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自驾游福建(六)屏南廊桥、千岛湖、龙川

幸运草

<p class="ql-block">12月16日</p><p class="ql-block">屏南中部的棠口村可是一个有着820多年历史的古村,一条白溪、一条贵溪,汇流称作“棠溪”,棠口村的名字便由此得来。</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来到屏南县棠口镇,这里不仅有清末民初的西洋古建筑群,另外还有千乘桥、八角亭、祥峰寺、新四军四团北上抗日雕塑群等。此外,村中小广场旁边还有两口一温一凉号称鉴湖双井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到棠口一定不能错过的当然就是千乘桥,始建于800多年前的千乘桥可以说是屏南响当当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千乘桥位于中国福建省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水尾,是一座南北走向的木拱廊桥,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桥的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千乘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2006年,千乘桥作为闽东北廊桥的一部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有道光二年(1822年)千乘桥志碑一通。</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木拱廊桥为清朝中叶修建,一墩两孔,南北走向,廊屋顶部飞檐翘起,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千乘桥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挡风板,以御风雨侵袭。</p> <p class="ql-block">古人的智慧,超乎你的想象,偌大的廊桥在建造时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木制结构相互支撑,榫卯结构,有点像现在的积木和拼图,就是利用木块凹凸的结构相互连接,来达到整体建筑结构的结实坚固。</p> <p class="ql-block">清代嘉庆年间,乡贤周大权牵头重新修建了这座廊桥。在一天夜里,周大权就梦到一只“金鸡”落在棠溪水面之上,他相信这是一个大大的吉兆,于是就将桥墩化作“金鸡昂首”,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千乘桥宛如“金鸡”展翅于棠溪水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寂寞的守桥人</p> <p class="ql-block">全木构建的千年廊桥千乘桥横跨棠溪之上,古色古香。静谧的溪水,古拙朴实的廊桥,仿佛正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棠溪如带、碧波荡漾,群山倒立、桥影绰绰,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又称奎光阁,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亭有三层,一层高4米,二层高2.7米,三层高3米,尖高2米,高宽4米,深9米,单层面积81平方米。属抬梁式木构架,八角尖顶木构建筑。亭顶塑有七层小塔。坐东向西,亭后边有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的夫人宫和三圣奶殿。八角亭面对松岛、剑溪,登楼四望,湖光山色宛然如画,曾有清进士张正元的“高挹金台俯酒潭,樗坛松岛迭相参,好山好水来奔赴,直把屏南作剑南”的赞句。</p> <p class="ql-block">小河两岸种满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p> <p class="ql-block">棠口村还拥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就在棠溪旁静静矗立着。</p> <p class="ql-block">棠口村中还完整保留着清末屏南最早的西医“潘美顾医院”和“淑华女子学校”旧址,以及厝建于清宣统元年的姑娘厝。</p> <p class="ql-block">棠口村祥峰寺(始建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明朝天启五年(1625)遭火毁。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于今址重建,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修完整。原有寺田44亩,佛像120多尊,全寺面积达849平方米,寺边有花圃,寺后有果园,大雄宝殿前建天井与厢房,都具有宋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一家饭馆的墙上悬挂着“夫妻百岁,五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飞檐翘角凌空秀丽;祥峰寺晨钟暮鼓禅韵悠长;林公殿烟火缭绕古朴凝重;鉴湖双井春涨弥漫清浊玄妙。西洋建筑群清新俊逸。屏南最早西医院的“潘美顾医院”,供外籍女传教士和修女居住的“姑娘厝”,外国教会创办的“淑华女学校”……宛如一个个岁月老者,让人顿感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存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桥,又称“彩虹桥”,传说在一次重建中一个工匠从拱桥上跌落水中却安然无恙,因此又名为“万安桥”,又因其长度闻名,所以又称“长桥”、“万安桥”,坐落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p><p class="ql-block">万安桥,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桥长98.2米,宽4.7米,桥面距水高8.5米,五墩六孔,38开间156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设木凳。</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2022年8月6日晚失火被烧毁,正在重建中的万安桥。</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廊桥</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天支出</p> <p class="ql-block">10月17日</p><p class="ql-block">千岛湖,路过,登瞭望台观湖。</p> <p class="ql-block">沿新安江逆流而上,晚上到达安徽绩溪龙川古镇。</p> <p class="ql-block">第13天支出</p> <p class="ql-block">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龙川位于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东南部,瀛洲乡中部,在绩溪县的一处小盆地中。龙川村庄布局为船型,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整个景区由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徽商胡炳衡故居和徽商纪念馆、胡宗宪少保府、乡贤祠、澄心堂纸作坊、水街、灵山庵等景点组成。;龙川村也是胡锦涛的祖居地。</p> <p class="ql-block">龙川,历史上虽是弹丸之地,却人杰地灵,创造了520_年的辉煌。她东耸银屏、龙须山,南依天马、贵人峰。西卫凤凰山,徽文化的母亲河之一一一登源河与山泉滴聚而成的龙川河在村前交会,胡氏一世祖﹣﹣东晋散骑常侍胡焱在镇守歙州为官期间就是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并于咸康三年(377)举家迁居肇基于此,至今已有1660多年。</p> <p class="ql-block">清晨河面上飘荡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如薄纱如饮烟</p> <p class="ql-block">龙川水街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对面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村内,水街两岸白墙黛瓦的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巷幽幽,流水潺潺,徽州古村落的意蕴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水街两边民居的墙是一折一折的,像楼梯一样高低起落,这就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享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其内保存的木雕“四和图”(和谐、和顺、和美、和鸣)成为和谐社会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现存规模的胡氏宗词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它由照壁、泮池、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祠十个部分组成。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建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p> <p class="ql-block">奕世尚书坊是盛明时期的石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成为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是纪念明代胡姓的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两大尚书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有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宽9米,抬梁式建筑,主体结构由4根柱子、4根顶定盘坊和七根大小额枋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两面,各抱鼓石护座。牌坊采用侧脚做法,柱子采用梅花柱的抹角做法,这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整座牌坊气势磅礴,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胡炳衡故居,旁边卖食品的大嫂告诉我们,胡炳衡是胡主席的祖父。</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说这是胡主席祖居</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出过八个进士</p> <p class="ql-block">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府第</p><p class="ql-block">胡宗宪尚书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官宦之家建筑群。故有号称"徽州第一家"之誉。目前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对于胡姓子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主席。这一个个名字,留芳青史,为胡姓生色。</p> <p class="ql-block">返程回家,途经芜湖,听闻芜湖的捞面条很好吃,兵分两路,寻友觅食。感谢老同学的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第14天支出</p> <p class="ql-block">第15天支出</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中午到家,15天的福建游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2车7人15天总支出</p> <p class="ql-block">共6篇,完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