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说,古埃及是尼罗河赠予的礼物。也有人说,是历代王朝伟大的法老们,成就了埃及古老的文明与辉煌。</p><p class="ql-block">尼罗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条从南流向北的大河,所以上埃及(位于尼罗河上游)在南部,而下埃及(位于尼罗河下游)在北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埃及神话</b></p><p class="ql-block">大凡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一套神话传说。神话是早期人类尝试着认知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产物。古埃及的神话传说版本多样,而最为人熟知和认可的是 九柱神(The Ennead)。九柱神起源于太阳城 Heliopolis,包括:</p><p class="ql-block">1. 阿图姆(Atum):太阳神,埃及神话中的最高神。又叫 Ra。</p><p class="ql-block">2. 泰芙努特(Tefnut):雨神,阿图姆的女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 休(Shu):风神,阿图姆的儿子,泰芙努特的丈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 努特(Nut): 天空之神,泰夫努特与休的女儿。</span></p><p class="ql-block">5. 盖布(Geb): 大地之神,泰夫努特与休的儿子,努特的丈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6. 艾西斯(Isis):死者的守护神,也是生育之神。努特与盖布的长女。</span></p><p class="ql-block">7. 欧西里斯(Osiris):冥王,也是农业之神。努特与盖布的长子,艾西斯的丈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8. 奈芙蒂斯(Nephthys): 死者的守护神。努特与盖布的次女。</span></p><p class="ql-block">9. 赛特(Seth):干旱/风暴/邪恶之神。努特与盖布的次子。</p> <p class="ql-block"><b>荷鲁斯(Horus)</b>,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灵之一,是王权之神,象征着国王,也就是法老。从史前埃及晚期至托勒密王国和罗马埃及时期,他都受到崇拜。他最常被描绘成一只猎鹰,或者是一个长着猎鹰头的人。</p> <p class="ql-block"><b>荷鲁斯之眼</b> 是古埃及诸神保佑的象征。古埃及的护身符通常被制成荷鲁斯之眼的形状。一直以来,埃及和近东水手经常在船头画上这个符号,以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类文明起源的时间轴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埃及历史时间轴线</b></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千年,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由法老统治。直到公元前332年,古埃及被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 亚历山大大帝 征服,之后被古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而进入希腊化时代。</p><p class="ql-block">研究古埃及的历史学家通常把古埃及历史划分为9个时期31个王朝。九个时期分别是: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其中前王朝时期是埃及统一之前的文明初期,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法老统治逐渐形成的时期,古、中、新王国时期则是国家统一,法老中央集权的文明繁荣时期,而第一、二、三中间期则是国家分裂,或被外族侵略,法老权力没落的时期。最后的古埃及后期,是埃及受到外族的全面侵略和统治的时期。</p><p class="ql-block">现代通用的31个埃及王朝,则是由托勒密王朝早期古埃及祭司在《埃及史》一书中提出的。</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古埃及历史中的重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埃及法老的双重王冠</b></p><p class="ql-block">红色王冠是下埃及统治者戴的,白色王冠是上埃及统治者戴的。合二为一的王冠,是统一了上下埃及的法老戴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埃及第一位法老 纳尔迈 (Narmer)</b></p><p class="ql-block">大约公元前3100年,纳尔迈(Narmer 或又叫 Menes)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成为统一埃及的第一位法老和第一王朝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b>纳尔迈调色板(Narmer Palette)</b>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埃及考古发现,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上面刻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铭文。纳尔迈调色板描述了那尔迈法老统一上下埃及的故事。之后的三千年,埃及法老的形象都是这样的:高大强壮,高举皇家狼牙棒,砸向敌人。</p> <p class="ql-block">纳尔迈名字的完整拼写由 “鲶鱼” 和 “凿子” 的象形文字组成,读作 “纳尔迈”。</p> <p class="ql-block">正面图画</p> <p class="ql-block">反面图画</p> <p class="ql-block"><b>左塞尔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b>又称为<b>阶梯金字塔(Step Pyramid)</b>,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尔给自己建造的陵墓,也是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它由6个马斯塔巴(mastaba,石凳)组成,每一层马斯塔巴都比下面的一层马斯塔巴更小,形成阶梯状。阶梯金字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造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会古埃及如何建造完美金字塔的法老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斯尼弗鲁(Sneferu)</b></p><p class="ql-block"><b>斯尼弗鲁(Sneferu)</b>,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开国法老。在位期间,他建造了至少三座幸存至今的金字塔,分别是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梅杜姆金字塔(Meidum pyramid),</span>弯曲金字塔(Bent Pyramid),和红色金字塔(Red Pyramid)。<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斯尼弗鲁 从失败中吸取经验,</span>在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创新,给最终建造胡夫大金字塔(Khufu's Great Pyramid)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b>胡夫(Khufu)</b>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他继承了父王斯尼夫鲁的事业,花了27年时间,最终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 <b>吉萨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b>。