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125-130

悟空掉毛

<p class="ql-block">幸福的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需要/目标满足理论;</p><p class="ql-block">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弗洛伊德和马斯洛)认为,紧张的减少或需要的满足会带来幸福。</p><p class="ql-block">(2)过程/活动理论;</p><p class="ql-block">此观点理论家认为,投入到特定的生命活动产生幸福。</p><p class="ql-block">Flow(心流)指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与任务相关的技能匹配或对技能提出挑战。</p><p class="ql-block">(3)遗传/人格倾向。</p><p class="ql-block">此观点理论家倾向于把幸福看做稳定的。而过程/活动论的理论家则认为,幸福是随着生活状况而改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观幸福感:幸福的同义词</p><p class="ql-block">主观幸福感是对自己当前状况的主观评价。具体来说,幸福感涉及我们的快乐体验和我们对生活给予的奖赏的感恩。根据此观点,迪纳把主观幸福感定义为积极情感(没有消极情感)和一般生活满意度的结合。</p><p class="ql-block">主观幸福感强调人们对自身生活体验的报告。因此,主观报告起决定作用。</p><p class="ql-block">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p><p class="ql-block">与富裕国家相比,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财政状况与满意度有更高的相关。富裕国家的人一般比贫穷国家的人更幸福。</p><p class="ql-block">在一个国家内部,一旦家庭收入提升到贫困线以上,收入的额外提高未必与幸福感提高相联系。</p><p class="ql-block">在贫穷人群中,收入和幸福感之间有很强的相关;而在富有人群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不显著。</p><p class="ql-block">来自西方样本的数据表明,已婚男人和已婚女人都报告比未婚男女更幸福。婚姻质量也与个人的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p><p class="ql-block">好的社会功能是幸福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p><p class="ql-block">幸福感=幸福+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