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李建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胜利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写在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之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文/李建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是11月19日,88年前的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历经近一年时间,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甘肃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这是最后一支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部队,3天后,红军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召开隆重的联欢会,正式宣告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红军长征共有四支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的艰苦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35年9月,国民党军130多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围剿”。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机动,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向南渡过澧水和沅江后,于11月底进占溆浦、辰溪、新化、蓝田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36年1月9日、12日先后占领黔东的江口、石阡地区。由于国民党军迅速逼近,红2、红6军团于19日决定,放弃在石阡、江口创建苏区的计划,继续西进。2月2日,渡过乌江上游鸭池河,进占黔西县城,接着展开于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进行群众工作。27日,在各路国民党军迫近的情况下,红2、红6军团再次西进,进入乌蒙山区,同优势之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山地回旋作战。突破重围后,于3月22日进抵云南省宣威县来宾铺,28日又南进至贵州省西南部的盘县、亦资孔地区,并准备在此地创建苏区。30日,接到红军总司令部要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电令,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日至28日,红2、红6军团分别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的石鼓、巨甸两地渡过金沙江,向北挺进,接连翻越几座大雪山,于7月1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共同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36年夏季,中共中央连续致电张国焘,要红四方面军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师以后,迅速北上甘南,同红一方面军一起创建西北抗日根据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6月6日,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并于10日复电中共中央,表示同意北上。但张国焘仍准备向夏河、洮河西北行动,企图在青海、甘肃、新疆边远地区另创一个局面。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继续进行分裂活动,受到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的抵制和反对。经任弼时等进行团结工作,红二、红四方面军于7月上旬共同北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北进。红二方面军分为两个梯队,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茫茫草地,于8月上旬到达班佑、包座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示极大的欣慰和关怀。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合,开展西北伟大局面”。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通过腊子口,击溃国民党军的拦阻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西北发展。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三个方面军会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如今,每当我们凝视长征路线图,细看革命先辈一步步踏就的行军路线,是萦回蜿蜒,一路西去北上。我们可以深深地感知到:那是一条写满奋斗、牺牲、救亡的路;那是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战略迂回、浴血奋战的路;那是一条将士生死相依、军民患难与共的路……红星照耀中国,一支支拖不垮、打不散的红色队伍,如钢铁洪流般奔涌在中国的大地上。尽管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何处是落脚点、何时是胜利日,但他们始终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在这条不断迂回、不断突围的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气吞山河的革命壮举,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忆往昔,长征已成历史。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看今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也是一次长征。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现今之中国正以磅礴的力量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长征”路上,这同样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焕发出新时代的蓬勃朝气,展示出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迸发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新时代最强音!让我们一起为之奋斗,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吧!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3年11月19日晨起 建和 于古城镇江京口桃花坞养和轩记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