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抄写《心经》的时候,我有时也会听那丝丝入耳诵读的声音。特别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言虽短,却拨云见日,意蕴至深,耐人寻味。“无明”也就是愚痴,它可以分为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无始无明又称根本无明;一念无明则被称作枝末无明。无明不仅是对理解事物真相的无能为力,还包括对于自身在内的万物真相的主动误解。无明没有以后,才无烦恼,没有烦恼以后,才不会造作种种的行为,没有行为,才不会产生果报的身体。无无明是从烦恼后得到解脱。“亦无无明尽”是说虽然已经从烦恼的生死,恐怖感以及压迫感得到解脱了,但是为了救度众生,还是在生死之中自由地出入,因为生死的苦报是由无明而来的,但是菩萨为了度众生,他还是要在生死之中帮助众生。无明,无行为,无果报之躯。无欲,就无种种之行为;无种种之行为,便无因事而得果报之躯,即从烦恼中获得解脱。欲望不止,而现种种是与非,做之事如好,则所得之躯亦好;做之事如败,则所获之躯亦败,凡事多纠结于此。菩萨为度众生,择于生死轮回之中。我以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一种修为,是一种求“静”的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