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五)陕西榆林城

果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告别了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我们一路向南驶行。今年的霜冻来得迟,气候温和,沿路的秋景特别美。一排排行道树金黄亮丽,一坡坡爬山虎红得耀眼,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中午12点我们赶到了陕西省最北的地级市榆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早就听说榆林的豆腐好吃,榆林豆腐宴是陕西省驰名中外的传统佳肴。具有白嫩细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远方来客都以品尝榆林豆腐为趣。百度查找,大众点评比对,最后选中古城大街的“塞上饭庄”。这是一家以豆腐宴闻名的老店,在那里可以了解榆林豆腐文化,一解千里豆腐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遗憾的是服务员小姐告诉我们,要吃豆腐宴,必须得提前两天预订,我们只好选一些地方特色美食品尝。服务员推荐有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美食:马蹄酥和拼三鲜。不一会儿功夫,菜上桌了,马蹄酥的名字奇特,外形也很美观。 像一朵绽放的菊花,又像俊俏的马蹄。色泽金黄,十分显眼,上面点缀着粉色的奶油小花。一层层蜜糖装点着马蹄酥,仿佛给马蹄酥披上了一件华丽的新装,闪闪发亮。闻一闻,香喷喷的,添一口,甜丝丝的,咬一口,脆酥酥的,咽下去,回味无穷。其它 拼三鲜,葱烧豆腐等也各有千秋,榆林美食,果真好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午我们逛榆林老城。据说古代的榆林不但是军事重地,也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会和交流的地方。历史上榆林还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漫步古城,满满的烟火气息。两旁店铺整齐划一,货物玲琅满目,街道上市民们悠闲地逛着,不时有下棋的争吵声,卖货的吆喝声,一派繁华景象。登上凯歌楼,极目远眺,榆林城倚山临水,龙腾虎踞,气势非凡,街道上楼阁相望,衙署相连,皇帝行宫(即凯歌楼,其时称“太乙神宫”)修得玲珑别致,大有皇宫气象,明武宗驻跸榆林时高兴地对随从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看介绍知道,凯歌楼原名怀德门,为明弘治五年(1492)二拓榆林城的南城门。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朱厚照巡边到榆林住过这里,因其信奉道教,便将怀德门改名叫太乙神宫。楼基为砖拱洞门,南北通达大街。楼基高约8米。上有二层木楼建筑,分南北两院,两院各立旗杆一对,南院有牌楼一座。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相传旧时边塞战争结束时,往往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故有凯歌楼之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正德末年,一位名叫姚镆的巡抚坐镇榆林,他文武双全,在对敌战役中经常以少胜多。一次,他率领一千人将前来入侵的一万多蒙古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凯旋后,在怀德门前举行了盛大的献俘祝捷仪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怀德门前战旗飘飘,凯歌冲云霄,姚巡抚触景生情,站在楼上对将士们高声讲道:“这座楼上曾住过当今万岁。让我们万众一心,彻底打败蒙古人的进犯,让胜利的凯歌从这座楼上一直传到北京。”从此以后,人们就将怀德门改叫为凯歌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榆林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里,古建筑格外多,其中又以“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最具特色。最早始于明朝,时代跨越明、清、民国的“六楼”,历史悠久,恢弘大气,几百年来一直坐落于老街上。作为榆林的地标性建筑,有人用优美的文章赞美它的神采,有人用画笔描绘它的瑰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沿着古城街道边走边看,近距离观赏它,确实别具一格。鼓楼位于榆林城北大街与人民路交汇处与凯歌楼遥相对峙。城台为砖窑洞式,洞顶只有东西走向四块大砖相连构成穹顶。洞开四门,通东、西、南、北街道。台上建二层楼,分南北两院,各院均有配殿,南院有木牌楼一座,非常精巧。鼓楼造型奇特,结构别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穿过一座楼,又迎来一座楼,座座是奇观,处处是美景。不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榆林城更显得壮观辉煌。我们几个在闹市中穿梭,在这座黄土铸就的城市里,自然典藏、人文瑰宝、历史馈赠交相辉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没到榆林,不了解榆林,我们都低估了榆林,低估了它隐藏在“中国的科威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光环下的魅力。榆林,五千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千年边塞文化在此交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东方红》在这里唱响、《沁园春雪》在这里诞生、首届中国非遗年会在这里举办,是一座熠熠生辉的塞上名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后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天时间,我们四人穿越了三个省市自治区,逛了五城市,行程四千多公里。几个老同志自由行,任性游。在敕勒川草原上奔驰,在哈素海芦苇荡里畅游,在大昭寺朝拜,在包头城颠狂,在胡杨林里拍照,在银川街头闲逛,在沙湖畔骑骆驼,在贺兰山下看岩画,在西夏王陵沉思,在博物馆里浏览,在榆林老城穿行……品尝各地风味小吃,领略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到西北人豪爽与热情。旅游真得很爽,趁腿脚还灵便,趁眼睛还能观赏,趁耳朵还能听见,各地走走是最好的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虽然读不了那么多书,也行不了那么多路,但可以边读书边出游,让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