,掌握了用不同形态的点线进行灵活搭配与创作的方法。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美作。</p> <p class="ql-block"> 课后,闫校长带领几位老师开展评课活动。首先,闫校长对几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建议。随后,其他听课教师也各抒己见,探索多种途径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共识,高效、快速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此次听评课活动,为我校音体美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大家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彼此找到了差距,找准了努力方向。音体美科专业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教学相长,在孩子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以提升,形成一支素质更高、业务更硬的专业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