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十三年(1924年) 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p><p class="ql-block">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因地址位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黄埔军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黄埔军校1旧址入选 《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2月2日,黄埔军校旧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走进黄埔军校,院中是参天的榕树。</p> <p class="ql-block">宫粉紫荆</p> <p class="ql-block">文能武能能文能武</p><p class="ql-block">文可武可可文可武</p> <p class="ql-block">99载征途漫漫</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政治部</p><p class="ql-block">负责政治教育训练,设指导、编纂、秘书股,后改为总务、宣传、党务科。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熊雄等先后抯任主任。</p> <p class="ql-block">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蒋中正为校长,此为校长办公和小憩之处。</p> <p class="ql-block">负责全校教育训练的考察、审核,部队编制组织及调遣、演习、校阅作战计划,以及人员升降、任免、调补、铨衔、考绩及人事、典守印信、保管机密文件等事项。校长的中文秘书张家瑞、英文秘书王登云也在此办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校总理孙中山常到军校视察和演讲,有时太晚了便在军校过夜,翌晨才返回广州。这是他办公和小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军校教职员、 官长、教官、指挥官用膳的地方。蒋中正等校领导也在此与大家一起共进饭餐。由于办学经费欠缺,这里也是军校的会议室,许多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p> <p class="ql-block">学校校舍是利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旧</p><p class="ql-block">址略加修葺,住的房子比较简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住在这样的宿舍里,其余住在临时用芦席搭成的棚子里,睡的是用竹子搭起的床。早晨5时起床,晚上9时30分熄灯就寝。并制订学生遵守规则,计分11章72条。</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的课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室中有</p><p class="ql-block">桌椅、黑板,装有电灯、电扇,黑板正前方挂有孙中山等领导人画像。课桌抽屉内的物品摆放有严格规定,不得乱放。教官到课室时,学生要全体起立敬礼,由值日生报告到场人数。上课时,学生必须坐姿端正,聚精会神,不得稍有倦容。教学内容包括军事课程和政洽课程,其中军事课程又分为学科与术科。除教官在台上讲授外,学生经过教官允许也可以上台发表见解,实现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太平桶🪣</p><p class="ql-block">军校创办初期,校内没有自来水。管理部每日雇请若千名挑夫从江边挑水倒入大水桶内,以供使用。由于同时可作消防用水,故又称为太平桶,在每进房前配置若干个。</p> <p class="ql-block">升官发财请往他处</p><p class="ql-block">贪生畏死勿入斯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是孙中山联俄政策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军校虽多次易名,因校址初设于黄埔长洲岛,故通称 “黄埔军校”。军校吸取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成为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在中国近代政治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择定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为军校校址,取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后多次易名,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岛,通称为“黄埔军校〞。图为初创时期黄埔军校大门。</p> <p class="ql-block">郭化若,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中国人民解放车杰出的车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车中将。他所三,的《我的黄埔生涯》里记载了上车事理论课实操练刁、演习和爹战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力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先遣队自广东、广西出师北伐。黄埔军校已经毕业的前四期学生,分别编入北伐军的各种部队,从中路、东路参加北伐战争;第五期的部分入伍生也参加了北伐。黄埔军校的教官、学生为打败北洋军阀,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出身的国共两党师生为保家卫国,再度并肩作战。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p><p class="ql-block">远征滇缅等重大战役中尽显黄埔军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战功。</p> <p class="ql-block">赵一曼写给儿子的家书</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这个响亮的名宇90多年来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无数中国人的心。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在艰难困境中成立,走过曲折发展的道路,为民族的解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以“爱国、革命” 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8日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