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霜降、立冬两个节令,我都知道,因为身边有人提说。</p><p class="ql-block">刚立冬,一股寒流从北方袭来,越过秦岭,虽然没有飘雪,但是在阴郁的天气里,小腿和脊背冷飕飕的,冬天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一)烧纸烧嘴</p><p class="ql-block">想起几天前的事,到现在还有点生气。</p><p class="ql-block">那是立冬后的第五天,农历十月初一,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记忆中,这天晚上,大人在场院边,用灶膛的草木灰划几个圆圈,然后在里面烧纸。大户人家还会在当晚煮硕大的馄饨,俗称疙瘩饭,饭食做好后,一并往黑暗的夜色里扔几个,算是对先人的祭奠。当然,用筷子抛掷出去的黑芝麻馅的馄饨,转身的功夫,就会被隐藏在黑暗中的老鼠、松鼠或者邻居家的狗吞咽——这都是后来知道的,当时只是在大人的指拨下,叩三个头,做三个揖 ,就赶快回屋。寒冷的夜晚,黑漆漆的场院烧纸明灭,如果刮风,纸灰带着火星翻飞,非常吓人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祭祀先祖的方式传到现在,早没有条件、也不好意思画圈圈了。有些老城的居民,前些年好像还在小区的围墙外划圈烧纸,当然次日一早的现场,肯定目不忍睹,城市环境被严重破坏,颇遭众人之恨。所以定居乐城后,我每年就随小区附近工厂里的外地工人,骑车到城市郊区的田野小道或者田垄边,象征性的烧一沓纸,作揖祭祀先人。</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的那晚,不知咋了,点燃蜡烛后,神使鬼差的将打火机扔在脚边,往年都是随手装在衣兜里的。然后急急地焚香、烧纸,纸需要一张一张的团个疙瘩烧,这样化的干净,不会留下火灾隐患。即使在田野里,也不会因为沓纸燃不尽,而影响环境或者惹人骂。可是危险瞬间就向我袭来了,正在我专心烧纸的时候,突然火中砰的一声,接着我的嘴唇上好像附着一团火。我一把掠掉,正惊愕纳闷间,什么情况?旁边的爱人显然也看到了,急问:“是不是气体打火机爆了?”好在没有大碍,我就随口支吾,敷衍说好像就是。</p> <p class="ql-block">其实,霎时间我就知道了原委,就是刚才随手丢的打火机引起的险情,我实在羞愧难当,如果伤了眼睛,如果伤了旁边的爱人,如何是好呀?</p><p class="ql-block">回家后,嘴唇上渐渐感觉火烧火燎,我用冷水洗了脸,在爱人的提示下,涂抹了牙膏。一集电视剧没看完,牙膏已经干甲在鼻子下,镜子里的模样,活像秦腔里的丑角。次日一早,鼻线处显出两道红印,就像内火外溢,可以遮挡些烧纸烧唇实情的尴尬。好在,单位同事孙主任上次给我的治疗疤痕的药膏还剩一点,名字叫“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效果很不错。</p><p class="ql-block">唉,随着年龄的增长,难挡记忆力的退步,但是,还是要用岁月沉淀的定力面对生活中的琐屑,干啥嘛嘛清;工作面前,更要做到早干早结,不拖后腿。</p><p class="ql-block">“老骥伏枥”一说,不应该只是渐上年事的口头,而应该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内在精神自觉。</p> <p class="ql-block">(二)早起街头</p><p class="ql-block">嘴唇烂、鼻线烧的几天里,工作忙得起了堆,连续几日都是凌晨五点半起床,然后梳洗、早餐、去单位。</p> <p class="ql-block">偏偏连续几日天气也不好,一个微雨的清晨,过了街头十字,不意间回头一瞧,好家伙,十字街头急匆匆骑车穿过的,都是清一色的青年人或者高中生!</p><p class="ql-block">这一刻,心底倏的冒出一股暖流,涌向周身。似乎微雨的初冬街头,已经化为早春的孕育——这不正是我们年轻时的模样吗?青年人勤奋、拼搏的样子实在潇洒、美丽!</p><p class="ql-block">然而当下很少有人提倡三更灯火五更鸡了,青少年上学稍微早一点,也是不允许的。</p><p class="ql-block">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求学事情上,“规定”的时间多少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特别是在夏季。</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上学有勤奋精神,就很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三)红薯年代</p><p class="ql-block">周末,回了趟老家。跟朋友一起。</p><p class="ql-block">几天前,姐姐就打电话说,红薯挖了,回来拿些。</p><p class="ql-block">小姐夫搞养殖,这个时候,坡坡地地里的红薯排上用场了。</p><p class="ql-block">一袋一袋的红薯,先倒进大水桶,用木铲子搅动、淘洗干净,然后一桶一桶装进偏房角落里的毛边锅(山里和农村杀猪烧水用的最大的铁锅),装满铁锅像山头似的冒上来,再用厚实的塑料蒙住,最后用绳子攀扎一下,架起熊熊的柴火烧。个把小时后,甜甜的红薯味就会在农家院子里飘散开来……</p> <p class="ql-block">围住大铁锅,吃红薯,是有讲究的。</p><p class="ql-block">上世界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人都应该有很深的记忆。母亲会挑选那些个头偏小、稍微细长、外表光滑的红薯给孩子们剥皮后吃,刚从铁锅里拿出来,得慢慢吃,要不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p><p class="ql-block">第一口烫得捶胸口,第二口噎得伸脖子,第三口堵得需喝水。</p><p class="ql-block">小红薯实在甜、面、可口!</p><p class="ql-block">围住铁锅吃一通后,孩子们剥掉的红薯皮和锅里剩下的红薯,都将是“八戒”的美食了!</p><p class="ql-block">你说,故乡美不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