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鲁迅的大名,可以说贯穿了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学习生涯,也许还会伴随你走得更远,乃至一生。提到鲁迅,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是一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傲骨铮铮的民主战士?是一个"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疾恶如仇的文坛斗士?是一个写出了诸多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饱含哲理的思索者?说不定还是一个写出了"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等拗口文句的怪老头儿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而在你此时此刻捧着的这本小说集《呐喊》中,鲁迅也许是一个呼唤者的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是这场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社会,依然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与此同时,鲁迅以自己的方式响应思想革命,站在了新文化运动最前列,无奈频频受挫,感受到了"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的寂寞。幸而,他明白希望虽渺茫但并非没有,仍愿为之尽一份心力。于是,他将满腔的热血、孤独和苦闷,寄托在了一篇篇小说中。《呐喊》就是部分小说的合集,喊出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最强音,站在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对中国封建文化进行了极深刻、极有力的批判。《呐喊》一共收录了十四篇小说,反映的是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期中国社会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迫害人的本质,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阅读这本书,你会读到一个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会见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封建社会做出了全景式的描绘,讲述了一个"封建文化吃人"的故事;在《药》《明天》《风波》《故乡》《阿 Q 正传》等小说中,鲁迅塑造了一个个知识贫乏、封建愚昧、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形象,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底层平民悲剧的根源;在《孔乙己》《端午节》《白光》等作品中,鲁迅塑造了一个个被封建文化扭曲、戕害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小说中,鲁迅则写了相对轻松的故事,和别的作品相比,矛盾冲突没有那么激烈,内容多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价值的呼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鲁迅在《呐喊》的白序中写道:"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鲁迅不能全忘的梦,是一种憧憬、一种希望、一种理想,是洋务救国、学医救国、文艺救国。他希望自己笔下的一个个故事能化作一声声呐喊,惊起在"铁屋子"里熟睡的中国人民,希望中国人民齐心合力,打破这"铁屋子",冲破封建文化的桎梏,勇敢面对和反击不公的对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下面,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去聆听鲁迅的呐喊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十几岁时家道中落,为了维持家计,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因而形成了他勇于批判的个性特征。此后,他一直都在与陈腐、落后、残暴、卑劣进行最坚决、最彻底、最无情的斗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鲁迅从小阅读古代文化典籍,深受传统文化重陶,从而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基础。1902年,他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发现医学并不能改变国民愚昧、落后的面貌,便弃医从文,开始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艺思想来改变国民精神。他以笔为枪,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西方先进思潮和文化,并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他接连发表了一系列形式新颖独特、意深刻丰厚的小说、杂文、散文等。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拓展-鲁迅文学史上经典名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彷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本书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华盖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华盖集》是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收录了鲁迅在1925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一篇,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论辩的魂灵》《夏三虫》《忽然想到》《我观北大》《碎话》等。在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现已编入《鲁迅全集》第3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4、《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包括《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娜拉走后怎样》《论"他妈的!"》《文化偏至论》《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等二十四篇。这些杂文写于1907年到1925年间,在这些杂文中,鲁迅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显现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5、伪自由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伪自由书》是1933年1月底至5月中旬,鲁迅写给《申报》副刊《自由谈》的短评合集。然而,它透过个别事件揭示的客观规律,它剖析具体事物的精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它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武器。外文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了由陆津开翻译的该书法文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6,野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7、朝花夕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8,而已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而已集》是192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作者是鲁迅。面对反动军阀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鲁迅先生既愤恨,又无能为力,"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