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装台》观后感

牛春园

<p class="ql-block">随着蔡素芬和刁顺子的重新相聚,三皮的退出,《装台》这部反映古城西安城中村老百姓柴米油盐,烟火味十足的生活剧拉上了大幕。《装台》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西安城老百姓的故事。所以无论从剧中吃饭里的肉夹馍、豆腐脑、裤带面、擀面皮、锅盔、葫芦头泡馍、辣子蒜羊血。还是从说话上的美滴很、碎碎个事、花搅、瓷锤、夜个、耍大咧、青眼窝、歪滴很、不展脱等等。让我这个身在外地的陕西人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是分外的亲切。剧情平铺直叙,贴近生活。感觉切切实实就是城中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虽说没有大片的震撼场面,也没有当下流行的宫斗大戏那样扣人心弦。就是讲述着普通人生活里的碎碎的事情。但看完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五味杂陈。同情着善良、正直、有担当、懂世故的刁大顺;从小失去父母的看起来文静又怯懦,有寄人篱下甚至感觉到自卑的韩梅。憎恨着不懂事、尖酸、刻薄像刺猬一样的刁菊花;还有给所谓的爱套上枷锁的三皮。当然作为观众来说我们对这些人物的爱和恨,也就证明了这部作品深得人心,表演的成功。每个角色似乎都可以在身边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塑造的角色个个饱满、鲜活。栩栩如生,有血有肉。</p> <p class="ql-block">  刁家村位于西安古城等待拆迁的城中村。这里有骑着加装了电葫芦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下苦人;有等着拆迁等着赔偿款的拆迁户;有优哉游哉的收着房租衣食无忧的“包租公”;有着怀揣梦想,进城挣钱娶媳妇的外乡人.......。形形色色,五湖四海。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好好的活着”,追求好的生活。当看到“大雀儿”突然离世而去,一对孤儿寡母手扶遗像撕心痛哭时,我也泪湿双眼,掩面而泣。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和不易啊,正像当下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明天和意外也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在笔者看来七十二行,芸芸众生都要好好的活着,认真的活好每一天才不枉来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顺子的命运可谓是多劫多难。第一任妻子跟人跑了,第二任妻子死了。遇见了蔡素芬本想着在外面辛辛苦苦下力干活,回家后能有一碗热腾腾裤带面吃。却没想到本来就磕磕碰碰的生活更加的鸡毛乱飞。面对大女儿菊的刁蛮、脾气坏、对自己的不理解;面对这工作上铁主任的克扣工资,还得低三下四、点头哈腰的讨要,不敢得罪;面对着三皮对蔡素芬的感情骚扰;面对着大哥刁大军的逛荡一生,穷困潦倒时的生命垂危等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顺子总是以自己的能力尽最大努力的解决。有时候感觉顺子就像一根小草,是那样的低微和弱不禁风。但一阵疾风它弯腰低头,风过之后它又挺直站立。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确实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谁不是在负重前行?前天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下他的故事。他刚大学毕业也就二十啷当岁,口袋里揣了二百块钱就来新疆闯荡了。被分配到一个地处戈壁滩的工地。这个工地就没办法接触到外界,只有项目部的生活补给车出去才能跟着出去一趟。一个月只花出去了五毛钱。第二年因为闹“非典”一个人在项目的大院里待了几个月。周围八十公里都荒无人烟,想找一个说话的都难,几个月下来感觉语言能力都下降了。常常是晚上要看书到凌晨三四点,这样才能保证一觉睡到天大亮。因为晚上那个地方有狼群出没,他一个人害怕得很。说回想起来,自己都佩服自己,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在那个地方一待就是三年?最后叹了一口气说还是家里穷。刚毕业想多挣点钱。得还上大学时借的钱,得买房、得装修、得娶媳妇........,一环套一环,这些都需要钱啊。所以只能坚守在那儿。哪儿条件苦,补助就高。说完他像个孩子抱着头痛哭起来。我知道他所说前几年受的苦只是他痛哭流涕的一部分。最近他母亲得了一场大病,为了筹钱他在卖准备结婚的婚房。这也许才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听着他的故事,我也想起了自己上高中求学的那几年。我们在苏坊镇附近一个叫“凤安中学”上的高中,离家有十几里路。因为生源基本都是附近的农村孩子,家里穷。所以不能每天全在灶上吃,必须搭配着自己带的干粮。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一届一届流传下来的每到星期三下午大家就都不上课,回家去背馍。每到星期三下午父母在家早早就把锅盔馍烙好,做一顿好吃的等着孩子回来取馍。然后到星期五再取一次,这样一个星期就够吃了。早饭在学校的灶上买一份稀饭泡上从家里背的馍就上从家带的咸菜,午饭汤饭泡上馍,晚饭汤面条再泡上馍。这样吃最经济划算,也花费不多。母亲为了激励我经常给我说她给我烙的锅盔馍从家门口都能摆到学校门口去,如果考不上就谁都对不起。这是吃的方面,住的就更简陋了。男生的宿舍设在一排偏厦房里。