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为数不多的铁杆好友中韩姐为最,她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三岁失母的她自幼就活泼好动,大胆且聪慧,艰苦条件下依然学习优秀,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那时我们学校组建了腰鼓队,我因为身高尚可也入选,而韩姐是领队,每天课余时间她都带着我们这些新手练习手法和花样,要求做到手眼到位,动作整齐划一,那年的六一儿童节腰鼓队比赛我们荣获第一名,并在次年参加了元宵节文艺汇演,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时的韩姐已是崭露头角,俨然一孩子王。因从小到现在四十多年的相伴,所以对她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艰苦与不服输的坚韧直至如今的功成名就我有比较深的了解,记得刚成家时条件艰苦,她四处外出找业务,跟着大车跑运输,租住的小屋在她的努力下打理的整洁而温馨,日子也逐渐走出困境越来越红火,随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经营矿用产品,这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拓展人脉推销产品事事都需要她亲力亲为,而资金不足销售份额上不去也时时困扰着她,难得的是她有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始终坚定不移的往前走,记得她曾和我说起在相关人员的屋前蹲守等待,饿了就吃口饼子渴了喝口水直到人家午睡后出门才能赶着说几句,其中的辛苦难以言说,好在公司在她的努力下发展的越来越好,直爽诚信的性格更是为她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如今她在江苏成立了占地三千多亩的工厂,摊子铺的更大了,而她也更忙碌了,五十多岁的年纪依然风风火火在创造着属于她的奇迹,我们常笑言:这就是第二个董明珠!</p><p class="ql-block"> 韩姐虽然事业有成,但一直保持着善良淳朴的秉性,其中她对老父亲的关爱也是让我感触颇深,她姐妹兄长五人,她添居老小,大部分人家对家庭责任兄姐会承担比较多,而她却是个例外,她的父亲在世时她工作很忙,但依然把老父亲接到身边,事事亲力亲为给予周到细致的照顾,每次我前去探望,老人总会流露对女儿的疼爱和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满足,这一切都归功于他有个好女儿,让老人得以安度晚年,也让小辈无遗憾。</p><p class="ql-block"> 因从小就在一起的情谊,我俩始终亲如姐妹,困难时期不计后果的相互扶持,人生起伏时期的相互取暖,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各忙各的,并不经常见面,但彼此的惦记问候并不少,韩老爷子在世时常感叹你们真比亲姊妹还好,也正因为我们彼此都很珍惜这份情谊,故一起相伴相随走到现在,人生难得一知已,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财富,愿我们以后的日子随心所愿,各自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