吉萨大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视为埃及古王国辉煌成就的顶峰。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基本完好无损的奇迹。</span>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伟大的女法老 </b><b style="font-size: 18px;">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b></p><p class="ql-block"><b>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b>是法老图特摩斯二世的王后,也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第五位法老。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图特摩斯一世(第一个埋葬在帝王谷的法老)的女儿,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去世后,她两岁的继子图特摩斯三世继承了王位。哈特谢普苏特 先</span>以摄政王身份执政,后从约公元前 15 世纪起作为女王执政,是古埃及的第二位女法老。第一位是第十二王朝的索贝克尼弗鲁/奈夫鲁索贝克(Sobekneferu/Nefrusobek)。</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 经常被描绘成狮身人面像的模样,这座雕塑还展示了她戴着象征法老权利的假胡子。</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 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为她的土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艺术。她赞助了古埃及最成功的贸易探险之一,从一个叫蓬特(Punt, 一个非洲国家)的地方带回黄金、象牙、乌木和香。哈特谢普苏特 也是古埃及最多产的建造者之一,她在卡纳克神庙建筑群(Karnak Temple Complex),添加了两座百英尺高的方尖碑(obelisk),其中一座至今仍矗立在那里,完好无损。哈特谢普苏特 在上埃及和下埃及建造了数百座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代尔巴赫里太平间神庙(Mortuary Temple at Deir el-Bahari)。这座建筑的前面有几层柱子,内部的壁画讲述了女法老一生中引以为自豪的成就和故事。哈特谢普苏特 最终被埋葬在这里。</p><p class="ql-block">Hatshepsut's burial temple at Deir el Bahari sits beneath towering cliffs on the west bank of the Nile River, near Valley of the King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asterpie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有争议的法老 阿肯那顿(Akhenaten)</b></p><p class="ql-block">阿肯那顿(<span style="font-size: 18px;">Akhenaten)</span>是古埃及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八王朝的第十位法老,是一位颇具</span>争议的法老。<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在位时期推翻了古埃及传统的多神信仰,推行太阳神崇拜一神教。这一宗教改革是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纳芙蒂蒂(Nefertiti)</b>是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她不但拥有绝世美貌,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之一。在阿肯纳顿新建的都城阿玛纳,纳芙蒂蒂与夫君平起平坐,共同摄政。1912年,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纳芙蒂蒂的七彩半身像,她也随即当上封面女郎,并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男童法老 图坦卡蒙 (Tutankhamun)</b></p><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 (Tutankhamun)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倒数第二位法老,他九岁左右即位,一直统治到十九岁左右去世。他统治期间的杰出行动是,推翻了他的父王阿肯那顿在位时期的宗教变革,恢复了古埃及宗教传统的多神教形式。此外,图坦卡蒙是少数在世时就被奉为神的法老之一。</p><p class="ql-block">Tutankhamun's golden funerary mask</p> <p class="ql-block">Back of the mask</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坟墓在 1922 年被发现,他的坟墓 KV62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未被盗过而完好无损的坟墓,其中陪葬的巨额财富震惊世人。此墓的发现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从那时起,图坦卡蒙就被俗称为“King Tu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b></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又称 拉美西斯大帝(Ramesses the Great), 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他执政长达 67 年。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统治下的时代,</span>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最后的强盛年代。</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代的 拉美西斯二世 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收复失地,拓宽疆土。他在叙利亚与同一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 (Hittites) 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公元前1274年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卡迭石战役(Battle of Kadesh)。多年后,两国最终缔结和约 - 称卡迭石和约。这份和约是已知的最古老的和平条约。最初的泥板条约由赫梯国王哈图西里斯三世和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269年签署。该条约标志着赫梯帝国与古埃及之间长期战争的结束。条约承诺永恒友谊、持久和平、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引渡和互助。类似于联合国的理想, 该条约的复制版本现陈列于纽约联合国大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为赫梯版本(楔形文字)的条约,现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中(半年前去时,因泥板正在维修中,未能见到真容)。</span>埃及版本的条约,则刻于拉美西斯二世底比斯神庙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 对土木工程的热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他兴建和改进了许多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宏伟著称的阿布辛贝勒(Abu Simbel)神庙。这座巨型岩窟神庙,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庙正面的四尊拉美西斯二世大法老的巨像,俯瞰于神庙前的广场,成为古埃及最高统治者力量的象征。神庙里的壁画不仅刻画了各种宗教仪式,而且刻写了法老军队作战的场面和记念铭文。