房子年久失修说要准备拆除重新盖,因为没有经费就凑合着住。里面没有取暖设施,连电褥子都不让插。当时学校要求高三年级教室十点停电。停电后同学们就点上蜡烛要学到十一二点。都在教室里人多还感觉不到冷,一回到宿舍特别是寒冬腊月被窝里像冰窖一样。我每次睡觉前都是沿着操场跑上五圈,然后衣服也不脱,这样钻进被窝才能睡得着。有一次一个同学洗完脚把腿伸进被窝,感觉到一丝温暖,没想到是一个老鼠在里面窝着,把他吓了一跳,他把老鼠也吓了一跳。这样艰苦的环境学生们从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为我们都知道当时在农村只有当兵和考大学两条出路才能跳出农门,能过上好的生活。我有一个在大学教书的表叔,那是我已经工作后有一年过年走亲戚,就说起了求学的经历。他说苦难是一笔财富。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觉得很有哲理也很受用。在毕业时我就在推荐书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生自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锻炼了我强健的体魄,教会我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人生信条”。这是我的真心话。直到现在遇到挫折我就问自己还有上学时艰苦?还有那时贫穷?这样一比较遇事就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这几十年的异乡独处,单打独斗。也曾披荆斩棘过,也曾见魔杀魔,见佛杀佛过。就是凭着一个信念“要好好的活着,要过好日子”支撑着。当然有信念支撑着行动,日子也一天天朝着期望的目标过着。</p><p class="ql-block"> 大雀儿是一个外乡来的下苦人。为了给孩子植皮。他可以省几块钱而去洗凉水澡。晚上干装台的活白天去干人力三轮拉运的活。甚至一个人去干俩个人的活。干活舍得掏力气,不放弃每一个挣钱的机会。每次除非有人请客自己从来不在外面吃一顿饭。请顺子吃饭也只是个裤带面。就这还要多舀几勺油泼辣子,因为饭量大备了几个馍准备加着裤带面里的辣子吃。在他的生活里只有一个字“省”。但省钱的同时也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为后来得大病埋下了伏笔。其实大雀儿得的病他也是知道的,并且在工作中还犯了两次。从大雀儿内心来说不是不想治病还是舍不得花钱而已。每次犯病了都搪塞说是工作把人累的习习的了。再加之最后《人面桃花》这部剧在京演出为了精简费用,装台人员减少工程量加大补了一刀,也是导致大雀儿心脏病突发死于街上原因之一。看到这里除了令人心痛外还是心痛。大雀儿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就是想给孩子把皮植了让孩子上学。想给老婆一个比农村好一点的生活。于是拖家带口,省吃俭用,拼尽全力的努力生活着,没有挡哪路神仙的道啊!却还是让老天给收了。明知道自己的病情还是不管不顾的去干活,生命对他来说已经远远没有肩上的责任重要了。我们常说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我想大雀儿直到死闭不上眼睛的还是留在世上的孤儿寡母吧。</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听了一场法律讲座。老师看大家都昏昏欲睡,就谝了一些题外话给大家提神。老师说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不容易,第二天早上醒来你揪揪耳朵还感觉到疼就证明你还活在这个世上,那么就不要带着负面情绪面对世界。因为忧郁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仔细想想虽然话有点难听,但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去年大学的一个同学也就四十岁,晚上正在看课件突然脑溢血,送到ICU抢救了七天还是没有留住性命。我听到这个消息,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呀,前天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想给昆明开个饭店,弃教从商,我还给了一些建议。就这么好端端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啊?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命题,并且都是关乎生死的。生命就是这么无常,无法逆转。活了几十年了经历了一些人和事慢慢也就看开了。人在世上除了来到这个世上和离开这世上,一个是关乎存在一个是关乎不复存在。人为的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就让我们在生与死这段掐头去尾的时间里不论是富贵还是贫穷;不论高官还是平民。都好好的活着,活好每一天。在人生舞台上尽情绽放属于自己那束独有的光,把让世界打扮成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装台》这部戏以秦腔剧院装台为主线,像一个树干一样。上面附着刁大顺、刁菊花、韩梅、三皮、铁扣、大雀儿、二代、疤叔、刁大军、墩墩、手枪这些枝条。通过对每个人的家庭琐事、柴米油盐,情感瓜葛的描写也就支撑起了这个枝繁叶茂的大树。枝条上的人物描写都饱满,真实。甚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都能在剧中找见自己的身影。虽然描写了社会的一个角落,一个普通低微的群体。但看完后却令人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感慨万千。都好好的活着吧!努力、开心的活好每一天。我想这可能也是作者要传递给人们的主体思想吧。</p>