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之后千古一人:张景岳

长乐:生生之乐道之生活

<p class="ql-block">作为业余爱好级别的学霸,勤学经典博览医书后,发现古代名医大家中张姓是真厉害,从医圣张仲景到张景岳再后来张锡纯,个个盖世英名佩服至极!</p><p class="ql-block">张景岳(介宾)明代著名医家,先后用了三十年工夫对中医经典名著《素问》、《灵枢》的研究写出了重要著作三十二卷的《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学习。他还编有《类经图巽》、《类经附翼》、《质疑录》。晚年结合过去临床经验,辑成《景岳全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实践的开创者。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p> <p class="ql-block">根据《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道理,对朱丹溪的寒凉理论大加反对,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阳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水火命门说。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症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派,其著述和学说对后世医学有较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张景岳对待消渴症(也即糖尿病),将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有的既有上消也有下消,叫做神消于上、精消于下之症,代表着体内脏器功能的紊乱,是气机失调所致。一些患者,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则化火损耗肝阴,导致肝阳无法潜藏,使得肝阳上亢引起肝火旺盛。在中医理论中,有“肝胆相照”的说法,肝火旺犯胃,而胆从胃降,如果肝火旺盛会导致胆汁逆流入胃,导致口干口苦的现象,热盛伤阴阴液损耗血糖自然就高了。</p> <p class="ql-block">张景岳名言:“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言真医。”</p><p class="ql-block">张景岳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以温补为主的理学医家思想新理论,吸收了当时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成果,被视为中国本土有机自然主义的萌芽,对后世影响深远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使得一些庸医借以藏拙滥用温补。</p> <p class="ql-block">张景岳将人参、熟地、石膏和大黄定为“药之四维”,并认为这四种药均属于危急时刻的救命药。善用熟地是其特点所以又被称张熟地(滋肾阴体现了其阴中求阳与扶阳派的区别)。还有其它如保元汤,补肾左归饮右归丸,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牙痛),秘元煎(补益心、脾、肾三脏固摄精气),济川煎(肾虚便秘)经典方剂。此外还有如桂枝生姜枳实汤、旋覆花汤等多种方剂等等不计其数至今耳熟能详医人无数。</p><p class="ql-block">上篇黄药师里说到得遇良医指点用药,也看到了中医少壮派对经典方剂的了然于心,哈哈,窥到了张熟地的影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