</span></p><p class="ql-block">太阳节奇观,即一年两次,太阳光可以照进圣殿,照亮圣殿内的神像,给神庙增添了神秘色彩 。</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拥有一个同样庞大的家庭。他最宠爱的是第一位王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妮菲塔莉(Nefertari)。妮菲塔莉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读写象形文字。她至少生育了六名子女,在拉美西斯二世第24年病逝,葬于王后谷 QV66。她的坟墓 QV66 装饰华丽,是王后谷最大、最壮观的坟墓之一。拉美西斯二世还在阿布辛贝勒自己的巨型神庙边上,为她建造了一座神庙。拉美西斯二世另外有过</span>八名王后,近两百名妃子,以及超过一百多名的儿女。</p> <p class="ql-block">然而,拉美西斯二世 统治的时代已是古埃及衰落的前夜,国家巨大的开销加快了国力的下降。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古埃及开始走向下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一度成为埃及法老</b></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前323年),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亚历山大少年时代从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当属文武双全。公元前336年,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在父王被刺后即位。他于前335年统一希腊全境。继而率军东征,横扫小亚细亚,占领埃及全境,后吞并波斯帝国。到前324年西撤为止,亚历山大在12年内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由亚历山大在军事上的征服,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从而开启了希腊化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占领埃及后,被冠以法老之名。从此翻开了之后 300 年,由希腊人统治埃及的一页。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在埃及尼罗河口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无名渔村建起了一个希腊化的港口城市,并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古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span>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由其将领托勒密一世开创的王朝,其首都为亚历山大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统治古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span></p><p class="ql-block"><b>托勒密一世·索特(Ptolemy I Soter)</b>继任亚历山大大帝,成为古埃及法老。在他执政期间,古埃及成为希腊化文明的繁衍胜地,亚历山大港成则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要的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港建造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鼓励学术合作,</span>吸引了诗人、人文学者、艺术家以及科学家的到来,因此使得这座城市变成一个文化、宗教、经济上的中心。托勒密一世还建造了亚历山大灯塔(Lighthouse of Alexandria ),位于亚历山大港对面的法罗斯岛<span style="font-size: 18px;">(Pharos Island)上。亚历山大</span>灯塔的高度仅次于胡夫大金字塔,而两者都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span>14世纪,灯塔毁于地震之前,一直在使用中。之后灯塔原址则重建为盖特贝城堡。</p><p class="ql-block">托勒密王朝虽然是以希腊人为统治阶级,但是却没有扼杀古埃及自身的文化传统,甚至还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艾西斯神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埃及的最后一位法老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克利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俗称埃及艳后,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她是托勒密十二世之女,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段。少年时代的 克利奥帕特拉 常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学习,她是托勒密王朝(母语希腊语)统治者中唯一个精通埃及语的,除此之外,她还掌握了其他数门语言。因此,她不需要翻译就可以和他国的外交官轻松交流。克利奥帕特拉认可古埃及的信仰和神灵,她的守护女神是艾西斯(Isis)。在她统治期间,克利奥帕特拉被认为是这位聪慧女神的在世化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是一尊戴着皇家头饰的克利奥帕特拉的罗马雕塑,创作于公元前 1 世纪中叶。</span></p> <p class="ql-block">1963年,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电影《埃及艳后》中,克利奥帕特拉被认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免受罗马并吞,而色诱凯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大将马克·安东尼。</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年,古埃及最后一位法老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在与罗马的海战中战败。为了避免成为阶下囚,克利奥帕特拉自杀身亡。她让一条毒蛇咬死自己,同时结束了自己和古埃及的生命。她的死代表了统治古埃及275年的托勒密王朝的终结,古埃及最终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成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谷物生产地。</p><p class="ql-block">直到大约 600 多年之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公元7世纪左右,</span>穆斯林从东罗马人手中夺下埃及,使得埃及逐渐伊斯兰化。从此,古埃及文明及希腊文明的影响亦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b>附录</b></p><p class="ql-block"><b>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b>,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托勒密王朝时期 托勒密五世 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古希腊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古埃及象形文的意义与结构。罗塞塔石碑,因而成为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一把钥匙,它的发现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塞塔石碑 现陈列于英国大英博物馆</span>的埃及展厅中。</p> <p class="ql-block">参考:《Great Pharaohs of Ancient Egypt》by Bob Brier 和 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